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IN DAY 08 - 20131108:[佛陀誕生]藍毗尼&[大出離]迦毗羅衛
2014/07/26 10:00:00瀏覽1398|回應0|推薦2

【今日行程】

【藍毗尼】Lumbini[早餐]涅槃(圓滿)飯店(Nirvana Hotel)→尼泊爾阿尼寺(International Goutaminuns Temple)→緬甸大金塔(Lokamani Cula Pagoda)→藍毗尼園(世界和平聖火台(The Eternal Peace Lamp)、摩耶夫人寺(Mayadevi Temple)、帕斯卡(Puskarni)水池、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門票:Rs. 200〉→泰國寺(Royal Thai Monastery)[中餐]涅槃(圓滿)飯店(Nirvana Hotel)【迦毗羅衛】Kapiravastu畢波羅瓦(Piprawa)遺蹟→崗瓦利亞(Ganvaria)遺蹟【舍衛國】Sravasti[住宿]日光蓮花飯店(Lotus Nikko Hotel) 


早上7點,啟程前往佛陀的出生地——藍毗尼園(Lumbini)。由於路況因素,巴士抵達藍毗尼園附近後,需要換乘其他的交通工具。

在到藍毗尼園前,先參觀了尼泊爾阿尼寺(International Goutaminun's Temple緬甸大金塔(Lokamani Cula Pagoda

▼ 尼泊爾阿尼寺(International Goutaminun's Temple

▼ 緬甸大金塔(Lokamani Cula Pagoda

這幾天,不只有朝禮佛陀聖地,也參訪了聖地周圍的寺院,內心不禁想到,這些寺院在當地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為當地的佛教弘揚起了什麼樣的作用?還有,當初為何會來這裡建設?對我而言,這些彷彿是個謎團,總希望能夠找到答案。

藍毗尼園(Lumbini

西元前6世紀左右,這個在天氣晴朗時可以遠眺喜馬拉雅山覆雪白頭的美麗花園——藍毗尼,參與了一個生命降臨的盛事。

園中誕生的嬰孩,後來成了世人光明的導師,人們稱呼他為「覺悟的人」——佛陀(Buddha)!

而這座迎接釋尊來到人間的寧靜林園,也因此成為世人關注頂禮的神聖吉祥之地。直到今日,它仍是佛弟子們感念佛恩、飲水思源時必定要朝禮的重要地點。

現今的藍毗尼園位於尼泊爾與印度邊境上,一個名叫蒂萊(Terai)的小村落附近。距離印度的邊境小鎮蘇諾里(Sunauli)約13公里,距離尼泊爾最熱鬧的邊界小城貝拉瓦(Bhairawa)約27公里。

藍毗尼所在的小村落原本座落於印度的UP省(Uttar Pradesh)——意為「北部之邦」,但是,在西元1857年英國殖民期間,印度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反抗英國統治的軍事衝突,當時的尼泊爾曾介入戰局,派兵援助英軍,平定了部分的暴動。為了表示回報,英國將尼泊爾和印度邊界的部分土地割劃給尼泊爾政府,而藍毗尼園也因為這樣被劃入尼泊爾的一部分。

踏入藍毗尼園,此時的天氣有些寒冷,眼前所見塵土飛揚,一片朦朧,遊客中心(Lumbini Visitor Center)正在建築著,世界和平聖火台(The Eternal Peace Lamp前樹立了南傳各國寺院名稱(Theravada East Monastic Zone)的標示牌,再過幾年應該會有另一番盛況吧!

再往前走,迎接我們的是一尊悉達多(Siddhartha)太子像。

摩耶夫人寺(Mayadevi Temple是一座兩層樓高的方形建築,頂上綴有一座尖頂小方塔。

不過,進入摩耶夫人寺前,需要通過安檢。當時的人潮很多,大家都在排隊。

由於紀念館內禁止拍攝,所以只好用文字述內部景象了。紀念館是一片保持出土當時樣貌的遺蹟,從整片遺蹟看來,這裡原是一座佔地廣闊、頗為完整壯觀的磚造房屋,其中並發現一塊石板,上頭留有一只足印。一般認為,這塊石板出土之處就是佛陀當時出生的精確地點。如今,這塊石板已被安放在它重見天日的原始地點,被一塊玻璃保護著,人們得以禮敬並懷想聖者降世的神聖時刻。

然而,在回到台灣之後,20131126日新聞報導,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贊助的一支國際考古團隊在目前的摩耶夫人寺地下,發現了一棵樹根的遺跡,考古團隊推測可能是佛陀出生之樹。國家地理雜誌製作了專題紀錄片〈沉埋的佛祖奧秘〉(Buried Secrets of the Buddha),定於20142月全球播出。

出了摩耶夫人寺,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平靜園區,一棵遮天蔭日的巨大菩提樹盤踞在一座長方型水池邊——帕斯卡尼(Puskarni,它真正的用途是提供僧院住眾們沐浴飲用的貯水池。

位在摩耶夫人寺後方的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整個藍毗尼園中最重要的歷史古蹟。修長直立、打磨光滑的柱身,即使只剩下半截,仍毫不遜色地表現出阿育王石柱一貫的風格。

目前的石柱在地面上高約五、六公尺,地面下大還有三公尺。依照阿育王石柱的一貫風格,石柱上面應該還要有一座雄偉的動物柱頭雕刻才對。

這根石柱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其柱身上,有古老的波羅米文字銘刻著阿育王所頒布的敕文。這篇敕文不但證明了佛陀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解開了長久以來歷史學者們對阿育王宗教信仰的存疑。

對朝聖者來說,藍毗尼園是寧靜的,但對急於推廣觀光的尼泊爾當局而言,藍毗尼園無疑是太寂寞了一些。但是,只要在每年冬春朝聖旺季時,巴士或汽車就會載著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朝聖者前來打破這份曠古以來的寂靜。

藍毗尼園或許是寂寞的,但是,也只有寂寞的藍毗尼,才能保有一份恬適靜謐與清澈安詳;讓人們在其中沈思冥想;才能保有那位千年前忍受著陣陣劇痛的王后,產下為世間點燃明燈的聖者——佛陀!

迦毗羅衛(Kapiravastu

離開藍毗尼園,參觀了鄰近還在建設的泰國寺院(Royal Thai Monastery);回到飯店用午餐後,便離開尼泊爾,返回印度,趨車前往迦毗羅衛(Kapiravastu)。

迦毗羅衛是釋迦族的首都;迦毗羅衛的遺址,至今仍是佛教考古學上的未解之謎。因為就出土文物而言,有兩個分別位在印度、尼泊爾邊界附近的遺蹟,均可能是古城迦毗羅衛的舊址,一個是位在尼泊爾境內的提羅拉科牡(Tilaurakot)附近,另一個是位在印度UP省境內的畢波羅瓦(Piprawa)遺址一帶。

畢波羅瓦(Piprawa)遺蹟是位在印度UP省巴士提縣(Basti)北方的一個小村落,距離邊境小鎮蘇諾里約60公里。一般相信,畢波羅瓦的塔寺遺蹟就是當初迦毗羅衛的釋迦族,在佛陀入滅火化後,建塔供奉所分得的遺骨舍利之處。不過,目前遺骨並不在此處,而是存放在德里的印度博物館(National Museum)內展示。

崗瓦利亞(Ganvariad)遺蹟距離畢波羅瓦一公里半,隱藏在主要道路邊,共有兩座建築遺蹟,其中一座因為有著厚重的石牆,因此被當地人認為是淨飯王的王宮,但是,依考古研究,此處的建築形式只是一座民宅與精舍混合的僧院遺蹟。

由於這座貴蹟隱藏在主要道路邊的一條岔路中,既無圍籬又無明顯標示,很容易錯過,故進入迦毗羅衛後就要放慢速度,留意尋找。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lpceamrjrof9&aid=1506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