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Fw: 未來是積極投資的時代 (陳信得)
2008/05/07 03:54:55瀏覽457|回應0|推薦0
        隨著總統選舉的落幕,台灣的股市與房市又開始活蹦亂跳了。在這種投資氣氛下,盼望透過本專欄能夠讓讀者以冷靜客觀的心態,來加以對應這個新局勢。基本上,股市最擔心的就是不確定的未來,因此一旦這個不確定成為已知,就會如同陰霾被排除一般,有著較明確的走向。然而,未來就像政治人物所說一片光明嗎?或者只要有我在就能再創新局嗎?其實,讀者在做長期投資規劃時,所要謹記在心的就是:『在這個資本世界中,經濟趨勢才是真正主導的力量』。所以,我們在世界各國可以看到因著經濟成績欠佳而下台的眾多政黨與總統,也可以看到是經濟實力而非人口數決定國力強弱的真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政治人物想盡辦法改善經濟,但經濟仍然欠佳。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因為所有的經營者都想要有好的經營績效,但往往結果也常不如人意的。換句話說,趨勢是不隨著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對於投資家而言,不必管經營者或政治人物對未來說得多麼美好,總要有所懷疑與戒心。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找到未來趨勢的蛛絲馬跡,從而因著順著趨勢而投資獲利。
  而從本篇的標題中,相信讀者已經看到筆者所要論述的關鍵趨勢。然而,到底是從何處得到這樣的想法,除了讀者要有著懷疑求證的正確態度外,也請耐心聽筆者委委道來。基本上,趨勢如同混沌理論或蝴蝶效應般,無法用精確的數量模式來加以檢驗、預測或計算。否則,恁多的國際研究機構怎會在預測中常常槓龜。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要求讀者們,以懷疑求證的態度來面對本篇論述的真正理由。因為,這整篇論述終究只是一個個人論述而已,相信與否端視讀者了。
 未來台灣有著三個主要趨勢,亦即,一、經濟優先取代政治優先,二、開放取代封閉,三則是興利重於防弊。事實上,經濟重於政治這不只是台灣的發展趨勢,也是世界各國間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日漸式弱,也造成國際間資金、技術與資訊的交流更加密切。而光光要描述這種趨勢的內涵與變化,就足夠寫上幾本書了。而隨著國際化、全球化的潮流,台灣的經濟政策將會持續走向日漸開放,並因而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再者,隨著經濟優先與開放的趨勢下,各種政策考量將是興利重於防弊,這也是韓國、美國、俄國、英國、德國甚至各國際企業一些賄絡、逃稅天堂新聞越常見諸媒體的根本關鍵。
  然而,為什麼在上述三種變化趨勢下,會使得筆者提出__未來是積極投資的時代,這樣的呼籲呢?因為,高投資獲利總是在大幅變動中產生。無論是交通建設產生房地產價格的變化,產業政策造成產業興衰的劇烈變化,稅賦政策造成貧富加大的變化,這些種種都將在上述的趨勢下,使得相關變化比以前更加劇烈。然而,這種變化加劇並不代表所有的投資獲利只會更增加,有時會代表著該項變化會使得有些產業、職業前途更加黯淡。而從世界各國近幾十年貧富懸殊現象越加加劇,以及新貧新富階級的出現,更可以看出在這種狀況下,將更會出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現象。要如何成為整個趨勢變化下的贏家呢?答案是透過積極投資。因為,未來這種變化趨勢不會因著人們視而不見或處變不驚而消失。反而,會因著無作為而喪失先機,更淪為趨勢下被淘汰的一群。
  這裡所謂積極投資,指的並不是加大投資金額或在現有的投資項目上加碼。而是,積極的透過趨勢的分析,懂得將大部分資產或資金投入於未來趨勢變動下有利可圖的投資項目。因為,如果是錯誤的投資產生的負面效果,也等同於在投資上消極的不作為。到底有哪些是屬於未來有利的趨勢、產業或企業,這牽涉的層面甚廣也不是筆者一人可以輕易研究透澈的。但這並無礙於讀者積極投資獲利。因為,要做個獲利的投資家所需要並不是擁有全面性的知識,而只要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有著多一點的投資先見與相對應的策略即可。而本專題開宗明義提到的__積極投資,這個關鍵正是讀者們在未來獲利的關鍵。因為,只要擁有著這種心態,就能夠改變消極因應的劣勢,終究趨勢是一個長期的變化方向,只要人們願意去面對它,無論是早或晚都會產生一些效果。當然,越早積極因應成效會比越晚因應為佳。反之,面對上述趨勢而採取消極的不反應,則會讓人們在環境大幅變化中成為輸家。
  而在所有的的投資理財領域或項目中,唯有股票才能算是風險較小且報酬率較高,並且是人人可以積極參予的領域。例如,如果跟通膨相關的產業成為未來的投資顯學,那麼投資人自可從上千個股票中找到對應的股票,並且可以因著個人資金多寡與財務配置而進行積極投資。如果,越趨國際化與越大型的企業方能使投資人未來站在贏家這一邊,而不是如同缺乏競爭力的家族企業被趨勢所淘汰,那麼投資人也可以輕易的找到對應的股票。如果,讀者不願意在上述趨勢下,在M型社會中變成較辛苦的一邊,那麼請記得在未來十年要懂得積極投資,方能使自己乘著趨勢的順風旗往上升級。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lin228&aid=184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