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真味只是淡(二)
2008/02/25 21:50:44瀏覽271|回應0|推薦1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

人生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在物質的世界,另一個是心靈的世界。人為的

物質世界是變化多端的,常令我們感到驚懼而與之對抗。世人有很多的奮

鬥及努力,都是為了在物質的世界裏打天下,唯有去打天下才能當老大。

在心靈的世界裏,則是沒有執著,沒有狂亂,不需要向外去打天下。在這

個世界裏,我們可以回歸真實的自己,這在佛教裏就叫做「轉識成智」

我們的心有「八識」在流轉、分別,分別外在世界的一切美的、醜的、高

的、矮的、富的、窮的、平凡的、偉大的,隨著這樣的分辨,執著於當下

的每一剎那,我們的分別心也不斷地跟著轉。我們在孩子身上就能看到這

些:流轉地跟著社會潮流走,這就叫「流行」,叫追逐時髦。

孩子們淨是接收社會資訊,很容易就會隨之流轉。回到慈濟,我們希望能

給他們一些人文教育。因為世界是由自己的心開出來的,什麼樣的心就開

出什麼樣的世界,而一切的美善都要在這裏開展。我們想要將自己的心先

定住,然後用自己的生命做道場,經營美善的人生,一起來預約人間淨土

要怎麼樣把心定住呢?上人說要「知足、善解、感恩、包容」。如果我們

不想隨著世間流轉,不想追逐流行,那就要告訴自己「好了!」──「夠

了!」就是「好了!」,「飽了!」就是「好了!」

「夠了!」就是別人要再給你什麼東西,你說:「不用了,我已經有了,

已經夠了!」同樣的東西有了一個就不會再買第二個,可以用就好。當你

覺得「夠了」,就不會再去買第二、第三個。當你要覺得「好」才夠,那

多少錢的東西才算好?何時才會夠?

「吃飽了!」也是「好了!」。禪宗說:「吃飽了,洗碗去!」「吃飽了

,喝茶去!」生活就是這麼平常而自然的事,哪裏還會有煩惱?

我們看湘西賑災的錄影帶,師姊拿了一杯熱飲和一個饅頭給一位老爺爺。

老爺爺啃著那麼硬的饅頭,但是他臉上卻洋溢著滿足的表情,真是「飽了

!」也就「好了!」。每次看到這一幕時,都忍不住要流下眼淚。如果要

「好」才會「飽」,那即使我們吃滿漢全席,也會覺得還不夠好、吃不飽

,因為欲望永遠無法滿足。

會覺得「夠了」、「好了」,是因為有「知足」的心;有知足的心才會有

「感恩」的心,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恩周遭的一切。因此我願意讓

一切更加美好,願意讓我自己的人力、物力、時間與這個世間結一份好緣

,讓人間更加美好。因為感恩,才能「善解」與「包容」──沒有一份感

恩的心,如何能善解?如何能包容?如果大家能好好服用這「慈濟四神湯

」,必然能輕安自在。

「雅言」讓生命不顯粗糙

在台灣的教育和家庭環境裏,因為大家都很努力工作,時間很緊迫,心情

也變得很緊迫,沒有太多時間跟孩子接觸,所以在和孩子說話時都很急促

,忍不住要用吼的、用喊的。因此,小孩長大後也習慣用吼的、用喊的。

言語粗野,在生活便會隨之粗野。我們便要教孩子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包括食衣住行,還有落實於生活的傳統美德。上人教我們要「雅言」,說

話避免用粗俗的字眼,因為那會讓生命顯得粗糙而且不文明。

有一天我到機場接人。在等人的時候,旁邊有位先生拿起大哥大打電話。

只聽到電話接通後,他就問:「喂!你是誰?」這種問話對我來說很熟悉

,我在家也常接到這種電話,劈頭就問:「喂!你是誰?」因為我不知道

對方身分,所以一時不知要如何回答;對方一直問,最後才說:「我是某

某人。」

我想不是只有那位先生這樣,我家親戚朋友也都是一樣。其實,這算是一

種侵略性的言語方式──先知道對方是誰,才告訴人家自己是誰。禮貌上

,打電話的人應該先告訴對方自己是誰,要找某人,這樣大家才知道如何

相稱、如何自處。

我們為什麼不能敞開來告訴人家說我是誰?我告訴學生要坦誠地站出來,

不要做「藏鏡人」、不要做「祕雕」,為什麼要把自己遮起來?要先知道

對方是誰,卻神祕地不讓別人知道你是誰?這種侵犯性的語言過程,只會

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疏離。目前我們雖然有很好的物質文明,但是

沒有尊重生命的文化,這樣是無法提升生命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fu&aid=1644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