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隋代諸病源候論: 唇口病諸候 (唇泡 唇乾 落枕 顳下頜關節脫臼 喉嚨病 口腔病 舌病)
2010/02/25 04:57:16瀏覽1423|回應0|推薦57
我常引用古代中醫書籍來找到各種病源
古代中醫書籍都會說明生病的症狀和來源
人體有12條基本經脈外加8條奇經八脈
找到生病的來源是在哪條經脈後再運用"痛點取穴法"
可以在病痛的附近尋找"痛點穴"
或黃帝內經的特定穴尋找"痛點穴"
或病源的整條經脈尋找"痛點穴"
都可以很簡單輕鬆的治療各種"初發病"
這個方法就是"治病必求其本"

治所有病(或輕或重)的前提:
早睡:養血
睡足:養氣

唇口病諸候

一、口舌瘡候

手少陰心之經也 心氣通於舌
足太陰脾之經也 脾氣通於口
腑臟熱盛 熱乘心脾 氣沖於口與舌 故令口舌生瘡也

診其脈 浮則為陽 陽數者 口生瘡
其湯熨針石 別有正方 補養宣導 今附於後

療法:
凡人常覺脊背崛強 不問時節
縮咽膊內 仰面努膊頸向上 頭左右兩向之 左右三七一住
待血氣行動定 然始更用 初緩後急 不得先急後緩
若無病患 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 辰別二七
除寒熱病 脊腰頸項痛 風痺
口內生瘡 牙齒風 頭眩 終盡除也

二、緊唇候

脾與胃合 胃為足陽明 其經脈起於鼻 環於唇 其支脈入絡於脾
脾胃有熱 氣發於唇 則唇生瘡
而重被風邪寒濕之氣搏於瘡 則微腫濕爛
或冷或熱 乍瘥乍發 積月累年 謂之緊唇 亦名沈唇

三、唇瘡候 (唇泡)

脾與胃合 足陽明之經 胃之脈也
其經起於鼻 環於唇 其支脈入絡於脾
脾胃有熱 氣發於唇 則唇生瘡

四、唇生核候

足陽明為胃之經 其支脈環於唇 入絡於脾
然脾胃為表裡 有風熱邪氣乘之 而衝發於唇
與血氣相搏 則腫結 外為風冷乘 其結腫不消 則成核

五、口吻瘡候 (口腔內的部位)

足太陰為脾之經 其氣通於口
足陽明為胃之經 手陽明為大腸之經 此二經脈交並於口
其腑臟虛 為風邪濕熱所乘 氣發於脈 與津液相搏
則生瘡 恆濕爛有汁 世謂之肥瘡 亦名燕口瘡
*這種風濕熱邪 不盡早解除 口腔癌就會悄悄的賴著不走

六、唇口面皴候 (皴ㄘㄨㄣ 唇膚受凍或吹風而乾裂)

唇口面皴者 寒時觸冒風冷 冷折腠理 傷其皮 故令皴劈
經絡之氣 諸陽之會 皆在於面 其脈有環唇夾於口者
若血氣實者 雖勁風嚴 不能傷之
虛則腠理於面受邪 故得風冷而皴劈也

療法:
冬時以暖湯洗面及向火 外假熱氣
動於腠理 而觸風冷 亦令病皴

七、兔缺候

人有生而唇缺 似兔唇 故謂之兔缺
世人云: 由婦人妊娠時見兔及食兔肉使然
又或前世為釣魚者 魚欲食鈎上食 魚鈎貫穿魚嘴

八、口臭候

口臭 由五臟六腑不調 氣上胸膈
然腑臟氣臊腐不同 蘊積胸膈之間 而生於熱 衝發於口 故令臭也
空腹不用見臭屍 氣入脾 舌上白黃起 口常臭也

九、口舌乾焦候

手少陰心之經也 其氣通於舌 足太陰脾之經也 其氣通於口
腑臟虛熱 氣乘心脾 津液竭燥 故令口舌乾焦也

診其右手寸口名曰氣口以前脈 沉為陰 手太陰肺之經也
其脈虛者 病苦少氣不足以息 嗌幹 無津液故也
右手關上脈 浮為陽 足陽明胃之經也 其脈虛者 病苦唇口乾
左手關上脈 浮為陽 足少陽膽之經也
其脈實者 病苦腹中滿 飲食不下 咽乾

十、舌腫強候

手少陰為心之經 其氣通於舌 足太陰脾之經 其氣通於口
太陰之脈起於足大指 入連舌本
心脾虛 為風熱所乘 邪隨脈至舌 熱氣留心 血氣壅澀 故舌腫
舌腫脈脹急 則舌腫強
*這種心脾經的風熱邪 不消除 舌癌也就會偷偷發生

十一、謇ㄐㄧㄢˇ吃候 (口吃)

人之五臟六腑 禀四時五行之氣 陰陽相扶 剛柔相生
若陰陽和平 血氣調適 則言語無滯 吐納應機
若陰陽之氣不和 腑臟之氣不足 而生謇吃
此則禀性有闕 非針藥所療治也

若腑臟虛損 經絡受邪 亦令語言謇吃
所以然者 心氣通於舌 脾氣通於口 脾脈連舌本
邪乘其臟 而搏於氣 發言氣動 邪隨氣而乾之
邪氣與正氣相交 搏於口舌之間 脈則痞澀
氣則壅滯 亦令言謇吃 此則可治
憤滿傷神 神通於舌 損心則謇吃

十二、重舌候 (胖舌)

舌 心之候也 脾之脈起於足大指 入連於舌本 心脾有熱
熱氣隨脈波於舌本 血脈脹起 變生如舌之狀 在於舌本之下 謂之重舌

十三、懸癰腫候 (聲帶部位)

懸癰為音聲之關也 喉嚨氣之所上下
五臟六腑有伏熱 沖於喉咽 熱氣乘於懸癰 或長或腫

十四、咽喉垂倒候

喉嚨者 之所上下也 五臟六腑 呼吸之道路
腑臟有風邪 熱氣上沖咽喉 則腫垂 故謂之垂倒

十五、失欠頷車蹉候 (顳下頜關節脫臼) 顳下頜=下巴

腎主欠 陰陽之氣丁引則欠 諸陽之筋脈 有循頷車者
欠則動於筋脈 筋脈挾有風邪 邪因欠發 其急疾 故令失欠頷車蹉也
*諸陽之筋脈: 手三陽(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之筋入結頷頰

十六、數欠候 (呵欠)

腎主欠 而腎為陰也 陽氣主上 陰氣主下
其陰積於下者 而陽未盡 陽引而上 陰引而下
陰陽相引 二氣交爭 而挾有風者 欠則風動 風動與氣相擊 故欠數
瀉足少陰(腎經) 補足太陽(膀胱經)

十七、失枕候 (落枕)

失枕 頭項有風在於筋之間 因臥而氣血虛者 值風發動 故失枕
*頭項有風在於筋之間: 指這些部位氣血不通 在這些部位
尋找"痛點穴" 後用手指頭指壓 沒多久脖子就能旋轉自如




來源: 隋朝 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302087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4 14:09 【udn】 比價後還有更便宜!氣血 補養 智慧 中醫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