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吹笙的老人
2011/05/04 00:44:35瀏覽985|回應0|推薦45








吹笙的老人


每星期五晚到廣州看老弟已是生活規律的一部份,每次總是在地鐵站出口看到一對年老的夫妻,老人在吹笙,老婦挽著老人的手臂,看上去已70有餘。晚上地鐵站有點冷清,車站出口已是行人稀少,笙特有的音色,在這個時刻,令人覺得特別悲淒,也益發襯托出老人身影的孤零。

在大陸這樣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中,各種社會問題皆會相應而生,在社會保障體系未建構起來之前,老弱貧病孤的照顧,便顯感不足,這種街頭乞討以營生的畫面便隨處可見。以一個剛起步不久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各處皆呈現亂象,勢所難免,然而其整體的表現已是差強人意。

日前商業周刊報導德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狀況,指出其有異於美國的放任式資本主義,比較強調「平等」,並稱其為「萊茵模式」,較注重社會保障,並暗謂並無「中國模式」的存在。然觀乎大陸的的經濟發展,在七○年代文革的廢墟中,如火鳯凰般浴火重生,大陸的老百姓也得以從饑餓中走向溫飽,這種發展速度與發展型態,不成模式也是一種模式罷!

記得35年前初到台北火車站的景象,直到現在猶印象深刻,在混亂的人與車中,最特殊的景象便是女性上廁所要付錢才能進入,男性的廁所則上部透空,站在小便槽前,一邊方便,一邊貼近看著匆匆而過的行人,實在令人有點緊張。

台北的人行地下道常躺著傷殘的人士在行乞,其中還有殘障的小孩,據聞是有集團在控制,時間一到便有廂型車送來及接走,甚至有說傷殘是被控制集團刻意造成,而小孩亦是擄來的,今日大陸街頭亦屢見殘障者行乞的景象,不知是否亦如台灣所傳說一樣,是受集團所控制!

人生總有許多不平事,眾生的苦難,很多時候總覺得只有菩薩才拯救得了,只要政治人物少作一些作孽,那就阿彌陀佛了!

那天回台,晚上與老同學在校園聊至深夜,步出校園,見羅斯福路右轉新生南路的人行地下道出口旁,一個年輕人,拿了幾個桶子、罐子、盆子有節奏的敲敲打打,頗中音律,這是當代的台北街頭行乞者。

由廣州地鐵站出口吹笙的一對老人,到台北街頭敲敲打打的年輕人,皆憑技藝以召來,並藉乞討以營生,然兩相對照,充份顯示出兩個不同社會的內部問題,殊堪思索!

          yaduo




後記: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笙屬於匏類。笙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遠古的商代,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西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笙是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發聲,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感染力強。由於笙可以吹奏和弦,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裏,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傳統音樂裏,笙常常在旋律線加上四度或五度的音,稱為「自然和聲」。




《同時在「年輕的五月」及「心之界」發表》

吹笙者 -- 笙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duo&aid=51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