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2 13:56:23瀏覽2500|回應0|推薦34 | |
幽默、風趣又充滿智慧的眼神,加上吹奏功力深厚,製作陶笛也是一把罩,是國內陶笛界舉足輕重的大師級人物之一。 記得三年前自己剛接觸陶笛,欣喜若狂之際,也是在庫龍老師的指引下來到陶韻山莊,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也不時提供我許多的建議與指導,尤其是老師部落格當中的文章、製笛心得、宅錄作品,更是提供給笛友、後進學習的寶庫,也讓我們對陶笛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10/31日北區笛友聚會當中,庫龍老師一下子是Rubato,一下子白鷺鷥、一下子國君二重奏,就可看出庫龍老師對陶笛的熱情與活力。趁著難得的機會,我與羅師兄提出拜訪老師的請求,老師也二話不說地答應,約好星期三下午,我們直接殺到老師位於新店的工作室。 因為當天早上我有事到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做社會服務的心得分享,結束後趕往新店的半路上,就已經接到勤奮用功的羅師兄已經抵達的電話,因為老師五點有事,所以將時間提早了半個鐘頭,還好時間差不多。當我們經過警衛室上了木製台階一轉,就到了庫龍老師的工作室,此地環境清幽,真可謂地靈人傑,尤其是外面寬闊的庭院,真是中秋節烤肉的好地方......(當然也是製作陶笛的好地方啦!)。 進門右邊的吧台,老師泡了茶跟水果,大家聊了一會兒,羅師兄拿出了用功的心得筆記本,從網路的討論文章、先進們的心得分享,甚至有些已經搜尋不到的文章,厚厚的兩、三大疊資料,讓人看了只能說佩服,特別是期望有一天打造一把絕世好笛當成傳家寶,並且讓其他笛友流口水的夢想目標,更是讓人喝采。在討論陶笛的表面處理,以及DIY的心得後,來到老師工作的房間,窗前一張工作桌,是老師創作陶笛的地方,門的左邊好幾排的架子上,則堆滿了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陶笛,讓人歎為觀止。來到工作台前,老師拿起土坏,大概示範歌口與氣道的開法,跟作業步驟,以及工具的使用。 與淡水張志名師傅配備有牙醫專用的吊鑽、手術刀、各種鑽磨用的工具、空氣壓縮機、專用的隔音試(錄)音室......傢俬頭齊全的配備相比,庫龍老師這裡的作業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會是比較適合笛友參考採用的形式(所佔用的空間跟規模,家人應該也比較不會反彈。)工具雖精簡但實用。 內空間老師還是採用挖空的方式,數據則貼在右手邊的架子上,羅師兄立刻毫不放過的拍照存證。接著老師示範用壓克力插銷插出氣道,以及歌口的開法,那支類似指圍量測棒的木棒,標記著各個規格陶笛歌口的尺寸記號,最讓我驚奇。一切(歌口與氣道垂直線)、一削(削出整個扇形斜坡)、一插(定出歌口尺寸),再依據壓克力棒的尖形端,割出笛唇劈尖的範圍,只見老師順手而精準的手法,三兩下就完成這陶笛製作最重要的步驟。(請參閱老師在陶韻山莊〈對準而已〉發文:http://ocarina.kys.com.tw/index2.htm) 老師表示,陶笛的製作必須實際去動手做,否則就算你給他再多的數據,告訴他詳細的步驟也沒用,他也不一定懂,就像許多的陶笛初學者往往會問一些問題,但結論是,他根本連陶土都還沒碰過,那說再多都是白搭。就像兩年前我與羅師兄第一次見面的對話:為什麼庫龍老師總是要我們多做?多思考?什麼做多了就會懂...△#○...,而今天驗證起來,確實大有道理,只有你確實去做了,而且做得愈多愈好,甚至做到撞牆了,再來經過老師提點一下,你也就豁然開通了,但是你如果都不做,你不會想到問題的癥結點,你沒到這個關鍵點,老師也難以直指你的核心,因為說了你也不懂。 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充實而大有收穫的午後,在老師親切的招待下,一下子就過去了,也謝謝羅師兄的茶點,能跟著羅師兄一起拜訪老師,是件很棒的事,因為從師兄的積極、用功,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可以努力的空間,期待下次尋訪大師之旅的列車再次啟動。 尋訪陶笛大師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希望藉由筆者的觀點,用文字記錄下來,讓喜愛陶笛的朋友,可以藉由文章來認識這些對國內陶笛發展有卓越供獻,且默默付出的陶笛老師。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