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始
2008/10/25 22:16:24瀏覽532|回應0|推薦1

生命教育課的開始很重要,也就是教師要能引起學生上課的動機,底下引用Brophy(1987)歸納的五個向度,三十一個能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一、建立先前條件

1.提供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2.提供難易適中而有挑戰性的教材。

3.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目標。

4.適度運用提高動機的策略。

二、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期望

 1.給予成功的機會與經驗。

 2.協助學生設定目標、肯定自己的表現與自我增強。

 3.引導學生將成功視為努力的結果。

 4.提供良好的師生及同儕互動關係。

三、提供外在性誘因

 1.表現良好時給予獎賞。

 2.建構適度的競爭氣氛。

 3.讓學生注意學業的價值。

四、激發內在性動機

 1.教學時配合學生的興趣。

 2.提供具有新奇、創意性的教材。

 3.給予學生自由選擇及作決定的機會。

 4.提供學生有主動反應的機會。

 5.提供學生立即的回饋。

 6.允許學生自由創作以完成其作品。

 7.提供幻想及模擬的機會或學習情境。

 8.提供遊戲化的學習活動。

 9.提供高層次及擴散性思考的問題。

 10.提供同儕互動的機會。

五、刺激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1.教學時經常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教師以身作則,表現強烈的學習動機。

 3.教師應讓學生了解其對學生的期望。

 4.儘可能減少學生的焦慮。

 5.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6.教師教學認真。

 7.作業有趣味且有價值。

 8.學習活動應具有懸疑性並能引發學生好奇心。

 9.引發學生認知失調,因而產生學習動機。

 10.使抽象教材予以個人化、具體化及熟悉化。

(參考李詠吟、單文經教授所著「教學原理」遠流出版社)

就筆者經驗,可以使用下列十種教法,來引起學生的動機。

一、由學生的經驗談起,再切入主題。

    學生最熟悉的是自己的經驗,請他們談最喜歡什麼花,養過什麼小動物,有沒有幫人帶過小孩,聽過什麼可怕的故事等等,然後再導入欣賞生命課程的主題。

二、利用影像資料引起學生動機

    如果教師能將從生到死的圖片資料,翻拍成幻燈片,或是將肯尼、周大觀的故事用幻燈片說故事,學生一定會產生視覺震撼,倘若再找到普立茲新聞獎、非洲飢荒,這些怵目驚心的照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必然產生教學效果。

三、觀賞影片、增加學生背景經驗

    影片更能直接地傳達給學生訊息,只是教師要將影片剪輯成十至十五分鐘的長度,而且教師要在旁適度解釋,否則學生會忘了看影片的目的,切記!目的是在引起動機。

四、從社會新聞(報紙)談起,再切入主題

    學生對報紙的事件,都很有興趣,尤其是新鮮事,所以教師若能將可以配合課程的新聞,剪貼下來,也可以由學生提供新聞剪貼或發生在校園的事件,再影印給學生,然後設計和課程有關的題目,供學生討論,討論後便可以引進上課的主題。

五、先讓學生表達立場,再進行課程(各以正反立場,兩兩交互討論)

    學生喜歡彼此爭論,教師如果能找到有爭議且有趣的話題,讓學生扮演正反兩種角色,一定會帶來班上熱絡的討論氣氛,爭論的題目如:花十萬元去瘦身、花辛苦的打工錢去拍個人寫真集。

六、教師分享個人經驗,引起學生動機

    通常學生對老師會產生好奇,如果教師肯談自己的經驗,一定會吸引學生,只是教師分享的經驗,最好能跟上課的主題有關,而且預測這些經驗對學生會有幫助,尤其是面對自身經驗,所持的態度與反省,的確能提供最好的示範。

七、學生先做專題報告,再進行講授

    在上課前,會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一上課就請學生上台報告。教師再從評論中導入上課主題,不過要學生報告的題目,要顧及學生的程度和興趣,例如比較張學友和劉德華的情歌、訪問媽媽生產甘苦談。

八、設定上課目標(團體輔導),再進行課程

    請同學討論「做我真好」這個單元(一共有三堂課)如何進行。學生們希望達到什麼學習目標?對上課的內容有什麼意見?最後他們要怎麼評量自己?有了共同結論後,教師再依此調整自己的教案,共同來追求完成上課目標。

九、運用團體活動暖身,引起學生動機

    請教師參考下列二本書,選擇適當的活動,來帶領學生:

1.團體領導者訓練實務 

  救國團張老師主編     張老師出版社

2.伴我成長─青少年的自我開始   

  楊愛玲編著           心理出版社

教師要有團體動力學的概念,來評估班級的情況和特點,然後再來選擇帶什麼活動。

十、由學生提出困境,再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

    倘若師生互動良好,彼此能夠信任,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困境或對人生疑惑,然後教師再設計課程或提供閱讀資料,這種方式對學生幫助最大,效果也持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fu&aid=232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