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本緣部 三百零六
2020/10/27 04:12:18瀏覽99|回應0|推薦1

本緣部 三百零六

◎出曜經卷第十三

 ◎沙門品第十二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    逮無量德
截流而渡者。流者結使之本。漏出色聲香味
細滑意法。猶如江河諸流盡趣于海。凡夫結
使亦復如是。漏出塵勞色聲香味細滑意法。
彼修行人執智慧劍。斷而使住不復漏出結
使纏縛。是故說截流而渡也。無欲如梵者。思
惟斷欲猶如梵志晝夜精勤。勞形苦體曝露
屍骸。日夜翹足仰事日月。願生梵天。受彼
天福為梵豪尊。便於此間專精一意。思惟斷
欲修清淨行。是故說無欲如梵也。知行已盡
者。無欲之人內外清淨練精。其心無復塵垢。
是故說知行已盡也。逮無量德者。如此之人
受供無量。施一切凡夫人。不如施一須陀洹。
所以然者。畢當盡一切生死。更不處三有故。
斯陀含阿那含。眾行具足功德無量。施百須
陀洹。不如施一斯陀含。施百斯陀含不如。施
一阿那含是故說逮無量德
 智者立行  精勤果獲  行人執緩    轉更增塵
智者立行。或時誦習精微。入定坐禪誦經佐
助眾事。執意勇健不懷怯弱。晝夜孜孜不懷
懈惓。是故說智者立行精勤果獲也。行人
執緩者。夫人出家要猶精勤。晝則經行夜則
禪定。不能順從佛教佐助眾事禮拜塔廟。方
更懈怠不勤三業。遂墮凡夫不至究竟。是故
說行人執緩也。轉更增塵者。凡夫人行不牢
固。婬怒癡增以出家學受他信施。不能思惟
道德。方更虛論萬端行不真正不誦習受。是
故說轉更增塵也
 夫行舒緩  善之與惡  梵行不淨    不獲大果
夫行舒緩者。人欲建行要當究竟。所願畢果
終不中退。然彼行人心意舒遲不能究竟。亦
復不能誦習有所成辦。不坐禪誦經佐助眾
事。是故說夫行舒緩也。善之與惡者。人欲習
行為善為惡。要當建志必果所願。意欲趣善
必成其善。意欲趣惡必成其惡。習垢多者結
使隨之。習善多者結使尋滅。或復苦行具諸
威儀。勞形苦體曝露屍骸。仰事日月五火
自炙。臥寢荊棘斷穀服氣。或食果蓏欲成所
願。是故說善之與惡也。不淨梵行者或復持
戒模貿天福求生梵天。或求帝釋六天魔王。
復以戒福求作聖王典主四域。是故說不淨
梵行也。不獲大果者。果中上者解脫果也。最
上最尊無與等者。但受報果不受證果。是故
說不獲大果也。譬如執[卄/((女/女)*干)]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猶如學術戰鬥相
勢乘馬御車飛輪擲索撥橋馬蹈比當了
知。復當次學在家田業。收拾藏舉望風燒野。
收刈苗穀知草剛軟。剛者牢執緩則傷手。軟
者緩持無所傷損。是故說譬如執[卄/((女/女)*干)]草。執
緩則傷手也。沙門習行亦復如是。習戒不牢
違失禁法。或修或捨。若有學人先不學戒入
定徑路分別慧明。或全失戒本。或漏脫半。
皆由不隨善知識習近惡知識。便生地獄中。
是故說沙門不禁制獄錄乃自賊也
 譬如拔[卄/((女/女)*干)]草  執牢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  漸近泥洹路
譬如執[卄/((女/女)*干)]草者。凡學之法當盡師術。才伎
六藝盡當備具。猶如戰鬥當有戰具。安腳定
心手執弓矢。隨意所趣必果其心。及獲家業
收拾藏舉。[卄/((女/女)*干)]草苗穀亦復如是。是故說執
牢不傷手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也。沙門
持戒難動如山不可移轉。不為外邪所見沮
壞。已離惡知識。與牢固善知識從事知泥洹
所趣。斯亦復是沙門禁戒滅盡泥洹也
 難曉難了  沙門少智  多諸擾亂    愚者致苦
難曉難了者。學道求佛難。出家遇師難。實
為難曉上法妙業賢聖所學。是故說難曉難
了。沙門少智者少智人者。不得為沙門或處
在居家。染著非要不能捨離。或同釜窖漏壞
不完不能捨離。或同床褥穢漏不淨不能捨
離。設有一婦盲跛憔悴不能捨離。是故佛說
蠅困於蜘蛛網。鳥困於羅。象困剛鎖繫。惡馬
困於策。學人觀此已能永捨居業。捐棄妻息
除去五欲永離八法。便得為道不著世累。少
智之者猶蠅投網鳥入羅裏求出甚難。是故
說沙門少智也。多諸擾亂者。或以道心無數
百千方便勸語前人。使出家學不肯信用。心
如藕葉水不著污。不但勸出家亦復勸持八
關齋。亦不信用。不但勸八關齋。彈指之頃
使念其善亦不信用。況能捨家學道此事不
然。猶如國主赦囚出獄牢繫罪人。厭患獄者
聞輒尋出如避火災。愚人樂獄戀慕不出。如
來出現於世放大慈赦。又遍三千大千世界。
解俗縛著牢固之結。漸當離彼生死。其中智
人有目之士。聞大慈赦音者。即捨家業出家
為道。愚癡少福心不開寤。染著世累不肯
出家。雖聞赦音不入其心。是故說多諸擾亂愚者致苦
 沙門為何行  如意不自禁    步步數著粘  但隨思想走
沙門為何行者。修沙門法息意不起。愚人起
惑謂為沙門當趣何行。於中息心不樂出家。
是故說沙門為何行也。如意不自禁者。當禁
制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入。猶如收苗家
恒遮畜生不令侵暴。如鉤調象人心亦復如
是。恒當將御不令色聲香味細滑法得其便。
是故說如意不自禁也。步步數著粘者。其中
行人執意不牢。猶如輕衣隨風東西。亦如輕
羽得風則移。興念眾想流馳萬端為三想所
牽。云何為三。一者欲想。二者恚想。三者慳嫉
想。是謂三想。難御難制去無蹤跡來亦無形。
想為心使求定難獲。是故說步步數著粘但隨思想走也
 學難捨罪難  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  艱難不過有
比丘出家心恒著俗。追念家業不修福事。中
間自念有變悔心。何為出家修沙門法。懷抱
憂慮如人遭喪。鹿驚奔走執意多誤。心如猿
猴彼心不定亦復如是。但念色聲香味細滑
法。違失戒律進無道心退念家累。遂自積罪
不至永寂。是故說學難捨罪難居在家亦難
會止同利難者。如契經所說。佛告比丘僑寄
他鄉難。素貧乞求難。會止同利難。汝今比
丘若造家乞者。恒自下意莫隨彼嬈。設得好
醜勿生是非。是故說會止同利難也。艱難不
過有者。經歷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佛告比
丘。汝等所以出家者。欲斷三有不生三有。捐
棄家業永捨妻息。皆欲滅有不願生有。汝等
比丘積有以來。經無數世涉苦無量。是故
說艱難不過有
 袈裟被肩  為惡不捐  惡惡行者    斯墮惡道
袈裟被肩者。或有人學道外被袈裟內行不
純。昔有眾多比丘。居在山藪無人之處。村落
郡縣追餉無量。其中比丘貪著鮮潔。所被衣
裳極細微妙。晝夜談論心不離欲。時彼樹神
山神。觀諸比丘心意所趣。皆興欲想欲制止
之。即現人身。而說頌曰
 畏死而懷懼  假名為沙門    身被僧袈裟  如老牛長尾
爾時眾多比丘。聞天說偈瞋恚隆盛。尋報天
曰。我等是汝老牛耶。時彼天神報道人以此偈
 吾不稱姓字  亦不選擇人    其中穢行者  吾故說此人
是故說袈裟被肩也。為惡不捐者。彼修行人
成就惡法。貪欲無忌不守護身口意諸根不
具。縱姿自由不自收攝。是故說為惡不捐。惡
惡行者。晝夜為惡勤而不怠。如佛說瞿曇契
經。佛告阿難。吾善逝後。當來之世。有名種姓
比丘。不修立戒習諸惡法。身被袈裟不自禁
制。是故說惡惡行者。斯墮惡者以惡自纏。
不能離惡死。後便入三惡道。是故說斯墮惡道也
 至竟犯戒人  葛藤纏樹枯    斯作自為身  為恚火所燒
至竟犯戒人者。無毫釐戒存在心懷。亦無清
白之法。如彼契經所說。佛告阿難。吾不見
調達有毫釐清白法存在心者。設當有毫釐
善法存在心者。吾不記調達入地獄。猶如有
人溺墮深廁不能動轉。復有慈哀人欲濟其
命。觀彼人身頗有淨處屎尿不污。吾欲捉
而挽出。遍觀其人無處不污。無毫釐淨處。至
竟犯戒人罪與彼同。是故說至竟犯戒人也。
葛籐纏樹枯者。猶如薩盧好樹枝葉繁茂。為
葛籐所纏凋落枯死。是故說葛籐纏樹枯也。
斯作自為身者。自招其禍以自剋伐。為眾所
嫉不歎其德。是故說斯作自為身也。為恚
火所燒者。北方雪山有草名伊羅叉天分含
毒。隨風所吹草木悉死。海水有魚其名自害。
在水岸側臥深草。中風吹草動觸彼魚身。恚
毒熾盛身體浮腫。再三觸身身壞自終。是故
說為恚火所燒也
 所謂長老  不以耆年  形熟髮白    惷愚而已
所謂長老者。不以耆年。形骸老朽以離少壯
不知法禁。亦復不知善惡之法好醜進趣。亦
復不知戒與不戒犯與不犯。不知輕重。不知
二百五十戒威儀進趣。形熟面皺肌皮舒緩。
猶如老牛老象。雖為年至惷愚而已。可謂食
年非智慧年。不誦契經律阿毘曇。不觀三義
徒自受苦。是故說所謂長老不以年耆也。形
熟髮白惷愚而已者。形骸已熟命在旦夕。當
往至彼閻羅王所。為王所詰無言可對。存在
世時愚心自纏不作善果。徒壽於世不觀三
業。是故說形熟髮白惷愚而已
 謂捨罪福  淨修梵行  明遠清潔    是謂長老
謂能捨罪福者。生天人中是謂為福。入地獄
畜生是謂為罪。其人已斷更不復生。盡其根
原不種當來有。是故說能捨罪福也。淨修
梵行者。賢聖八道亦是梵行。依此梵行得至
善處盡苦原底。是故說淨修梵行。明遠清
潔者。彼長老者成就老法。昔波斯匿王治化
無外遠近敬附。六師相率至王波斯匿所。切
教王曰。沙門瞿曇誇世自稱謂為第一獨步
無侶。王可造沙門所語彼沙門。汝今瞿曇審
成無上等正覺道耶。若彼報言成等正覺者。
王當以此言報之。不蘭迦葉等少出家學年
在耆艾。形熟神疲猶不得佛道。汝今學以
來日淺。二十九出家。自云六年苦行。云何
能成等正覺乎。時波斯匿王受六師教誡。往
至世尊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須臾退坐前
白佛言。瞿曇沙門審成等正覺道耶。佛報王
曰如王所言成等正覺。不蘭六師等。少出家
學道。於今積年形神俱乏不能得成無上道。
況瞿曇少在王宮。五欲自恣不更寒苦。年二
十九出家求道。誇世自稱成無上道耶。佛告
王曰。世有四事最不可輕。何謂為四。一者
毒蛇瞋恚興盛口吐毒火焚燒山野。有形之
類皆被其毒。是謂一不可輕。二者火雖小亦
不可輕。焚燒萬物。是謂二不可輕。三者比
丘年雖盛壯亦不可輕。神足自在變化無常。
權慧化人亦無窮極。是謂三不可輕。四者王
子雖小亦不可輕。所以然者。斬斷自由隨意
出教無不從命。是謂大王四不可輕。時波斯
匿王聞佛教誡歡喜踊躍。即從坐起頭面禮
足便退而去。是故說明遠清潔是謂長老也
 所謂沙門  非必除髮  妄語貪取    有欲如凡
所謂沙門非必除髮者。昔佛在羅閱祇城竹
園迦蘭陀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摩竭國界
快得善利。遭遇如來賢聖弟子圍繞。於此國
界羅閱祇城。夏坐九十日。爾時名聲徹十六
大國。聞如來歎說。賢聖弟子及比丘僧。國界
人民倍懷歡喜。興敬供養衣被飲食床褥臥
具病瘦醫藥。有無量眾生在家窮乏。晝夜救
命不能自存。見諸比丘受自然供。既自營已
復無官私。思惟權宜各自相率出家為道。既
為沙門不能纂修法教誦契經律阿毘曇。亦
復不坐禪誦經佐助眾事。受人信施論不要
事。佛告諸比丘汝等本在家時。不理家業乏
於衣裳。見諸比丘得自然供養。汝等貪著故
出家為道。形如沙門心如餓虎。有何道德
饒潤我法。爾時如來便說此偈
 世稱卿沙門  汝亦言沙門    形雖似沙門  如鶴伺於魚
佛告比丘。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受他信施謂
法應爾。報應一至億佛不救。其中利根捷疾
智者。即自改往修來承如來教。諸有鈍根不
能改更。遂自招禍。是故說所謂沙門非必除
髮也。妄語貪取有欲如凡者。汝等比丘與惡
智相應。永離善法實非沙門。自稱為沙門。外
視法服似如沙門。如來復說此偈
 如離實不離  袈裟除不除    持缽實不持  非俗非沙門
 重雲而無雨  苗茂不獲果    比丘離比丘  如晝燈無光
是故說妄語貪取有欲如凡
 所謂沙門  恢廓弘道  息心滅意    麤結不興
所謂沙門者。昔有愚人志性遊蕩不別是非
好惡。見數十人舁死者出城。復值眾人以香
華散於死屍。時彼愚人還家寢臥。先有鬱金
華裹懸於屋棟。繩解華散墮於愚人上。愚人
舉聲喚家室告曰。吾今已死何不舁我捐棄。
家人問曰。汝云何為死。報曰汝不見華散我
身上乎。家室答曰不。以華散身上謂以為死。
所謂死者無出入息。身如枯木。風去火棄神
識斷去。身體剛強無所復任。如斯比者乃謂
為死。汝雖言死像死而不死。此比丘眾亦復
如是。汝今比丘像比丘非比丘也。真實比丘
者。威儀具足見小隙畏懼。況於大者。眾行
不闕志趣三道。佛辟支佛阿羅漢道。具足威
儀戒律如此之比乃謂沙門。汝等剃除鬚髮
外被袈裟內懷姦宄。所謂沙門恢廓弘道也。
息心滅意麤結不興者。諸弊惡法已盡已滅
更不復興。麤者謂結中根本。根本已除則無
枝葉。是故說息心滅意麤結不興也
 謂能捨惡  是謂沙門  梵志除惡
 沙門執行  自除己垢  可謂為道
謂能捨惡是謂沙門者。已息諸惡如契經所
說。佛告比丘。如人稱卿皆云沙門沙門。諸
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愚人皆云沙門沙門。佛
告比丘。若應爾者當執沙門行。若為梵志當
持梵志行。是故比丘行如沙門亦如梵志。所
以然者。沙門梵志其行清淨。意欲所願必如
所念。云何為沙門梵志法。所謂沙門梵志法。
身行清淨或復作是念。我所作已辦已成。口
意亦復如是便得養壽。是謂沙門梵志法。梵
志除惡沙門執行。梵志修行恒以貢高為首。
自恃技術自相謂曰。吾等婆羅門從梵口生。
剎利種者從梵天齊生。毘奢種者從梵天脅
生。輸陀羅種者從梵天腳生。以梵為父貢高
誇說自謂第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梵志法
者其實不然。修梵行人至竟清淨除不善法。
今諸梵志為身招禍。畜妻養子男女列堂己
行不純。反更稱說吾從梵天口生。是故說梵
志除惡沙門執行也。自除己垢可謂為道者。
修行比丘自除己垢。諸惡不善法永盡無餘。
遊戲於賢聖八品道。是故說自除己垢可謂
為道。垢有三品上中下。垢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如此纏結染
污人心。盡當捨離修清淨行。或有梵志興邪
見。意謂為內無塵垢病由外來。或入江水或
入三華池。或入人非人泉。沐浴澡洗除去外
垢。不能除心縛著。世尊說曰。夫人習行至竟
清淨除塵垢者。當執無上等智能去其垢。何
以故。身外塵垢為人所疾。以第一義除心垢
者。諸天世人所見尊敬。人間塵垢令人墮地
獄畜生餓鬼。人間塵垢雖以香華薰之猶故
復生。已捨諸結使戒香所薰終以香香莫不
聞者。是故說曰自除己垢。可謂為道

 ◎出曜經道品第十三
 八直最正道  四諦為法跡    是道名無為  以錠滅愛冥
八直最正道者。云何名為正直。四諦為義處
為四為緣果為四。以聚故為四。若義故為四
者是謂三也。記苦則無習記習則無苦。是
謂一盡二道三苦。緣果為四者是謂五。由苦
有緣亦緣有果。道亦如是盡諦為五。若以聚
為四者是謂八。先從欲界斷苦。後色界無色
界為二。乃至道亦如是。立此義已復有說者。
從緣果義名為五。苦者亦由緣亦由果盡名
苦跡。有跡貪跡慳跡也。有難者道亦有緣
有果盡名苦跡。亦名有跡亦名慳跡。何以故。
此中不立二諦。答曰制彼論故亦有因緣也。
於彼苦習興二論。亦無苦亦無習。欲制此
二論故有苦有習。道者有緣有果。則生一
論言無道也。欲制此一論故有道。是故說有
四諦非五諦。更有說者以聚故立此論言有
八。答曰。以聚義一相。欲界苦色無色界苦盡
集聚已。欲界行緣色無色行緣盡集已興出
生相。欲界行盡色無色行盡盡集已名休息
相。欲界行對色無色行對盡集已名出要相。
是故說名為四諦。如慧所觀者。知有累無累
念知出要。是故說四諦為法跡。是道名無為
者。安隱泥洹滅盡無為盡捨諸苦。是故說是
道名無為。以錠滅愛冥者。愛有亦有三。欲
有色有無色有。彼牢固愛縛著愛主生亂想
多諸苦惱由何而斷。答曰賢聖八道永斷不
生。是故說以錠滅愛冥
 慧離諸淵  如風卻雲  已滅思想    是為慧見
慧離諸淵者。非圖一類淵有若干。或言風塵
或言深水。塵者污人身體老少不別。令人目
視不明衣裳垢坋。上弊日月使無精光。妨
人遠視真偽不別。時龍王慈愍愍世愚惑。欲
使離此諸難。便降涼風細雨。掩塵滅霧曤
然大明。是故說慧離諸淵如風卻雲也。彼執
行人專精一意滅內塵想。想者有三。欲想恚
想癡想。此三想者亦不為塵主生亂念。敗壞
智慧不至究竟。遮智慧目不睹四諦。垢染法
身使不清明。能制此意不興諸想。是故說
已。滅思想是為慧見
 智為世長  惔樂無為  智受正教    生老死盡
智為世長者。為最為上為微為妙。亦名三義。
云何為三。一為事義。二為見義。三為緣義。亦
名眼義首義道義覺義賢聖出要義。以此普
照諸法。猶如外物有所照明。外物者日月星
宿衣服宮殿。名入一界入一入入一陰入一
道入一界色界也。入一入色入也。入一陰者
色陰也。入一道者現在道也。以此智慧光明
照十八界十二入五陰。當來過去現在世以
智慧普有所照。多所饒益多所成就。是故說
智為世長也。惔樂無為者。乘此智慧遠離生
死。善能分別不懷猶豫。亦復分別四諦。不懷
狐疑。是故說惔樂無為也。知受正教生老死
盡者。所以受苦者由其有生。若無生者何有
苦哉。猶如培的眾箭競射。是身如是眾苦
染著。是故說智受正教生老死盡也
 道為八直妙  聖諦四句上    無欲法之最  明眼二足尊
道為八直妙者。外道異學意欲習道。斷穀絕
糧以為淨行。或臥灰糞不著文飾。或露形
[仁-二+果]跣形體不覆。或臥棘刺枕石漱流。或
編髮為衣。或觀樹葉習算咒術。或事水火
日月星辰。或投高山或入深水謂為成道。世
尊說曰。此非真道非至要處。非善知識所習。
此道非妙非賢聖所習。如此眾道。賢聖八品
道為最為上。是故說道為八直妙也。聖諦四
句上者。猶眾多外道異學皆修妄諦。在閑靜
處日夜苦行。或事山鳥禿梟鴟鵂。或事獐
鹿雞狗蛇蚖。謂為真實得至滅度無為無作。
得至泥洹至解脫門永離憂惱。世尊說曰。此
非真道非至要處。真實諦者四諦是也。得至
無為滅盡之處。是故說聖諦四句上也。無欲
法之最者。如契經所說。三事最第一也。一為
佛二為法三為眾。所謂法者有為法無為法。
愛盡無欲滅盡泥洹。真實法者最尊最上無
能過者。是故說無欲法之最也。明眼二足尊
者。諸有眾生無足二足四足及眾多足。有色
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想非無想如來。於中
最尊最上無能過者。是故說明眼二足尊也
 一切行無常  如慧所觀見    若能覺此苦  行道淨其跡
一切行無常者。變易不停不可恃怙。猶電過
目琢石見火焰現已滅。是故說一切行無
常也。如慧所觀見者。知之穢漏非真非實。
為磨滅法皆歸滅盡。是故說如慧所觀見者。
若能覺此苦者。厭患此苦意不願樂。念求解
脫永欲捨離。是故說若能覺此苦也。行道淨
其跡者。常念修持無上正道見諦所斷能淨
其跡。是故說行道淨其跡也
 一切眾行苦  如慧之所見    若能覺此苦  行道淨其跡
一切眾行苦者。從欲界上至有頂斯是苦際。
若在欲界求離苦難。若在色界數變易苦。若
在無色界受行為苦。是故世尊說生死熾然
一切為苦。流轉五趣不免其苦。誰當樂此眾
苦之中。是故說一切眾行苦也。如慧之所見
者。夫博學之士探古知今。三世通達如掌觀
珠皆悉分明。是故說如慧之所見。若能覺
此苦者。以知此苦欲得遠離。意常厭患不與
同處。是故說若能覺此苦也。行道淨其跡者。
唯有賢聖道能淨苦跡。是故說行道淨其跡也
 一切眾行空  如慧之所見    若能覺此苦  行道淨其跡
一切眾行空者。眾行轉變不可恃怙。亦不常
住生生即滅流逝不停。苦空無我空性自爾。
亦非不爾。是故說一切眾行空也。如慧之所
見者。猶如大士觀彼淨水。自見其形皆悉分
明。彼修行人亦復如是。觀諸眾行起者滅者
無所罣礙。是故說如慧之所見也。若能覺此
苦者。從初積行乃至成道。其間涉苦不自覺
知。為苦所惑不至究竟。如吾今日成得人身。
遭遇佛世賢聖相值。長夜染著五盛陰身。今
乃自覺知為非真。如我今日觀此五盛陰眾
苦集湊。是故說若能覺此苦也。行道淨其跡
者。以苦未知智而滅其跡。至竟清淨而無
瑕穢。盡苦原本令得清淨。是故說行道淨其跡也
 一切行無我  如慧之所見    若能覺此苦  行道淨其跡
一切行無我者。無欲無作故一切法無我。以
不堅固故一切法無我。不自由故一切法無
我。是故說一切行無我。如慧之所見者。慧
之所鑒照察。三十七道品之法。猶如有人照
於明鏡。悉自見形無所罣礙。此亦如是以慧
觀察皆悉分明。是故說如慧之所見也。若能
覺此苦者。彼修行人長夜之中。為此五盛陰
身所見侵欺。計是我有我是彼所。以實觀之
便生厭患能離解脫。是故說若能覺此苦也。
行道淨其跡者。住十五心以見諦道斷無常
苦空無我永盡無餘。以其四行由苦而生苦
諦。所錄苦未知智斷。是故說行道淨其跡
 吾已說道  愛箭為射  宜以自勗    受如來言
吾已說道者。或有眾生懈怠慢惰自相謂言。
若使如來神力自在者。何能不使我等早成
道果。又復不能躬自執道內我形中。猶如契
經所說。有異梵志來至世尊所。而問斯義說偈曰
 我觀天世人  梵志行清淨    今我重自歸  解我狐疑滯
此為何義。說曰彼梵志者受性頑鈍懈怠慢
惰。欲使瞿曇沙門與我說道早成其果。使我
體中結使速得滅盡。世尊說偈報曰
 吾不解脫卿  淨行世梵志    欲求極妙道  如是得度流
此為何義。報曰梵志已欲求道不假他得。若
假他得者。我坐樹王下。則能滅一切眾生心
意結使。亦以大慈加被眾生。梵志當知不究
病根錯投其藥。欲蒙祐者其義不然也。此亦
如是已不修道望彼果報。除己結使此義不
然。猶如梵志良師達鑑審病根原隨病所生
而投其藥。便得瘳愈終無錯謬。此亦如是
以賢聖道觀病根原而投其藥。身中結使永
得除盡。或有比丘內自思惟。如來出現於世。
大慈大悲廣被眾生。何須勞苦躬自行道。為
結使所逼不能得度。若使如來普慈一切。自
當為我演說道教。何故不獨與我除去結使。
爾時世尊知彼心中所念。是故說吾已說道
也。愛箭為射者。我先覺知後與人說。猶如
醫師先學方略審病根原毫釐不失然後投
藥。此亦如是先成道果知己結使永盡無餘。
然後與人說結使病一一分別。乃投道藥永
無塵曀。以無上利箭射彼結使。是故說愛箭
為射也。宜以自勗者。演道之人為人說道直
趣一向。不隨邪曲者成道則易得受果證。如
來世尊。亦復如是與人說。道者無形無為無
作。安隱滅盡泥洹。出言如教亦無虛妄。猶
如父愛子隨時瞻養推燥去濕。復以甘饌飲
食食彼諸子。諸子放逸不從父教。貪著五欲
不從正教。如來世尊亦復如是。廣與眾生演
甘露法。復以善權方便重說微妙法。眾生不
肯承受。是故說宜以自勗受如來言也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e72717015e&aid=15201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