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15 23:02:54瀏覽4405|回應0|推薦9 | |
撰文:石碇高中 謝月蓮 回台北不到兩星期,很多感覺都還來不及消化,那天夜裡竟然在夢中又跟你們同遊北京。於是趁莫拉克颱風過境的三天連假,把個人在這幾天行程中點點滴滴的觀察感動整理紀錄下來,以餉大家,讓我們再度回味曾經一起上課、參觀、交流、出遊、吃飯、逛街、擠捷運……自在而充實的美好時光。為期九天的研習時間雖很短暫,留給我們的感悟卻是深刻雋永而綿長。 一、開營儀式與講座 還記得開營儀式的震撼教育—許嘉璐先生的即席演說,表達了一個老師對民族國家應有的責任與使命,這種宏觀的教育態度對我可說是當頭棒喝,並深覺慚愧!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從未思考還有這麼大的民族使命等我去承擔。 沈立老師的講座有條不紊,看出他雖扎根於東西方文化深厚土壤,浸淫於古代的文化典籍,卻又能將中國文化思想噵入現代企業文化管理,這對我算是新鮮的,他最後用了張夫妻照片作了「男主女輔」的總結可能對同行的女夥伴印象較為深刻,沈老師可能不了解台灣女性主義早已在三十年前就萌芽了,女性自主意識早已隨經濟發展、家庭結構變遷而抬頭,在家庭、在職場男女地位是平等的,早已不再如此傳統。 從康震老師的講座可看出他中國文學底子豐厚,演說過程滔滔不絕,幽默風趣十足,同行的老師雖專長不一,但都能全神貫注聆聽他的演說,講到詼諧精彩處,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們也不忘報以掌聲,講題是<解讀蘇軾宦海浮沉>,但主角偏到李白去了,雖然偏了題,老師還是很有條理的分析,不愧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 二、鳥巢水立方與北京的現代化 國家體育場「鳥巢」與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我們這次戶外活動的第一站,也是此行參觀的重點。 當車子還未驅進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京奧運最經典的運動場鳥巢就已遙遙可見,此時我聽到車上的你們不約而同的發出「哇!」一聲驚喜的讚嘆,鳥巢在這角度確實真美,難怪下一屆奧運會主辦國 — 英國奧委會壓力不小! 進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我們先參觀看起來晶瑩剔透的國家游泳中心 — 水立方。這座被譽為奧運史上最經典的建築,薄膜外觀非常現代感,採用魔幻色彩的水藍色,像科幻電影中的太空屋,又似水晶宮,抑或是塊大海綿,還可躺在上面……總之,令人無限遐想。導遊解釋它的設計來自水泡泡的概念,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個泡泡,採取一種叫聚四氟乙烯膜(ETFE)新型建築材料,首先必須將三千多個聚四氟乙烯膜氣枕鋪設於水立方建築上,再透過管線去充氣,並以電腦監控,使氣泡維持最佳狀態,處理過程複雜。聚四氟乙烯膜運用在建築外觀的好處是容易清潔,能防腐並可散熱,透光性強,且形體輕盈,不需要沉重鋼架支撐,建築材料上符合環境保護概念,缺點是外層模怕被鳥類抓破,所以建築體四周要裝機場用的驅鳥器裝置。 我走進室內,一般清涼襲來,往右側角落一看,是一大面造型別緻的落水牆,好有巧思,難怪冰冰涼涼。後來才知道這入口兩側噴口送風及池岸溢水槽回風的氣流組織設計方式,是要將大量的新鮮空氣直接送到競賽池水面。奪得了8枚奧運金牌、打破7項世界紀錄的美國名將菲爾普斯還曾對水立方讚不絕口說:「這是我見過的最棒的奧運游泳場館,一走進去就能感覺到巨大的震撼。」而比賽大廳非常寬敞,整個空間以藍白色調為主,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一片湛藍,彷彿置身水中。大廳牆面還留著奧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標語,人潮擠在那而搶著拍照,顯見奧運熱潮尚未退燒,而左側設有精品店、小吃店,還可坐下來喝杯咖啡……。我到游泳比賽場地,坐在看台上,光線直接從屋頂半透明的膜穿透下來,水中碧藍如玉,非常漂亮,聽著館內撥放的優美音樂,此時,不需典雅咖啡座,就可以享受一種優閒自在的浪漫了! 相較於水立方的「水」之柔,鳥巢這建築體就比較「鋼」陽了,面積高度也大很多,整個結構是由鋼骨條按主次結構錯綜複雜盤旋架起的,屋蓋呈雙曲面馬鞍型,外部是簍空的沒有遮蔽,只有頂部有貼半透明的「膜」,因外觀呈網條狀故像鳥巢,從外形來看它也是一個巨大的元寶,建築設計上更是一項大突破!導遊還說因為看台超越一般常規結構,擔心各種溫度變化都有可能使建築體變形,用一般的鋼材料很難完成,所以是經多方篩選後,採用特殊研發的鋼材(Q460E型鋼材)去完成的,也顯見這個工程要更浩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歷程必定艱辛。 走進這個可容納九萬人的體育館,內部沒有一根柱子,宛若一個半蓋的碗,坐席有三層,整座看臺沒有任何柱子遮擋,每個觀眾都有絕佳的視線。我特地往第三層看去,去年北京奧運開幕典禮,體操好手李寧不是在哪兒吊著鋼絲兜一圈點燃北京奧運會的聖火嗎?坐在看台上,我彷彿看見一幕幕來自電視奧運會開幕典禮與閉幕典禮的各種盛大而精彩表演……。 依稀記得鳥巢工程在進行時,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導,整個興建的過程是經過世人嚴格「監督」下完工:臺灣「文茜小妹大」節目幾乎每集都有相關報導,還喻它為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後的最佳代表;而「某國際知名媒體」則批評鳥巢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誘捕生靈的樊籠」,還喻成是會「吃人鯨魚」、「一個張著血盆大嘴的怪獸」,想到這裡不禁令人莞爾! 鳥巢與水立方比鄰而立,一個剛而圓,一個柔而方,體現中國哲學「陰陽」思維,可見其設計除了創意也考慮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算是經典之作;艱鉅工程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堪稱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除了鳥巢與水立方,橫展在你鏡頭前的也是一幢幢嶄新的現代設計建築,包括電腦控制中心、國家體育館、盤古飯店……;還有寬闊的大道、廣場、公園、來自世界各方的人潮……北京已是急遽邁向現代化的國際都會!
三、頤和園何日風華再現? 頤和園開啟了我們此行古蹟踏查的第一扇大門,我們從萬壽山的北部入門,來到一條後湖沿岸的買賣街 — 蘇州街,這裡有著各式各樣的店舖,建築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園內蒼松翠柏,枝葉扶疏,透露出這座皇家園林年代的久遠。「是哪『三山』哪『五園』啊?」從桃園機場出發以來不斷令人爆笑的劉志認老師此刻也有認真提問的時候。 我們沿著陡坡步道來到前山,諧趣園映入眼簾,水中的荷、斑剝的涼亭、橫跨水面的石橋,把景物點綴得古色古香。隨石磚步道往前,一大片湖泊 — 昆明湖,出現在眼前,清風徐徐,水波漣漪,乘坐古船遊湖的人為數不少,還有那座仿造西湖蘇堤的十七孔橋,在近水遠山之中透出些許蒼茫。來到石舫前,人潮漸漸擁擠,張導對著我們解說石舫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我心裡想:自古以來有幾個統治者,真的悟到人民有水一般的力量? 園內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臺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一道看似道簡單不過的長廊上,卻也雕梁畫棟,樑上圖像詩文有著四季遞嬗的意涵,也顯見古人對建築的用心。此刻,我在此聞到了中國園林的藝術精華氣息,同時又像穿越時空隧道,那道長廊,我彷彿看見乾隆皇帝意氣風發的走路模樣、宮女后妃來來回回穿梭……。 來到池塘旁對著一池碎萍,撩起了寶萱老師文思,嘴裡吟著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下一句?」……她不斷出題目給我,像考學生似的。面對一個過去的歷史場景,我們沒有離人的愁思,但對中國清末的積弱外侮的悲慘歷史,心中自是有分「恨西園、落紅難綴」的情懷。 頤和園,何日風華再現? 四、北京雨與蒙古味 到天壇公園那天是我們北京雨的初體驗,雨下了一整天,路溼答答的,長年生活在台北的我們倒也很適應如此的天氣。走到祈年殿前,水還整個似的從簷上倒下來,水花飛濺全身,卻沒有澆息大家對這座古代經典木建築的熱情,就任憑它飄在髮梢,淋在身上,這時候誰還管得了腳下褲管、鞋子、襪子的乾濕?一行七十幾人的浩大隊伍同時撐傘的畫面、同時擠在長廊避雨的鏡頭,至今仍歷歷在目。
中午到蒙古風味餐廳<騰格里塔拉>用餐,是相關單位精心安排的。走進餐廳就感受到氣氛的不同,餐廳的布置,是以大紅色的傳統中國風為主調並融入現代化的豪華設計,服務生的蒙古穿著卻又讓你好像置身在塞外大漠。我向來對羊製品敬而遠之,台北的羊肉爐,我都未嘗過,說來好笑吧?羊羶味飄來,我已逃之夭夭,這次在導遊的「煽風」下,我決定試試烤羊肉串,來餐廳用餐的人潮不少,排隊排了好一陣子,終於輪到我了,我跟廚師要一串,他給我兩串,「要五毛給一塊」這種感受你能理解嗎?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蒙古人原有的豪氣?我咬了第一口,哇!北京羊肉串果然名不虛傳,羊肉串的香氣溢滿嘴邊,此刻是我生平第一次大餤羊肉!後來看到大家吃著烤全羊,我又鼓起勇氣去試,肉塊入嘴,一股羊羶味竄入鼻子,融入味覺,還有那怪味的佐料,好噁心哪!我決定投降,老闆大概不會看到我在暴殄天物吧? 在高亢的歌聲中邊享受美食,彷彿來到大漠,騎著野馬奔騰在蒙古大草原。此時我眼中的北京不再只是滿漢的天下,而是一個民族、文化包容性極強的大熔爐! 看著用餐說明單,午餐一人要價人民幣200元左右,價格令人咋舌,但看著前來消費的人潮,就可端倪出北京人驚人的消費能力了! 五、798藝文廣場與現代藝術 798藝文廣場是以現代藝術為特色的藝術特區,是中國北京現代藝術的重鎮,也是中國大陸文創產業的絕佳代表。曾先後被美國紐約時報、美國時代週刊喻為是北京現代藝術的蘇活區及新地標。 一到藝術區入口,就聞到濃濃藝術氣息,那招牌、看版,井然有序的排列,連設計都很別緻,上頭還公告著區內的各家畫廊的展覽消息、地點指引。我一度對「798」這樣數字命名非常好奇,念起來的諧音像「去酒吧」,細問之下才知道是「兵工廠」代號,就像在台灣,國軍醫院也用數字代號,如:803、806、807…。若不是當地人,恐怕還不了解。 走進藝術區步道,整體規劃有序,而造型簡單、風格獨特的建築也來到你眼前,部份建築廠房還保有德國典型的現代主義包豪斯(Bauhaus)風格。正因為是從原本閒置空間基礎上逐漸發展改造的,我們從硬體外觀上看它幾乎保留工廠原貌,而內部空間高大,建築體的高天窗設計成為室內良好的自然採光,寬敞高大的空間讓作品在此得到無限的延伸,剛好符合現代藝術大空間活動需求。 藝術區內除了畫廊,還有精品店、咖啡館、書店、便利商店…,應有盡有;建築體外的磚牆,遍佈著大膽色彩的塗鴉,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作,令人讚嘆;每一間畫廊、藝品店門面、櫥窗設計,古典的,現代的,都各具風格特色,單看這些建築外觀就夠満足你視覺的享受了;特別想提的是,造型誇張的裝置藝術、雕像到處林立:兜趣的兵馬俑、詼諧的紅衛兵、女人的裸體、世界偉人頭……造成了強烈挑戰視覺的震撼,徹底擺脫中國傳統沈悶保守的印象。 走進藝廊內倒也發現容納了多元、多變的藝術創作:以現代主義的抽象畫創作居多,他們打破傳統墨守成規的創作方式,轉而用他們認為感情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如果沒有豐厚的現代美學知識,恐怕還看不懂作品想傳達怎樣的意念;以文革題材為數不少,如毛澤東、紅衛兵……這些集體共有的紅色記憶與創傷更是重新包裝,被商品化;也有來自最草根性、最原創性的作品,像石雕、木工、陶土等;更發現不少是來自國外藝術家的進駐,如韓國、日本等…,而華人世界知名音樂人李宗盛也在此設立「木吉他工作坊」,可見它也是國際藝術家注意的地點。 我跟曹智華老師來到一個我終於可以看懂的展覽—以北京「市井」為題材的攝影展,時正開幕,人潮不少,廊內壁上一幅幅巨大黑白照片,構圖線條分明,胡同內房簷屋脊清晰可見,還有在四合院內搖扇納涼的老人小孩……,他們彷彿即將告別這新的時代,淡出我們的記憶。而一堆堆廢墟與一棟棟嶄新建築物構成鮮明強烈的對比,把北京近幾年來大興土木,全面發展的面貌徹底表現出來,你彷彿也身歷其境,親眼見證發展過程,更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充滿無限的爆發力! 實際上798藝文廣場除了畫廊展示空間的大外,這藝術區的範圍也大到令人驚訝,若要仔細瀏覽,也許要花個兩三天才能走完,有些展示空間前門進後門出,我若不是巧遇曹老師,也可能迷路在裡頭,不知要「摸」多久才可以出來。然而,我感受到的是一股開放、多變的中國新文化氣味在這個寬闊空間蔓延著、成長著,說不定下一次見到它的時候,又是一個全新的面貌與格局在你眼前展開! 去了一趟798,再度領略到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後,藝文空間的乘勢而起,而現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或許已不復當年記憶的種種,他們正面對的是一個前衛的、嶄新的、富有挑戰的、無限可能的時代,身在台灣的我們,更不能無視於這樣巨大的變化。 六、紫禁城與乾燥天氣 站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前面對景山公園,你是否也同我一樣,試圖想用歷史去窺探當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兵進攻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 — 崇禎是如何從這走出皇宮爬上煤山,並自縊於槐樹上的鏡頭?
進入紫禁城,首先來到御花園,一個造景映入眼簾 — 堆秀山,山頂還有亭,像極了江南秀氣的園林,我一時間還有些錯愕,以為看錯了,後來在導遊的解說下才知道石頭是從太湖搬來的,是皇帝每年九月初九攜帶后妃登亭遠眺之處,我終於知道,原來宮廷生活也有這般風雅!園內除了廟也有四座亭,而以千秋亭的造型最為別緻精巧。 到城內主建築群,首先來到坤寧宮,門是關閉的,只見大批遊客戶貼在玻璃窗上觀看,宮內有雙喜的宮燈,紅底金色雙喜的影壁,靠北牆有龍鳳喜床。來到乾清宮,單看外觀就比坤寧宮來得陽剛,廳內還設帝王寶座,清朝順治帝親筆題「光明正大」的匾額至今還懸掛上頭。走到太和殿,這兒是帝王舉行登基、大婚、封冊、任命等大典之處,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是專制皇權的象徵,整體以金黃色為主調,單是六根金龍柱就夠引人注意,寶座屏風豪華氣派更甭說了,而前四根龍柱撐的金龍藻井,技藝之精,顏色之豔,令人眼界大開,整棟建築只能用「金碧輝煌」四字來形容。 來到右邊的「後宮」,即寧壽宮區南側皇極門前,有道長長的九龍壁,壁上的龍跟先前在保和殿後看到的雲龍石雕不一樣,雕的浮度很高,而且有著七彩顏色,為何是九隻龍呢?大概是取「久」的諧音吧,有「長長久久」之意,我猜。我也觀察到紫禁城出現最多的圖騰也是龍,可能是帝王叫「真龍天子」之故吧! 接著進入,寧壽宮區,皇極殿、寧壽宮是主體建築物,但未開放。我們直接到養性殿、樂壽堂參觀,這兒是乾隆、太后住過的地方,房間內部還擺設著床,不知道這床是不是他們曾經睡過,還是只想還原當時面貌?內部也有不少文物展示,包括乾隆用過的玉璽、編鐘……。但比起台北故宮文物,數量還差很多。 紫禁城這群古代木建築規模之浩大,氣勢之雄偉,令人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些投入宮殿建築的工匠與勞動力。張導精闢解說,使我了解到整座宮殿是體現了我們老祖宗陰陽五行學說的智慧,在陰陽五行觀念中,方位是以前為陽後為陰,代表陽的為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是帝王處理政務、舉行重大典儀的地方;代表陰的為內朝,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左右有寧壽宮、養心殿……是帝王后妃日常生活所居。可能我們是從後門進入的,走到中和殿,我已失去方向感,一切霧煞煞,彷彿身置迷宮,直到走在太和殿前廣場的中軸線上,我才窺出全貌,弄懂整座宮殿建築佈局 — 『左祖右社』、『前朝後寢』。 而今這紫禁城,被迫接受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宮廷原有尊貴、隱私、不可冒犯的生活面貌已赤裸裸被攤在陽光下供世人觀看,那些安眠在地底下的帝王后妃如果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在紫禁城我第一次感受到北京太陽的威力,除了汗流浹背,也口乾舌燥,我臉部大半脫皮,兩頰紅腫刺癢難耐,除了嘴唇,眼角也已乾澀龜裂,加上幾天行程下來的勞累,使我極不舒服,比幾年前去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地區還要痛苦,我猛喝著水,補護唇膏……但藥石罔效。此時此刻,我開始想念台北有雨的季節,有好幾次想偷偷躲到一角納涼,但老祖宗如此登峰造極的精緻藝術、智慧結晶,淋漓盡致地在你眼前鋪展開來,加上看見你們專注聆聽張導解說的神情,讓我打消念頭決定繼續與你們一起「奮戰」到底。走完紫禁城雖然快累斃了,但收穫滿滿,這個時候難得有「餓」的感覺,我想有一半是源自對如此燦爛文化的飢餓感吧! 七、老舍與大碗茶的滋味 夜晚的老舍茶館行程,我想是眾夥伴在這次行程中甚為意外的體驗了。 我知道老舍這號人物是台灣解嚴前的事了,那時的氛圍你是知道的,只要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一律禁止,但在海外老舍很紅,我們只能冒著險偷偷從機場夾帶進來,而且還要把書皮拔個精光……。我只讀過他的劇本《茶館》及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而劇本《茶館》中的茶館是一處人們對時局高談闊論,並見證經濟混亂、社會動盪的場所。是以老北京一家叫「老裕泰」(勵耘學苑給我們的茶包好像也是這一家的)的大茶館作為故事背景,帶領讀者走一段中國現代史紛亂旅程:戊戌政變、軍閥混戰和抗日戰爭之後,是濃縮了舊中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巨大的變遷。《駱駝祥子》的內容則是描寫一個從農村落荒到北京討生活的人力車夫— 祥子,在北京社會最底層掙扎、奮鬥,最後卻敵不過命運嘲弄、笑謔的故事,看完這作品讓人跌入沉重的情緒之中。 原以為『老舍茶館』不過是藉劇本《茶館》一名,只單純供人喝茶聊天再多也吃頓飯而已,跟台北的陽明山、九份、貓空差不多,沒料到一踩進去,就聞到一股濃濃的『京味』,茶館內的布置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包含茶館介紹、茶藝茶道…。我還注意到二樓壁上的櫥窗擺設著各種古代類型茶館:有書茶館、野茶館、酒茶館,還有邊看表演邊喝的茶館…,人物造型詼諧逗趣,令人滿心歡喜。 走到三樓表演廳,大廳前設舞台,內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走道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吃的門市,還有身穿古裝或中國旗袍的服務生來回斟茶,真可說是完全展現舊時北京茶館熱鬧風貌。一壺熱水倒入眼前的大碗茶杯中,那沸水泡的龍井茶葉,浮浮沉沉,透出幾許清香,一如舞台上古箏悠揚奏出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炙熱,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此時此刻我彷彿見到老舍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一生,坎坷、不幸一次次襲擊他,他就像我眼前沸水一次又一次沖沏的茶,溢出他生命中永恆的清香。 邊喝大碗茶邊欣賞著曲藝表演:京戲、雜耍、唱雙簧、口技、變臉……輪番上陣,逗得大家笑呵呵。唱雙簧跟口技,我是第一次親眼目睹,宛如從古書中跳出來,活靈活現的出現在你眼前……我,為之動容!表演到精彩之處,大夥還齊聲喊幾聲:「好!」,這時,我們儼然已是老北京人自居了! 結束了老舍茶館活動,走在前門街道,回味著茶舘的表演、大碗茶的滋味,身在北京的感覺突然在今夜強烈了起來。 八、苦力與意志力 大家都聽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終於登上八達嶺長城,兩側山巒疊障,形勢險要,鬱鬱蔥蔥的草木,登高遠眺,好似碧波翠浪,而長城,無論你站在哪個位置,它就是如此蜿蜒起伏的穿向天際,恁憑我窮盡雙眸,也看不到它的盡頭,面對如此壯闊的河山,令人不勝噓唏!此刻我終於可以理解朋友說她從河西走廊出發,走到嘉峪關時已潸然淚下了! 站在城牆上你可以想像古老戰場燃煙舉火為訊時,狼煙火光四起、台台遙相呼應的緊張;可以想像古人兵荒馬亂、短兵相接時,生死的慘烈;可以想像當年李自成率領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在這八達嶺衝鋒陷陣,明兵望風披靡、潰敗逃亡的慘狀……。然而,你可以想像歷代統治者二千多年來是憑什麼可以動員龐大的組織力量去堆砌9693公里的城牆嗎?這當然是統治者的意志力,要不計一切代價維持中國廣大疆土的完整和五千年的傳統,所以萬里長城除了是中華民族苦力精神的象徵,在我眼裡它也是統治者意志力的象徵。 我跟寶萱老師、兆逸老師一伙,爬到第四關,人潮比肩接踵,多到擠不上石階,而且竟然是在艷陽如此灼人的七月天!大家都從四面八方湧入現場見證這道歷史軌跡,但在我眼裡這些人宛如前來朝聖一般。不過兆逸老師說他礙於男生面子,無論如何一定得走完全程,果然是好漢一個!而我跟寶萱老師就選擇邊拍特寫鏡頭邊折返,回到車上才發現大家都有登上頂端,而我們登長城的意志力,徒留遺憾給自己囉!
九、北大氣息與文化無邊 後來,我們來到一個充滿書卷氣息的地方,也就是帶領中國近代思潮的北京大學。踏進這所校園,走向未名湖的方向,看見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傑出小說家塞萬提斯(Cervantes)的雕像,這時,我想起前陣子才坐在台北國家歌劇院欣賞那一齣來自莫斯科的芭蕾舞劇《唐吉珂德》。西班牙、北大、莫斯科、台北……這一路讓我觀照出文化的傳播像水流一般自在自然,不必刻意選擇疆域。而我們腳下正走著的路,是中國一代偉人曾經走過的路,文學的、哲學的、科學的、社會的……,你是否也被他們那份榮耀給感染了? 隨著隊伍來到北大賽克勒(Arthur M. Sackler)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賽克勒是美國最負盛名的藝術收藏家之一,窮數十年心血蒐集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瑰寶,並部份捐贈,這館主要用於博物館學的教學工作,並容納了北大豐富的考古珍藏。裡頭出土的文物,令人驚艷,也再次奠定華夏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彩陶、青銅數量之多不輸台北故宮,看看這些出土不久的文物,個個都是真品,而且還不吝供遊客拍照,北大果然是考古界的巨擘!隨著兩岸接觸頻繁,文物交流早已不希奇,兵馬傭、漢代馬王堆、樓蘭美女……早已到過台北,我們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台北故宮文物也會大方磊落搬到北京這大舞台。 結束考古館活動,我們來到未名湖畔,從湖畔遠眺博雅塔,相當詩情畫意,湖邊垂柳,隨風輕颺,還有那橫在湖面的橋……。清澈的湖水,把湖畔景色映在水裡,這時令我想起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句,此刻湖畔沒有彩虹,有的是趕路的學生、騎車兜風的小孩、沉思的老人、三五成群閒著逛著的……還有,對著湖畔的猛捕光影的我們,我們在這兒享受著幾天滿滿行程後難得的自在與從容,還有一份北大超然世外的古樸感,當下你即使沒有文思泉湧,也會叫你靈竅頓開吧? 十、意外的觀察
北京人說話的速度非常快,發音上跟我們也有不同,最明顯的是「ㄦ」化音,比如:他們把「明天」說成「明兒個」、「很」說成「特別兒」、「沒關係」說成「沒事兒」;另外幾個用語如:「我們」說成「咱們」、「豆花」說成「豆腐腦兒」……。幾天來適應著北京人「ㄦ」化音和一種快速的連音說話模式,不自覺的,我們夥伴也嚼著舌頭,說起「京片子」,而我扭開電視看著新聞,播報員的發音跟我們發音比較接近,跟北京當地人發音反而有些差距,特別是你到胡同巷子跟當地人說話時,落差更明顯,十句大概有兩三句聽不懂,到底哪一個才是純正的普通話或國語?莫非北京還有地方語言?我好奇。 那一天,去八達嶺長城回程途中,來自淡水的老師注意到高速公路收費站位置設計在交流道入出口,只要在入口拿卡,出口繳費,不必像台灣因設置在高速路中央,每一站都必須停下來繳費,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每逢連假,我們的高速公路宛如一個超大的停車場了嗎? 有一個清晨,起得特別早,拉開窗帘,往窗外一看,幾隻美麗的鳥在京師大校園樹梢上飛來飛去,有時站在枝頭上臨風顧盼,一副好得意的神情,讓人印象深刻。那淺藍色的羽毛,極為迷人,在台灣沒看過:頭帶黑色,身長約30CM,腹部灰白、羽翅尾巴呈淺藍。於是上網查閱鳥圖鑑,發現牠竟然是跟台灣常見到的喜鵲、樹雀同一類,但顏色差異太大了,牠叫「山喜鵲」或「灰喜鵲」,果然是令人「喜」上眉梢!一隻山喜鵲一年內能吃掉一千五百多條松毛蟲,直接保護松林免遭其害,也被北京列為保護鳥類。後來我在國子監松林裏又見到牠們的蹤影,而且這次數量更為壯觀了,好像呼朋引伴要來跟我們湊熱鬧,我走前去牠們竟對我不屑一顧,自顧自地找蟲子吃。離開北京的前一天傍晚,天色已很暗,我在京師大閒逛時,又瞧見牠們在距離很近的樹梢上吱吱喳喳,該不是要跟我道話別離的吧?我真想問。 去紫禁城途中,你們是否也注意到槐花串串的公園角落有這麼一幕:一群有點年齡的男人提著鳥籠聚在一塊溜鳥。這幾乎只有在電影、書本才能看到的畫面竟出現在你眼前!那一刻讓我想起梁實秋的文句:「從前我常見提籠架鳥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躂,(現在這樣有閒的人少了)……」,北京還是有這種「閒」人的,只不過隨著都市的現代化、環保意識抬頭,這幕難得的景象大概也快消失了吧?不知道你們當中是否有人已拍下這珍貴畫面?若有,記得寄一張給我當教材,我得好好給學生欣賞。 還有,……。 十一、感謝一路有你 這是我多次出遊印象最知性、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整個旅程既古典又現代,彷彿是時光錯落一般,變化的是空間,是時間,更是心境,是一趟豐富心靈饗宴!北京師大食住安排,非常禮遇,課程行程規劃多元而深入,整個活動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其用心程度可見一斑;張導對兩岸文化的了解、精闢而深入的歷史解說,顯見其對自己行業、專業的敬重;大家剛好都是在教育界服務(包含北京師大師生),磁場接近,相處融洽,再加上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故展現出的水準有目共睹。 非常感謝北京師大師培中心師生、張導遊、文隆大哥、文杰大哥以及共同促成這一趟文史交流旅程的所有人員,使我收穫滿行囊,這也不是三言兩語的感謝就可以道盡的。 雖然行程中我們有些只熟悉臉孔還不認識彼此姓名,但有一見如故之感,我們第五、六組若不是有馬玉文老師及隋大哥對北京的熟稔,我們行程外的節目就不會如此豐富精彩了:逛後海、煙袋斜街、銅鑼鼓巷;吃涮羊肉、北京烤鴨,享受按摩足療;聽了一天的講座,我們還興致勃勃要去《德雲社》看相聲,去天安門看夜景…。還記得大夥擠北京捷運的那一幕吧?台北的捷運人潮算得了什麼呢!那天吃著隋大哥為大家安排的漁陽《香滿樓》北京烤鴨,我自覺有一半是替過往親人來北京解鄉愁的饞,心裡還濕濕鹹鹹的。 蘇芳哲老師、鍾隆榮老師、李雅君老師、馬玉文老師……,年屆退休,還能保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追求,行程中的點點滴滴已領教了您們孜孜矻矻的精神,您們都是我可敬的、給後輩良好典範的教育前輩,還有很多知道名字的或不知道名字的,一時想說也說不完……。 感謝一路有你同行! (程如晞編輯整理)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