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6 09:04:54瀏覽479|回應0|推薦1 | |
生命教育教學經驗談 生命教育課是幫助學生體悟: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各種關係。 一、人與自己的關係: 假如我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健全,精神狀況有問題,我如何看待自己?有時會自卑、自傲,有時會恨不男(女)兒身,這都是不能自我接納的結果。慢慢地就會放棄自己,把自己變成動物,依著本能生活。相對的,人也會自我提昇,克服先天或內在的自我限制,讓自己統一、均衡,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二、人與人的關係: 中國人重視五倫,其中親子關係、夫婦關係是人生中最親密、最重要的關係。在青少年階段,朋友關係的發展,是自然的也是最被看重的。而兄弟姊妹的關係更是從小一直影響我們的關係。最後是君臣關係,放進現代意義來看,便是在職場裡上司與下屬的關係。目前最應該強調的是第六倫—群己關係,尤其是對有志當「國際人」的學生,更需要思考自己的身份定位。從以上來看,不足以說明人活在世上的各種關係,其實人本來就活在關係中,幾乎沒有人是獨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三、人與環境的關係: 人與人會組成社會,社會有階級,有各種團體。最早跟我們發生關係的社會是社區與學校,這是我們成長的環境,誰也脫離不了,相反的我們也可以改變它、創造它。現在大家都在強調社區總體營造,教育改革就是在強調這個道理。再擴大環境的範圍,我們受到文化的影響,文化有主流文化、次文化,天天都在和我們打交道,有人批評我們是文化沙漠,那活在這裡的人不就都長成仙人掌了嗎?最後談的是人與國家、世界的關係。我們要上公民課,就是在教導大家公民和國家之間權利和義務的關係,這些事就是政治,也就是眾人之事。我與世界又有什麼關係呢?環保無國界是最好的例證,如果你不小心造成森林大火,鄰近的幾個國家都遭受空氣的災害。假如許多人都喜歡喝咖啡,那就有更多第三世界的孩子吃不飽,因為土地都拿去種咖啡賺錢,糧食就會減產。所以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世界的事也是我們的事。 四、人與自然的關係: 古人有句話說:「天生萬物以養民。」所以我們稱大地為母親。人類和土地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捧起一把泥土,或讓自己「腳踏實地」好好感恩思考一番。接著我們要善待住在地球上的鄰居—動、植物們,不管是陸地上或海上的。因此我們談完人權之後,是否也要討論動物權?尤其是對稀有動物的保護,認識自然保護區、瞭解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等,這都要建立全民的共識。可是人類常常把自己當成是地球上唯一的主人,再加上資本主義鼓勵消費的觀念,人人強調現代化、經濟成長,不免就犧牲了自然環境。更教人憂心的是,我們連萬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水、空氣、陽光都不懂得保護。這些危險的警訊,要不斷地提供給我們的學生,假如人類再不與自然界共融共存,一定會自食惡果。 五、人與宇宙的關係: 我們要鼓勵學生讀天文學,因為這門知識會告訴人類:自己有多渺小;宇宙之大之久,會讓我們嘆為觀止。接著我們要研讀哲學,如果我們有了宇宙觀,回頭來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更有深度,也可以開始面對所謂「永恆」的問題。中國人會把人與宇宙拉上關係,認為人是天上星宿的下凡,雖然這不免有民俗的迷信成分,但如果往哲學層面思考,這不也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呈顯?如果再追問下去,為什麼會有宇宙?宇宙是那裡來的?人在宇宙的定位是什麼?人的存在值價為何?我們就要問自己:我相信什麼?什麼是永恆的答案?這時候信仰就是每個人所需要的,宗教便成為人類最後的皈依。事實上,人之所以為人,他就會一直追問:人會消逝,那他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在那裡?如果我們不從人生觀與宇宙觀來思考這些問題,人的格局便小了,也不自由了,甚至虛無了。倫理課的目的就是要打開學生的心門,讓學生生命境界一層一層擴展、提昇,由一個「小人」成為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人」。 生命教育課強調四個過程:知、情、意、行,在此也引用其他的教學架構來供老師們參考。 德 育 模 式 一、關懷:學習關懷別人,也是學習瞭解別人,缺乏思想的透鏡,關懷是盲目的。 二、判斷:道德推理依賴關懷,但在理智上的要求,超過關懷。 三、行動:行動不是道地的道德範疇,但如果沒有機會行動,以及行動後的省思,道德發展很難發生。 ☆請參考「德育模式」 劉秋木、呂正雄譯 五南出版社。 道 德 教 育 模 式 一、理由建構模式 二、關懷模式 三、評價歷程與澄清模式 四、價值分析 五、認知道德發展模式 六、社會行動模式 價值教學法架構 一、引起動機 二、概覽課文 三、價值澄清活動 四、角色扮演 五、兩難困境問題討論 六、反省與實踐 ☆請參考「道德教學法」謝明昆著 心理出版社。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