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
2009/09/29 08:59:15瀏覽1053|回應0|推薦4

書名:臺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
         作者:李瑞宗

出版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南天書局
         出版時間:96年11月


      去過臺北植物園的人,都會驚訝地發現一個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隱身在花花草草的大觀園中,但是這個建築物的正確名稱是什麼,卻鮮有人知?更遑論究竟是什麼樣的機緣讓古蹟與植物園這二種異質的元素並存不悖呢?

這個古蹟,揆諸各種文獻資料都是以「臺灣布政使司衙門」稱之,但是根據中原大學景觀系李瑞宗教授考證,卻發現名稱有誤,正確的名稱在日治時代是「臺灣總督府舊廳舍」,在清末則為「欽差行台」,只是戰後人云亦云,以訛傳訛,而使「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之說大為盛行。

欽差行台原座落於中山堂附近,於1894年完工,東側為布政使司衙門,北側為巡撫衙門,為招待安頓中央大員來臺視察之行館。日本人領臺後,自18951919年期間,計有7位總督在此決定領臺的大政方針,也曾作為農林專門學校、臺北盲啞學校校址及各式展覽的會場。 

1929年石塜英藏總督視察舊廳舍時,基於珍惜過去領臺期間的事蹟,有了保存舊廳舍的想法,但是來自眾多地方人士要求將臺北市公會堂興建在總督府舊廳舍的訴求下,亦使得舊廳舍背負著非遷不可的壓力。1932年平塜廣義總務長官現勘後,決定將舊廳舍大部分拆遷至臺北植物園,少部分遷至圓山動物園,後來亦有部分建築物遷至淨土宗臺北別院(善導寺),惜後二者皆已拆除。

俗語說:「那裡開始,就在那裡結束!」欽差行台這個位置舉行過始政式,正式宣布臺灣納入日本帝國的版圖;同樣地在這裡,中山堂也舉行了受降式,正式宣告臺灣脫離日本的統治。這一宗地註定與臺灣的命運有著牢不可破的牽絆。

站在植物園,看到「移位古蹟」的氛圍,佇立中山堂前廣場,感受的是「歷史沈寂」的況味。欽差行台肇基於清末,飛黃騰達於日治時代上半場,而後凋零於一隅,回歸民國後卻以假名存續,像似人世的滄桑。

由於情感與民意的拔河,欽差行台孤立於繁花綠叢中,是幸,抑或不幸。較之巡撫衙門的人間蒸發、明道書院的徒留事蹟碑,欽差行台以國家二級古蹟的樣貌存活著,起碼後人還能睹物思百年幽情;但是,終究還是寂寥,當割斷歷史血脈及地緣關係後,就註定是百年的孤寂,與林安泰古厝般冷空虛無。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pinfan&aid=336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