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4 09:41:35瀏覽1123|回應0|推薦3 | |
書名:市定古蹟台中公園湖心亭百週年紀念專輯 出版機關:台中市文化局 出版年月:民國97年10月 編/著者:韓興興 數大就是美嗎?舉凡各城市競相以碩大無朋的大樓、高聳雲霄的鐵塔、富麗堂皇的宗教建築來形塑城市的意像,如:東京鐵塔、台北101大樓、杜拜塔、埔里中台禪寺等,以呈現璀璨的視界。但是小而精緻的建物亦是吸睛的傑作,也能成為地標,如:布魯塞爾廣場的尿尿小童雕像(只有 台中市是日本人第一個實施市區改正(都市計劃)的城市,遠早於日本內地,在1900年1月公告的台中市區改正案中,即有公園的規劃,但是後來第一號公園(中央公園)用地被挪作火車站使用,1901年6月日本政府再度公告改正案,將公園預定地設置在「砲台山」(大墩)一帶,積極闢建台中公園,並於 1908年台灣縱貫鐵路最後一段苗栗三義間的伯公坑(勝興站)至葫蘆墩(台中后里站)於 御休憩所為雙併式頂涼亭,內為同一平台構造水上建物,水面及以下主要以混凝土柱支撐,平台以上樑柱以木架為主結構;外圍護欄以鑄鐵式欄杆;主柱上亦設鑄鐵造燈架;屋頂尖端以四脊圓弧交又為頂高設計之造型。在1913年台灣總督府將御休憩所撥給台中廳管理後,此亭即成台中的名勝,湖內引進划船、釣魚等遊憩,並改以「池亭」、「水心亭」稱之。池亭為「和洋折衷樣式」的建築風格,在日治時代亦有「弘園閣」、「香閣」之美譽。 1947年台中公園被改名為「中山公園」,池亭也被更名為「中正亭」,第一橋改名為「中山橋」、第二橋改名為「中正橋」。70年代台中公園水池內的龍形噴水設備拆除後,改矗立太陽及月亮的標誌,「日月湖」之稱乃不脛而走,池亭又改名為「日月亭」。等到市府又拆除日月標誌後,池亭因立於湖中央,乃以「湖心亭」稱呼,這個名稱一直使用到至今。而中山公園亦於2000年4月恢復原來「台中公園」的名稱。 湖心亭是台中市的地標,亦是台中市的名片,廣泛運用於各處,包括:市徽、愛國獎券、明信片、宣導刊物、播報氣象的地理標誌、水溝蓋等,只要出現湖心亭就知道那就是台中市,湖心亭等於是台中市的同義複詞。 此外,在湖心亭的四週尚有三處歷史古蹟,包括:北門樓(清代8個古城門中僅存的坎孚門)、砲台山(原來置兒玉源太郎雕像,今日為抗日紀念碑)、放送播音台,可趁道一併造訪。 日治時期以「文風古意老台中、青柳綠畔小京都」來形容台中這個文化城,《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一片中亦以「台灣的京都」來形容市區改正後的台中市,雖然物換星移,時過境遷,台中市的城市況味早已不完全是原先規劃的小京都,但是我從台中人疼惜湖心亭這個文化地標的行動,我看到百年來台中市的城市智慧正在發光發熱,因為地標是一個城市的象徵,一幢建築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必然是凝聚了當時最傑出的城市智慧。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