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14/05/27 11:49:38瀏覽280|回應1|推薦7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單純的解釋是,老百姓可以讓他們依令而行,但要他們瞭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就不容易了,所以就不需要和百姓說清楚。很多人認為孔子推行愚民政策,這句話真正的涵意,其實大大超過了字面意思。

 

這句的句讀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釋,包括:

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中大眾初次接觸、且最常見到的版本是第一種,也正因為如此,大家覺得孔子在愚民,應非聖人之道,所以才會有其他的版本出現,希望替聖人「解套」,但越是如此,反而忽略掉此句精意。

 

想當年,我在課堂上接觸這句第一個版本時,也覺得怪怪的,沒有達到「解惑」的目的,但隨著年齡增長,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事件,尤其是之前的反服貿黑箱,要求逐條審查等等新聞,讓我突然對此句有所「頓誤」,才會寫了前一篇的「孔子支持黑箱服貿」。

堅持第一個版本說法的人,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有人認為孔子只是把官場運作說明白了,沒有意思要愚民,而且警告為政者,老百姓都歸你管,你引導得正確,老百姓就有福,反之,就會受害,因為老百姓是無辜的,這個說法,我很贊同,至於其他的說法,可併列參考,但建議不要落入句讀的陷阱框裡。

 

奉身教育界多年的思帆老師,他對這句的解釋,也贊成第一個版本最恰當,但延伸到教育上,他認為既要使孩子由之,又要使其知之才恰當。

 

從小,父母及老師都說要用功讀書,要學這學那,其實學生有時是不太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先跟著父母及老師的教導做就是了,及長,才逐漸明白父母及老師當初的苦心,也就是「先使其由之,後使其知之」。

 

思帆老師對學生諄諄教誨,尤其是對那些難教的孩子,既有愛心,又有耐心,既使其知之,又希望使其由之,讓孩子「行而後知」或「知而後行」,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圖片來自網路:孔夫子杏壇講學圖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fongting&aid=13666690

 回應文章

Loser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8 23:03
嗯,我亦覺得第一個版本較為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