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小時候吃這個就是過節或平常待客的食物,它不是大魚大肉,卻勝過魚肉。也許一方面,因它要費很多功夫,更能顯出主人待客的誠心和熱情;一方面,它的美味也是最能引人共鳴的。
那時廠家屬區的樓房較少,有很多排平房,一般幾排平房就有一個大的公用石磨,不知是私人的還是公家的。我家在一排平房的邊上第二間,靠我家那排平房邊上有塊空地,一棵大桉樹下就有一個大石磨,小夥伴們常在石磨上玩,大人們也常在周圍拉家常,春節前家家都要磨湯圓粉,大家自動排日期,一家在磨時,鄰里間都會來搭把手,溫馨恬淡的日子。
調皮的孩子有時會推幾下磨,可這樣推空磨就會對石磨的刻痕有很大的磨損,大人們就嚇唬說:小孩子若推空的石磨,肚子就會痛。那時還真的相信的,雖有石匠會來修理,這善意的謊言在很大程度上保護延長了石磨的使用時間。
三年級時搬到了樓房,但也是類似平房一樣的一排好幾家,發現樓下院子裏也有一個公用的大石磨,大人們還是時常在一起邊磨邊聊天。再後來搬進單元樓,一層只有兩家人,鄰里間的來往就少了,家裏也專門買了一台比公用的稍小的石磨,那種熱鬧的圍磨閒聊的情景就沒再見了。
來深圳後最想念這豆花,見著有豆花賣的餐廳是定要進去吃的,可每次都是失望。多數餐廳是用嫩豆腐來充豆花,還有的四川餐廳有豆花,但調料卻不好,這豆花最是吃調料的。每當給爸媽提起這豆花時,他們恨不得給我背個石磨來,後來,在梅林農批市場見著有石磨賣,欣喜的搬回家來。
材料簡單,就是黃豆2斤,當然,還有主要的鹵水,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嘛。調料一定要當天炕香並搗成末,再用熱油泡制的油辣子,這樣才香,每當搗辣椒粉時,香味滿屋。
1、黃豆用清水泡3小時以上,把豆子泡漲即可2、用石磨磨成漿,家裏是用大布口袋接著,再把布袋放大盆裏接著。我磨得少,一般就用布(這是媽媽從家裏扯來的專門用於過濾的土布)下面用竹筲箕接著,筲箕下再用盆接著滲出的豆漿。
3、全部磨好後,擠幹布裏的漿糊,最後裏面只剩豆渣,放邊上不用。過濾後的豆漿放鍋裏煮開,滾上幾滾後關火。用少許純鹵水加三倍清水稀釋。
4、先用勺舀小半勺稀釋後的鹵水,輕輕攪動著放入豆漿裏,畫圈輕攪兩圈後,讓豆漿靜止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