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母經
2018/09/26 07:21:00瀏覽895|回應1|推薦47
     

 
  媒體報導一位遠離黑道的中年人,最近幾年來默默付出善心,協助
安葬好幾千位無名遺體,因而獲得地方政府高度肯定,並且公開予以
表揚。
 
   看到這樣的報導,似乎自然而然想到一句話,那就是浪子回頭金不
換,也許就是最好的寫照和真實的例子。
   
   記得在一個談話性節目中,其所討論內容是關於《親子相處》的議
題。這一位接受表揚的錢道上大哥來賓說,由於心中一直對於家人感
到有所虧欠,所以後來對於孩子的教導,其實有點太過於溺愛的成
分。
  
   「當然明知道不妥當,可是又沒有人教過我們,究竟要如何當個稱
職的父親呀!」他很無奈的說。
 
   其實不只是那位來賓有所感觸,好像蠻多人都同樣覺得,直到自己
養兒育女的時候,才真正開始學做孩子的父母親;所以媒體廣告詞,
更以類似這樣的訴求,藉以作為加強商品文宣之定位。
 
   其實總而言之,每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前,其所了解《父母經》的
資訊,雖然可以從書本中獲得;可是一旦真正拿來實際操作的時候,
卻不見得都可以依樣畫葫蘆,因而無法全然做個完美的父母親。
 
   「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而且個性、人格特質和環境,
顯然都具有差異性,所以不太可能用書本的知識,套用在每一個孩子
身上呀!」節目中的學者專家,把問題的癥結點了出來。
 
   當然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人可以自詡做到完美的父母
親;不過卻可以在面臨親子議題之際,得以吸取別人良好的建議與作
法,儘量做到最適合於自己狀況的地步。
 
   所以假如嚴格說來,要如何當一個好的父母親,其實並沒有放諸四
海皆準的《教戰守則》;可是反過來說,為人子女者,何不也是第一
次當父母親的孩子?豈有真正的《師傅》來教我們,來做一個《稱職》
的孩子嗎?
 
   然而此處所提到的師傅,顯然有別於教導我們的長輩或老師,因為
那是外在的教誨因素,雖然可以知識化、教條化或具體化,可是卻不
盡然是用於單獨的個體。
 
   因此,如果把潛藏在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特質,用來適應周遭環境
之後,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養成、環境影響或是反叛情緒等,都是
屬於不完全一樣,而且具有差異性的特殊情況。
 
   每當回首省思自己當孩子時,對於父母、師長的諄諄教誨,是否能
夠全然接受而奉行?還有在奉養長輩的時候,果真做到毫無瑕疵的地
步呢?
 
   在這樣的情境下的最基本要求,其實還是有不少人並沒有全然做
到;直到長輩過世之後,不少人回想起當年情境,偶爾會覺得沒有做
好為人子女的責任,甚至也有不少人,曾經讓父母親傷心而潸然淚下
呢!
 
   從這些角度來探究親子關係,人們生命中的人際關係和濃郁的親
情,也許並不在外求而唾手可得,所以人類千年以來的歷史,終究不
斷演變出多樣性,可是卻重複出現的結果。
 
   假使從生物基因的本質來看,或許每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終將因
循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然後經由師長、父母與環境的薰陶,才在自
我學習過程當中粉墨登場,並且走在每一個人自行負責的生命旅程。
 
   所以很多人日後想起來之際,其實終生都在找尋生命的師傅,而且
那是具有不盡相同的特質呀!
 
   其實為人父母親沒有師傅可以傳承,同樣的道理,當人家的子女如
何回報父母恩,也沒有既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其中最主要的關鍵因
素,想必來自於天生的人格特質,加上後天的模仿與教育之結果,然
後融入周遭的社會氛圍,便成為一種非固定模式的模式,以及每一個
獨立個體所呈現的生活方式了。
(台灣好報107.08.08西子灣副刊)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rolin&aid=113991685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26 19:17

人的性格內向或外向,我相信是天生的。

懂不懂得如何當個好子女,需要教育。教育不只是學校還有書本,書本不只靠教科書,還有閒書。另外就是耳濡目染,同儕好友的表現也有影響。當然還有自己父母從小的教導。所以是後天的學習。


林清陽(盔甲)(yangrolin) 於 2018-09-27 11:32 回覆:
很有見地的想法,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