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觀世音三十三應身
2019/10/18 14:05:33瀏覽2803|回應1|推薦25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圖是禪佛彩墨藝術家 慧松居士所繪

→大悲咒請點開撥放

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象,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別。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數,這應與『普門品』、『楞嚴經』所述觀音應化數有關。此類觀音各相之間區別並不太大,很多特徵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觀音圖像既可作此解,亦可為彼說。據載清代卓峰曾繪出三十三觀音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延寶七年鶴州筆《觀音變相》繪藝很美。

~ ~ ~

觀音由來

觀音菩薩,梵文Avalokiteś 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

觀音菩薩(或稱觀音大士),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這句古今流傳的俗語,就充分說明瞭中國民眾崇敬供奉觀世音菩薩的盛況,以及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民間的深遠影響。印度的菩薩和中國民眾結緣最深的,莫過於觀音,中國民眾對她的崇信遠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觀音菩薩依然深受廣大民眾的虔信和膜拜,繼續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觀音,全稱觀世音,是梵文Avalokites Vara的意譯,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觀音聲等,別稱救世菩薩、蓮花手菩薩、圓通大士等。觀世音意思就是,世間一切遇難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該菩薩名號,菩薩就會及時觀其音聲而前來相救。

~ ~ ~

三十三觀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眾生遇到種種災難苦惱,只要發聲呼救,觀世音菩薩就尋聲解救。

聲音不用聽而是去觀,此屬於佛家所說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根為能生之義,如眼根能識色,耳根能聽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嚐味,身根有所觸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職。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卻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諸根的作用。釋迦牟尼佛在六根互用上就達到了極高極圓滿的境界。『大般涅槃經』稱:「如來一根則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知法,一根現爾,餘根亦然。」觀音菩薩也同樣具有這種神通,即以目觀塵世苦難眾生的呼救聲,而前往解救。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難眾生,故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因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大悲,沿用至今。觀音又名觀自在,見唐玄奘所譯《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的含義,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夠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達到事理無礙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觀音菩薩能夠應機赴感、尋聲救苦,從心所欲,無所不能,了無障礙。在民間,將菩薩和眾生密切聯繫在一起的,以觀世音(或觀音)菩薩最為流行。

歷史發展

觀音菩薩在中國的傳入與發展

觀音菩薩傳入中國大約是魏晉時期,觀音菩薩是隨著魏晉時期淨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淨土宗的信仰是稱名念佛往生阿彌陀佛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魏晉時期社會的動亂是造成這種信仰盛行的社會現實根源。哀鴻遍野、苦難深重的動亂社會,更促使人們信崇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印度佛教龐大的佛菩薩王國裡,中國民眾很快選擇了觀音菩薩,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廣大民眾祈望有一位救民於水火、解民於倒懸的救世主。在頻生的天災人禍面前,束手無策、陷於失望甚至絕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這樣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基辛說:「宗教強化了人類應付人生問題的能力,這些問題即死亡、疾病、飢荒、洪水、失敗等等。在遭逢悲劇、焦慮和危機之時,宗教可以撫慰人類的心理,給予安全感和生命意義,因為這個世界從自然主義的立場而言,充滿了不可預料、反複無常和意外的悲劇。」中國民眾信仰觀音菩薩原因即在於此。但是,中國民眾接受印度的佛菩薩卻又並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為中國菩薩。隨著佛教中國化的發展,印度的觀音形象逐漸發生重大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觀音入主中國初期,觀音還是以偉丈夫男菩薩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國早期觀音造像,例如: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的木雕,觀音都是以男子漢形像出現,嘴唇上還有兩撇小鬍子。後來,特別是唐宋以後,觀音完全變為女菩薩,而且是非常秀美嫵媚的女菩薩。

中國佛教對觀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現在編造觀音菩薩的新的身世,這就是廣泛流傳的觀音為妙善公主說。印度的男觀音變成了西域興林國妙莊王的三公主。這種女觀音身世說,最早見於宋代朱弁《曲洧舊聞》。其後,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觀世音菩薩傳略》成為完整的傳記。以此為藍本,還陸續出現了《香山寶卷》、《南海觀音全傳》、《觀音得道》等一大批觀音故事書。這些觀音故事的廣泛流傳,深入人心,致使中國化的女觀音菩薩,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觀音菩薩。

~ ~ ~ ~ ~ ~ ~

史料記載

觀音的由來記載

一、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 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 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三、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 普門品》謂釋邊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複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唐玄類法師《大唐西域記》卷三曰:「(阿縛盧積低溫伐羅),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縛盧枳低,譯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雲觀世音,或觀世自在,皆訛謬也。」後世學者通過比照經義或考證原典,一般認為舊譯不謬;尤其從佛法角度而論,二譯相輔相成,體現了菩薩「悲智雙運」的境界:

一、從側重有別論:觀世音,是說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菩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此從悲立名。觀自在,是說菩薩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觀智,由耳根一門深入,反聞自性,不被外界聲境所轉,故爾觀聽圓明,得大自在,此從智立名。

二、從圓融一體論:觀世音,是以能觀之智,觀照世間一切音聲.不起妄識、妄聞,反聞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義。觀自在,正是因觀知眾生苦難,以大神通,隨機往救,自在無礙,此具悲義。

具體地說:「觀」是主體的妙智,始終如一;「世音」是客體的境界,有著前後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薩所具的「聞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聞一切眾生的稱念祈求之音。合而論之,每一名號同時兼具了悲智、因果的雙重義蘊。這正符合了菩薩道的基本原則;修自利之功德,是為著圓成利他的事業;做利他的事業,是為著莊嚴自利之功德。

聖號釋義

觀世音菩薩,全稱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觀世音的名字蘊含了菩薩大慈大悲濟世的功德和思想。據《妙法蓮華經普門品》記載,「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又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觀世音菩薩的意思,可有兩種解釋:

1、是《楞嚴經卷六》所說:這位菩薩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不若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致受外境讚歎或誹謗等所動,生起貪、嗔、癡、愛、惡等煩惱,促成殺、盜、淫、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若能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不受一切外境幹擾、影響,就能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

2、是《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也就是說,凡有眾生,若在苦惱之時,只要聽說過觀世音菩薩,並能虔誠地稱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便會立即聽到每一眾生的音聲而即時予以救濟,所以叫做觀世音。

《悲華經》中也說:「寶藏佛授記:汝觀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眾生住安樂故,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可見,《楞嚴經》是依觀音法門的自修而言,而《法華經》及《悲華經》則是依觀音菩薩的度他而言。至於「觀自在菩薩」,是唐玄奘法師之譯,最有名也最通用是出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頭一句,現在流行的《心經》譯本,便是出於玄奘的譯筆,他已學到了《心經》,而且對於觀世音菩薩抱有絕對的信仰心。根據玄奘大師傳中記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觀音靈感的經驗;

例如;

1、當他經過八百里流沙河的時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而妖魔鬼火之多,猶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邪魔惡鬼,在他前後纏繞,他都以念《心經》而遣散了這些魔鬼的作祟。

2、當他出了玉門關,晚宿沙漠中,隨從他的胡人忽起變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時誦經念觀世音菩薩,胡人見了頓失殺心,又睡了下去。

3、玄奘正在橫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賀延磧的時候,經過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潤喉,他和所騎之馬,均因缺水而倒臥在沙漠之中,此時奘師便在心中默禱觀世音菩薩,他說:「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禱告之後,在夜半忽有涼風觸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暢,眼得明朗,馬也能起來走了,走了十多里,馬兒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經數裡,忽見青草數畝,並有一個水池。奘師與馬,始得救濟,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絕非原有,乃是觀音菩薩慈悲變現而來。

為什麼觀世音又名為觀自在?根據梵文「阿縛盧枳帝濕伐邏」的原義,含有「觀照縱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觀照萬法而任運自在的意思。現在藉用太虛大師的話來作一解釋,他說:「因為觀世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難。平常人執五蘊為世界、為我,就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見五蘊皆空,則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無人無我,則能以眾人苦難為苦難,這樣才能成就大慈大悲,才能成就大公無私的偉大人格,發揮救苦救難的作用。」(見《太虛全書·雜藏》五五一頁)。若依據自利功德釋觀世音三字,觀是能觀智,包括一心三觀之智,世音是所觀之境,包括一境三諦之理。菩薩以一心三觀之智,觀於一境三諦之理,圓觀圓證,自在無礙,因名觀世音自在。若根據利他功德釋,觀是教,世音是機,教指菩薩尋聲救苦的大悲心,機指九法界眾生,稱念菩薩聖號或悲哀求救之音聲。因菩薩能興慈運悲,拔苦與樂,普門示現,自在無礙,故名觀世音自在。自利是智,利他是悲,菩薩依智能之體,起慈悲之用,遍觀法界眾生,隨其機緣,拔苦與樂,自由自在,無所障礙,因名觀世音。亦名觀自在。或有人說:舊譯名觀世音,新譯名觀自在,徵之佛經,並不盡然。或說觀自在,另有其人,非即是觀世音,更不可信。其實,觀世音即是觀自在,觀自在亦即是觀世音,而《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世尊則名之為觀世音自在。

綜合起來,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由來,諸經有三種記載如下:

一、由宿世悲願得名。《悲華經·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大悲誓願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

二、以修四自利得名。《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謂菩薩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師事觀世音如來,以聞思修,入於正定,觀世音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

三、由證果利他得名。《法華經·普門品》謂釋迦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覆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 卷三》曰:(阿縛盧積低溫伐羅),唐言觀自在。合字連聲,梵語如上,分文散言,即阿縛盧枳低,譯觀,伊濕伐羅,譯曰自在。舊譯為光世音,或雲觀世音,或觀世自在後世學者通過比照經義,考證原典,認為從佛法角度而論,二譯相輔相成,體現了菩薩悲智雙運的境界:

一、從側重有別論:觀世音,是說世間眾生遭遇災難不祥,若一心稱念菩名號,菩薩觀照無遺,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高苦得樂,此從悲立名。觀自在,是說菩薩因地修行,用般若妙觀智,由耳根一門深入,反聞自性,不被外界聲境所轉,故爾觀聽圓明,得大自在,此從智立名。

二、從圓融一體論:觀世音,是以能觀之智,觀照世間一切音聲.不起妄識、妄聞,反聞自性,而入正定,此具智義。觀自在,正是因觀知眾生苦難,以大神通,隨機往救,自在無礙,此具悲義。

具體地說,觀是主體的妙智,始終如一;世音是客體的境界,有著前後的不同。就其因中自利,世音可指菩薩所具的聞性;就其果上利他,世音特指所聞一切眾生的稱念祈求之音。合而論之,每一名號同時兼具了悲智、因果的雙重義蘊。這正符合了菩薩道的基本原則;修自利之功德,是為著圓成利他的事業;做利他的事業,是為著莊嚴自利之功德。

來 歷

在以上三十三觀音之中,只有「白衣、青頸、多羅尊、葉衣、阿麼提」五觀音,於經軌有據,有梵名,且是密宗所奉。「白衣」像現胎藏壇城觀音院西北隅,「白」表清淨菩提心,因而住白蓮花著白衣,密號為離垢(離苦)金剛,系令一切苦惱消除,轉不吉為吉祥的菩薩。以此為本尊而修息災延命法為白衣觀音法、白處尊。密教諸經中記其形象均有不同,但水墨畫中以戴白色風帽,披白色大衣者極多,晚近各種工藝小雕像中此像式也很多。

↑白衣觀音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及《青頸大悲念誦儀軌》載,青頸觀音三面四臂,持杖、蓮花、輪、螺,身色紅白,但頸為青色,可表徵煩惱即菩提之義,或曰觀音為救眾生吞下龍王噴出的毒液而成青頸,此故事與古印度婆羅門大神濕婆有關。此尊三昧耶形為蓮花或輪寶。

↑青頸觀音

「多羅尊菩薩」就是度母,其義本為眼瞳,是觀音化身,從觀音眼中所生。其位現胎藏壇城觀音院內,列觀自在菩薩之西方。是觀音部佛母,密號為悲生金剛,三昧耶形是已開卻合的青蓮花。密教諸經中對此尊形像有不同描述,傳佛教對多羅尊極為尊崇。

↑多羅觀音

「葉衣觀音」因全身裹在蓮葉之中而得名。此尊位列胎藏壇城觀音院中,密號異行金剛。以葉衣為本尊,念誦《葉衣觀自在菩薩經》,可祛除各類疾病,並延壽鎮宅。

↑葉衣觀音

「阿麼提觀音」也稱無畏或寬廣觀音。《觀自在菩薩阿麼提法》產生在於闐地區,此經咒中有無垢女,可能與伊朗水神有淵源。

↑阿麼提觀音

其餘之像皆是唐以後民間信奉。

如《觀音慈林集》唐文宗一向極好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進貢為口實,大加搜刮民財,致使怨聲載道。觀音聞知後為解救從生,變為蛤蜊,示現於皇宮的廚房。文宗見後驚奇,請終南山恆政禪師致問,乃知觀音化現教示,即下旨停罷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觀音殿,沿海漁民額手稱慶,家家奉供,稱為「蛤蜊觀音」。

↑蛤蜊觀音

「送子觀音」之名,不見佛典。實際上《普門品》內有此方面內容,因中國重傳宗孝養,遂有祈觀音得子的風習。其觀音賜子、送男送婦畫面陏唐始見。抱嬰雕塑直至宋代尚無,明清出現最多,為民間尊奉。也有日本學者提出明代送子觀音形象突然較多出現,是受基督教傳入、聖母馬利亞懷抱聖圖樣的影響。但中國傳統圖像內觀音身邊總有善財童子,釋迦降伏的鬼子母訶帝利像旁也多子。這些造型中都有些送子像的因素,究其實因是信仰內涵帶動了形象發展。

有趣的一點是《觀音菩薩慈容五十三現》納入了基督教內涵,五十三種容相之中,竟然有一種是披髮著洋裝的耶穌之像,這當然是與明代傳教士的活動有關。觀音畫像中基督教的版畫顯示了中國宗教不排相異、廣納善取的宗教特質。《慈容五十三現》名稱就顯出了與善財五十三參的密切關係,在各處藏存的此題版畫中,有觀音化現的姿態,但更多的畫面都有童子拜詣的情景,因而這組圖像是源自善財五十三參加觀音化現的要素而構成。

「普陀觀音」又名補陀落、補陀洛迦觀音,亦稱「南海觀音」。補陀洛迦為梵語,可譯為小白華、小花樹山。補陀洛迦山為觀自在菩薩示現遊化之地。此山今已比定為南印度東海岸之巴波那桑山,有古貿易港,海上經行可遙見。印度至南海航行多泊此,登山拜祈觀音救難、佑護。久之觀音信仰傳之彌遠。唐宋造普陀觀音像多取於海岸礁石休憩姿態,其右腿交起,左腿下垂或平置,右臂搭於右膝之上,所謂遊戲坐姿,也有站姿的。

※ ~ ※ ~ ※ ~ ※ ~ ※ ~ ※ ~ ※

以下圖是禪佛彩墨藝術家 慧松居士所繪

↑楊柳觀音

一、楊柳觀音

觀音菩薩為了利益眾生,都是隨順眾生的願望而實現的,如同楊柳隨風擺動,因此名為楊柳觀音。其像莊嚴靜肅,右手持楊柳、左手當胸,手掌向外,以楊柳枝替人消除病災,誓言拔濟眾生病苦,故亦名「藥王觀音」。經典中曾提到:「若欲消除身上眾病,應當修習楊柳枝藥法」。為三十三體觀世音菩薩的首尊。

 

↑龍頭觀音

二、龍頭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此尊表現出觀音在雲中乘龍的姿勢~以獸中之王的「龍」,譬喻觀音威力。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教化天龍的化身。

 

↑持經觀音

三、持經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此尊坐於崎嶇岩石上,右手持經卷,左手安置膝上,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聲聞身。「聲聞」是聞佛音聲悟道者:聞如來說佛法而得道,因此手持經卷而說法。

 

↑圓光觀音

四、圓光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此尊乃觀世音菩薩慈愛圓滿、光明赫赫的表徵。法相為身後有圓形大放光芒的背光,盤坐合掌於岩石上,「圓光」表觀世音菩薩的福德圓滿無缺。

 

↑遊戲觀音

五、遊戲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此尊為觀音遊戲自在之法力的表徵。亦表觀世音菩薩的教化圓通無礙。不拘時處。示現遊戲自在。通常所見之法相為右手支撐身體。左膝直立。安坐雲端之上。

 

↑白衣觀音

、白衣觀音

又名「白處觀音」、「白住處觀音」等。白色意指純淨,象徵菩提心,表示觀音胸懷菩提之心,經:「白即菩提心。住菩提心故稱白住處。此菩提心由佛境界生。常住此處能生諸佛。此觀音母即蓮華部之主。」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比丘、比丘尼身。

 

蓮臥觀音

、蓮臥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此尊合掌盤坐于碧波蕩漾的蓮華座上,或斜臥其中,自在安祥。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小王身,譬喻如小王尊貴之身坐臥蓮上般。

 

↑瀧見觀音

八、瀧見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此尊現火坑變成池之身,安坐斷崖上觀看瀑布之姿,又名「飛瀑觀音」、「觀瀑觀音」。

 

↑施藥觀音

九、施藥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淨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此尊為其象徵。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法相為右手托頰、倚於膝上,似乎凝視著面前蓮華般的思惟相,可以隨著人的心願他得到幸福和快樂。

 

↑魚籃觀音

十、魚籃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此尊司排除羅剎、毒龍、惡鬼等障礙,法相一為乘於大魚背上,一為手提盛有大魚之籃。

 

↑德王觀音

十一、德王觀音

此尊跌坐於岩上,左手置膝上,右手持綠葉一枝,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梵王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以此尊為象徵,梵王為大梵天王之簡稱,是色界之王,因德性高超,故名「德王」。

 

↑水月觀音

十二、水月觀音

又稱「水吉祥觀音」、「水吉祥菩薩」,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為中國古代藝術家依據《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創作。此尊為白衣形姿態,站立在漂浮於海面上之蓮瓣上。靜心觀看映照水上之月,給人一種空靈、靜謐之感,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辟支佛身。這裏的水中之月如幻如化,被用來比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教義理。

 

↑一葉觀音

十三、一葉觀音

此觀音悠然立於一葉蓮瓣上,飄蕩於水面上,法相有時與水月觀音相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為此尊得名由來,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宰官深身。

↑青頸觀音

十四、青頸觀音

此尊坐於斷崖上,右膝立起,右手置於膝上,左手扶著岩壁,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佛身。乃起源於印度婆羅門教的神祇。「青頸」梵名為Nila-kantha,為該教「濕婆神」的別名,意指「有青色頸子的人」。傳說降魔大神失婆吞下眾乳海中攪出的毒藥,藥力在頸部化開,將脖子燒成青色。後來演變為觀音菩薩為了降服魔王解救眾生而服下劇毒,而使自己的脖子變成青色。佛是智慧的覺者,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知一切法的性相,成就無上正覺的智者。

 

    ↑威德觀音

十五、威德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此尊左手持蓮華,右手著地,跌坐岩上,凝視水面,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天大將軍身。天大將軍是忉利天王帝釋的天將,經常維護帝釋天的左右。

 

    ↑延命觀音

十六、延命觀音

此尊能消除咒詛及毒藥,令眾生延命長壽,故稱「延命」,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咒詛諸毒藥。所遇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之象徵。法相慈悲柔和,蓮華月輪遍住圓光,身著瓔珞、妙鬘及天衣莊嚴,倚於水邊岩上,右手掌頰,悠然欣賞水面景物。

 

↑眾寶觀音

十七、眾寶觀音

右手伏地,立左膝,左手置於其上,現安穩相,是三十三身觀音內的長者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墬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乃其由來。

↑岩戶觀音

十八、岩戶觀音

此尊端坐岩窟內,悠然欣賞水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因這些毒蟲多盤距洞穴內,為免其出洞危害眾生,觀音因此坐鎮岩窟中,保護眾生。

 

    ↑能靜觀音

十九、能靜觀音

「能靜」是使波浪平靜之意,也表「能滅諸有苦」。能靜觀音因能救護遭難者,使得平靜安穩而得名,為海路守護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此尊為象徵。法相為跌坐水邊岩上,雙手安置石上,作靜寂相。

 

↑阿耨觀音

二十、阿耨觀音

阿耨意為「極微」。只有具有天眼、輪王眼和證得等覺佛智的菩薩,才能看見「極微」的景象。法相為立右膝坐於岩上,雙手抱膝觀望遠處大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為此尊由來。

 

↑阿麼提觀音

二十一、阿麼提觀音

又名「無畏觀音」、「寬廣觀音」,專掌施無畏德,故名之。法相慈悲,諦視左方,左膝立於岩上,雙手置膝上,遍身有光焰,坐在岩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毗沙門身。經:「即使犯五無間重罪。兩日兩夜精進。勤念誦。即得見菩薩尊相。何況本清靜者。乃至諸願滿足。眾人敬愛。得宿命智。證十地。三昧現前。」

 

↑葉衣觀音

二十二、葉衣觀音

坐於敷草的岩上,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帝釋身。修習「葉衣觀音法」,可消除疫病、畜疫、劫賊、蟲等,祈禱無病長壽。

 

↑琉璃觀音

二十三、琉璃觀音

又稱「高王觀音」、「香王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大自在天的形象。觀音雙手捧琉璃香爐,立蓮瓣上,輕浮於水面。大自在天是色界十八天中最高一層的天。

 

↑多羅觀音

二十四、多羅觀音

又稱「多羅尊觀音」。梵名「多羅」亦為救度,故又名救度母觀音,是多羅菩薩應現。法相微笑,著鮮白衣,首有髮髻,作天髻形,直立雲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為此尊由來。經云此觀音「入普光明多羅三昧,依三昧力,從右目瞳放光明,光中現妙女形,住殊勝妙三昧,以無價雉寶莊嚴身體,能除眾生苦惱,又使一切眾生喜悅,遍人諸佛法界自性。」

 

↑蛤蜊觀音

二十五、蛤蜊觀音

法像於蛤蜊貝殼中,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菩薩身。此像緣出唐文宗食蛤,遇觀音現於其中的故事。據《觀音慈林集》卷下載,唐文宗一向極好喜食蛤蜊,沿海地方官吏以進貢為口實,大加收括民財,致怨聲載道。觀音聞知後為解救眾生,變為蛤蜊,示現於皇宮的廚房。文宗見後驚奇,請終南山恒政禪師致問,乃知觀音化現教示,即下旨停罷貢蛤蜊,永戒食蛤。又令天下寺建觀音殿,沿海漁民額手稱慶,家家奉供,稱為「蛤蜊觀音」。

 

     ↑六時觀音

二十六、六時觀音

「六時」指將晝至夜一日分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初夜、中夜、後夜)。因觀音深具慈悲,時時哀憨護念眾生,故得此名,為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居士身。法相乃右手持梵篋,立姿。此梵篋是六字章句陀羅尼,誦之得脫六道苦果,得六妙門,證六根相應。

↑普慈觀音

二十七、普慈觀音

「普慈」意即普遍施給眾生慈悲。此觀音雙手隱於法衣內,立山嶽上,從高峰下望凡間,救度之心遍及眾生,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大自在天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為此尊由來。大自再天為三界中最高之神,威德巍巍,慈悲愛憨眾生,廣遍三千大千世界。

 

↑馬郎婦觀音

二十八、馬郎婦觀音

即魚籃觀音,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婦女身。此尊法相則為身披天衣,兩手重立。相傳唐朝時,觀音菩薩化身為美麗的女子,為勸大眾修學佛法,提出誰能背誦佛經多部,就嫁給他做妻子,最後按照約定,嫁給了一個姓馬的青年,所以才有此觀音之名。

 

↑合掌觀音

二十九、合掌觀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經云虛心無念合掌,觀世音菩薩便會顯現於三昧境界裡。此尊法相為合掌立於蓮華臺上,乃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婆羅門身。

 

↑一如觀音

三十、一如觀音

觀音坐在雲中蓮華座上,立左膝,現征伏雷電之姿,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雷電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之表徵。「一」即不二之義,「如」即不異之義,以一如的觀法,雷電與觀音妙智力乃不二不異。

 

↑不二觀音

三十一、不二觀音

此觀音乘一片蓮葉,浮於水面,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執金剛神身,其形象威猛無比,可降服一切群魔外道。執金剛神乃佛的守護神,也是佛之化身,以其本不二之義,故名之。

 

     ↑持蓮觀音

三十二、持蓮觀音

法相雙手執持一莖蓮華,觀世音菩薩都以蓮華為本誓象徵,以未開或已開蓮華為持物。《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為持蓮觀音由來。是三十三身觀音中的童男童女身。

 

↑灑水觀音

三十三、灑水觀音

又稱「滴水觀音」,觀音右手執灑杖,左手執灑水器,作灑水狀,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消除煩惱焰。」之表徵。灑水是一種灑著香水、念誦印詞,加持淨化的修持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pg/%E7%A6%AA%E4%BD%9B%E5%BD%A9%E5%A2%A8%E8%97%9D%E8%A1%93%E5%AE%B6-%E6%85%A7%E6%9D%BE%E5%B1%85%E5%A3%AB-403327869716411/photos/?ref=page_internal 

禪佛彩墨藝術家 慧松居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130141624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0/19 16:34
  佛教好難喔,連觀世音都這麼多面向
雅筑 清淨蓮台(yea6969) 於 2019-10-19 17:30 回覆:

這是一種表法,用化身來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