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9 05:44:00瀏覽74|回應0|推薦1 | |
馬政府不能蠻幹 重傷農民生計 ◎ 杜宇 報載馬政府正全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八三○項禁止自中國進口的農產品不但可上岸加工,並可打上台灣品牌行銷世界,且其中十分之一可進入台灣市場。此舉勢將對台灣農業未來發展與生存造成深遠影響,也立即引發國內農民強烈反彈,要求馬政府應暫緩實施。 農民會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由於國內農產品內需市場小,且許多農產品具有替代性,過去中國多項農產品透過東南亞國家中轉進入台灣,不僅帶來食用安全問題,還嚴重破壞市場行情,對本土農產品造成嚴重打擊殷鑑不遠。未來,在沒有總量管制的情況下,十分之一的數量很可能會嚴重衝擊國內本土農產品的行銷。 特別是進入「自由經濟示範區」加工後的產品,將會掛上在台灣加工製造的標示(由於台灣品牌較為消費者所信賴,在國際上可以賣得較高價格)。而這些在台加工的中國農產品,由於生產成本較低,未來在本地及國際市場競爭上,將會較台灣本土農產品更具優勢,進一步阻礙台灣農產品的外銷,也枉費政府每年花費大筆國外促銷經費。對於這些疑慮,政府相關單位應該要對外做出明確說明。 近來政府對於攸關農民生計的措施,均未與農民做充分溝通,引發諸多民怨。亡羊補牢,政府應該重新檢討所有農產品(包含禁止輸入的八三○項農產品),如果是對台灣未來農業發展不利的產品(包含加工品),應暫緩進口,等到行政院農委會輔導台灣農民有足夠競爭力後,再談開放。對於影響農民生計的政策,更應該先與農民團體、地方政府等進行充分溝通,並備妥配套不能蠻幹,以免再失民心。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自由時報2013.1.29 台灣勢必「背黑鍋」 ◎ 葉昱呈 馬政府目前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依照經建會規劃,八百三十項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可於區內加工後,打上台灣品牌行銷世界,且其中十分之一可進入台灣市場,不啻是重創台灣本土農業、壓縮台灣農民的生存空間! 台灣之檢疫檢驗的標準與措施,皆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植物保護公約及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的規範與標準來訂定,惟中國部分農產品並未訂有農藥殘留標準,一旦進入自經區,將衍生認定標準之適用爭議,且加工後打上「台灣品牌」的中國農產品,如銷售國外時,遭驗出農藥殘留,台灣農產品將因「背黑鍋」而讓聲譽徹底破產。 此外,台灣許多農民為紓解國內水果盛產時的壓力,會將芒果、龍眼、荔枝、鳳梨等水果,藉由加工製成果乾,以延長儲藏期限,解決盛產滯銷的問題,因此,農政單位理應主動協助農民拓展農產加工品之外銷市場,而非鼓勵業者引進低價的中國農產原料加工,進而與台灣的農產加工品相互競爭,導致影響農民的基本生計! (作者為地方農政公務員)自由時報2013.1.29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