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3 15:44:55瀏覽361|回應0|推薦13 | |
學校最近有一個學生,因為不良的行為,而轉換環境到桃園的一所中介學校就讀,父母帶過去的時候,痛哭流涕的希望爸媽不要把他留在那裡,但父母也了解如果要為那孩子好還是要狠下心來,讓孩子可以徹底對壞習慣來戒除。 個案的爸媽其實是純樸的鄉下人,為了孩子的生計每天沒日沒夜的在工作,因此也對孩子的管教沒有注意,而讓個案的朋友有機可趁,使個案行為偏差,個案對家庭沒有向心力,對家的感覺很薄弱,也覺得外面的朋友才是家人,因此就算個案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好的,還是繼續下去,不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會讓我們去想,一些連生計都有問題的家庭,如果小朋友不懂事,要變壞其實相當的容易,要怪那些小朋友嗎?要怪那些家長嗎?連肚子都顧不了了,還有什麼是要顧的呢!? 政府雖然挹注了許多的經費去幫助這些孩子,但這些錢真的有幫助到她們嗎?真的用在刀口上嗎?我覺得應該要把這些成果放在「家庭」上,應該看看這些錢是不是真的有幫助在家庭功能的建立與完整,否則就算讀書不用錢、吃飯不用錢,但家庭功能不在,還是沒有辦法幫他在「心」上的成長阿!!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