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鄉土、民歌與美夢
2010/02/06 11:26:39瀏覽936|回應2|推薦107

離家一步即是天涯,走出校門便是江湖;
AE4B的青春很淡江,五虎崗上的記憶很滬尾。

在淡江深層記憶裡,除了大山、大水所給予的靈感之外,也有令人
思念的同學情懷,更有時常想起的浮光掠影,以及牧羊草坪上的鄉
土、民歌和美夢。

很多人對於鄉土的記憶,總是抱持著很深而且感人的情懷,尤其平
時把這樣的情懷,悄悄深藏在心底,然而卻在不經意時刻,很自然
的拿出來咀嚼一番。

當年在淡江大學念書的時候,正當鄉土文學蓬勃發展,校園內外不
時舉辦各項活動,邀請逐漸成名的文字工作者演講,於是描述小人
物為主軸的作品,不但在媒體和出版界一一發表,而且同儕相聚聊
天時,如果不談及鄉土文學,彷彿就和時勢潮流脫節的樣子,這種
情況好像前一陣子剛跨越千禧年時,年輕人沒有染頭髮就顯得很遜
一樣。

然而不管如何,那是一個世代的自然現象,不但帶著方言的鄉土文
學,在文壇興盛一時,而且更獲得青年學子青睞,甚至老師也喜歡
在平常上、下課的時候,和同學們圍坐在草坪上談論的當代顯學。

這種情況影響著文壇爾後的發展,不過在此種現象的背後,年輕人
卻也追逐一個很時髦的潮流,那就是大學生喜愛唱西洋歌曲的風
氣,仍然在校園內極其流行,和鄉土文學同時並存,而且不相衝突。

當然接著出現校園民歌,迅速擄獲年輕人的心,代表著清新與純樸
曲風的民歌風潮,卻在西洋歌曲與鄉土文學,各領風騷的情況下,
硬是殺出一條生路,進而席捲歌壇十數年,至今仍偶爾被提及之際,
著實令中年人懷念不已。

事實上當年的情況,經過苦讀而鑽進大學窄門(錄取率約百分之十
七)的大學生,流行抱著吉他而唱著英文歌曲,瀟灑的樣子真是迷
倒一大群人,如今回想起來,的確和電影情節稍有雷同呢!

當然以六弦琴自彈自唱的風氣,終於造就了民歌創作之搖籃,年輕
人開始尋求獨特個人風格,並且加入時代背景,而成就校園民歌的
黃金年華。

然而記憶中,除了那些風起雲湧的潮流之外,當年班上同學卻反其
道而行,雖然不排斥聽、唱西洋歌曲以及校園民歌,但是大家更愛
唱閩南語歌曲。

像是與我們學校密切關連的《淡水暮色》、《淡水河邊》等曲子,
都是同學們最喜歡唱的老歌,尤其在充滿鄉土腔調的詮釋之下,不
論是團體聚會,或是三兩好友聊天,即時隨興而歡唱的閩南語歌曲,
總是充滿著餘音繞樑三日,卻仍然猶在耳際的韻味,尤其是帶著輕
鬆、自然的曲風,更是讓人極其懷念,至今尚且歷歷在目。

不過那位喜歡抱著吉他,並且唱著情歌的中文系帥哥,對於我們喜
愛閩南語歌曲的風氣覺得很奇怪,他總是不解的說:「你們英文系
幹麻老是著迷於閩南語歌曲呢?」如果套一句目前流行辭彙來說,
就是你們很瞎耶!

他的疑惑並沒有影響我們喜愛唱閩南語歌曲的嗜好,甚至到後來當
他聽到淡水河邊的老歌旋律時,乾脆加入我們的行列,免費用嫻熟
吉他技法伴奏,經過幾次合作之後,想必發現耐人尋味的旋律太美
了,所以終究被鄉土老歌拉過來,混合成一團而融合在一起。

所以在那個鄉土文學萌芽的時代,我們既不是跟隨潮流著迷於西洋
歌曲,也不是刻意附庸風雅的追逐校園民歌,更不是忸怩作態故意
熱中於鄉土老歌,而是在一個偶然因緣際會的時空裡,摻雜著我們
的成長經驗與習慣,發現唱閩南語歌曲,真是很愉快的享受!

談到唱歌的愉快享受,記得來自雲林鄉下的阿裕說:我們當然要追
求快樂的人生,因為生命總是充滿著無奈與痛苦呢!

他所說的後半句話,其實是社團文宣用語,原文是《生命竟然是這
般無奈》!

那句社團文宣稿,用藝術字寫在海報紙上,就大辣辣張貼在同學們
上下課必經的好漢坡旁,每天總是要看上好幾回,所以大家對於阿
裕的話語,一點也不會覺得陌生和突兀。

不過他還是加上一句話來補充:人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太在乎別人
的看法呀!

阿裕略帶《前瞻性》的觀點,似乎對於當時部分大學生作了註解,
因為其實有很多人,並不全然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因此在追逐潮
流的過程中,總是感到痛苦不堪,甚至因為迷失自我而徬徨不已。

當年阿裕的那一席話,的確很有震撼效果,因為在那個尚有慘綠年
少味道的年紀裡,總是喜歡在閒聊當中,偶爾用來引用一番,甚至
還進一步奉為圭臬,以致於在文章裡面,也不經意的帶上一筆。

隨著日漸成長與增加諸多閱歷之後,對於痛苦與快樂的原因感受比
較深刻,也覺得其成因並不是那麼單純;尤其覺得快樂與痛苦的定
義,帶著些微頹廢風味在裡面,因此更覺得其中的學問可真複雜呢!

後來更從一本書中,看到一個新見解,作者認為:人之所以痛苦最
主要因素,在於生命總是擺盪於理性與感性之間。

作者用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並從需求與滿足的程度來佐證,把人們
快樂與痛苦的情境,很用心而詮釋得很有哲理。

不過理性與感性彷彿是《雞與雞蛋孰先》之爭,其實兩者不但具有
相對性,而且同時存在著互補與包容,雖然其外在或有衝突之表相,
但其本質應該是一致的。

因為我們認為,如果一個非理性的人,哪會行事風格充滿浪漫與感
性?同理,若是一個缺乏感性的人,哪裡會體認理性之於感性是何
等重要?

此兩種迥然不同之人格特質,其實都是人們所必需具備的,想必很
多人也感同身受。

當人們在爭辯是否感情用事之際,心中最清楚而思維清晰的人就是
自己,於是不管痛入心扉,或是不在乎的感覺,唯有當事人可以明
瞭,旁觀者恐怕無法理解,當然談不上予以分析與置喙。

因此專家建議,在理性與感性的關係交互存在的情況下,人們在週
而復始的生活裡,偶爾讓自己放棄薛西佛斯情結,極可能地放鬆,
甚至動機性的頹廢,應該都是一種福氣;如果能夠進而享受孤寂、
品嚐頹廢感覺的話,那肯定是極為幸福!

雖然專家提供的建議,不見得是生活萬靈丹,然而我們都知道,不
管如何馳騁於無垠之心境,畢竟世事總得回到現實面,就好比再美
好的夢境,終究也得要醒過來,那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呀!

今年四月間,我們在彰化舉辦畢業三十一週年同學會,阿裕畢業後
留在學校任教,而且已經是資深教授,對於當年略帶頹廢主義的看
法,至今仍然很堅持,也許這就是作學問時,必須堅持而且是最基
本的信念吧!

班導師參與的聚會中,我們吱吱喳喳回憶起當年往事,對於那些歷
久不衰的美妙旋律,至今仍然懷念不已,幾十年轉眼間消逝的時光,
竟然讓人覺得宛如夢境,不過大家的夢,都是屬於正面美夢比較多,
也不再執著於辯論理性與感性的差別究竟何在。

感謝老天讓我們擁有築夢心情,我們經常在想:如果活在一個沒有
美夢的記憶中,那麼如此平凡的日子,將會是什麼情況?難道人生
不該有夢?而那些夢並沒有濫情與非理性的夢魘,是否更應該值得
予以珍惜呢?

想到三十年前的學生生活點滴,除了鄉土文學,以及閩南語老歌讓
人懷念之外,猶記得有位名作家一篇文章《三更有夢書當枕》,把
愛書人的品味詮釋得令人羨慕;因此當我們在理性和感性徘徊之餘,
假使我們可以體會出生命的真正意義,那麼在快樂與痛苦基本理念
中,人們如果營造一個《人生有夢夢當枕》的美妙境界,是不是生
命中最快樂的享受呢?

《金門文藝雙月刊/98年 Bimonthly Issue》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3751637

 回應文章

Ruth (曉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牧羊橋
2010/02/06 17:15

那年, 蝉声 昇起  蓮花 開時

 

走過牧羊橋,我們沒有説再見

 

這片山水,在記憶裡 己沈澱的 像張黑白照片

。。。。。

了,打開電腦見到牧羊草坪,趕來看文。

喜愛,文中古代淡江故事

林清陽(厄蘇利納)(yangrolin) 於 2010-02-06 17:38 回覆:

雖然牧羊槗已泛黃 , 可是記憶卻仍鮮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從作家眼?看從前
2010/02/06 12:03
...原來那個叫“從前”的地方有這麽多可愛的事情!
林清陽(厄蘇利納)(yangrolin) 於 2010-02-06 14:07 回覆:

我們真的感謝阿裕把那首《為什麼》歌曲,唱出令人蕩氣迴腸
的感覺,也要為Andy和阿福伯合唱《戲鳳》的神情而喝采,以
及其他好多準歌王的美聲,讓五虎崗的日子更值得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