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IN DAY 02 - 20131102:[印度古城]瓦拉那西-恆河&[初轉法輪]鹿野苑
2014/01/18 10:00:00瀏覽1388|回應0|推薦4

【今日行程】

【瓦拉那西】Varanasi[早餐] Hotel Hindustan International→恆河(Ganges River)【鹿野苑】Sarnath:五比丘迎佛塔(Chaukhandi Stupa)→鹿野苑博物館(Sarnath Museum)→達美克塔(Dhamekh Stupa)→斯里蘭卡寺(Sri Lanka Temple)[午餐] Hotel Hindustan International【菩提迦耶】Bodhgaya[住宿]世界華僧會朝聖會館(Taiwan Temple)


• 恆河Ganges River

今天迎接我的第一個行程依然不是佛教聖地,然而,它在印度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就是印度的聖河——恆河(Ganges River)。

印度教徒認為,恆河能洗去身上的業障,還復清淨的心靈。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人在沐浴、洗頭、刷牙……。

為了能迎接我在印度的第一絲晨光——恆河的日出,在太陽未升起前摸黑來到恆河畔。此時已經有很多人聚集在這裡了,有船夫、賣花燈的小孩、修行者、祈禱禮拜的印度人、乞討的人,還有遊客。

踏上了一艘小船,一邊點燃手上的花燈,一邊看著恆河的景色。印度人認為,將花燈放在恆河上許願,願望就能實現;我也點燃這盞花燈,希望藉由手中的這盞花燈,燃起我們的心燈,願這心燈能破除無明黑暗,照亮自己,也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人。雙手合十,寧靜的發願,再將手中的花燈放到水中,隨著河水漂流。我看著花燈慢慢的飄走,彷彿將我的心願帶到大家的身邊。此刻,一陣喧沸的聲音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一群人熱鬧的走在恆河畔,敲打著法器,這就是印度教徒每天早上在恆河畔的早課。

恆河的對岸是一個充滿沙的地方,一下船,迎接我的就是恆河的日出。恆河沙又稱為金剛沙,聽說只要加持後會有很多不同的功用,我想這與恆河能清淨罪業的傳說有關係吧!對了!這裡有賣恆河沙,而他們賣的沙和我們裝的不太一樣。雖然都會閃閃發亮,但是,裝的沙有點偏灰白色,賣的沙則是金黃色。因為太多人來這裡裝沙,所以後來這裡的沙的顏色和早期的就不一樣了。

網路文章說的,恆河到處都可以見到腐屍。映入眼中的恆河畔的確是骯髒的,但是,在渡河的時候,河水卻是乾淨的。小船慢慢地駛近燒屍場,此處是禁止拍照的,因為印度人認為,先人的靈魂在升天的過程中,會被攝入相機裡。在沒有驚悚與恐怖的情景中,完成了一早的恆河之旅。

• 鹿野苑Sarnath

距離印度教聖起瓦拉那西北方約11公里左右的鹿野苑(Sarnath),是世人心中綻放「法之光明」的神聖地方。在這裡,世尊第一次明晰地闡釋自己所覺悟到的真理,而初次聽聞這至善之法的人,是從佛陀出家以來就陪伴著他,但後來卻因誤解而離開的五位伙伴。

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的釋尊,好不容易找到昔日的五位伙伴,然而這五位苦行者遠遠見到釋尊走來,就想起之前悉達多放棄苦行的「墮落」行為,不願意理會釋尊。

誰知這個「不招呼、不禮敬、不理會」的默契,在釋尊散發著平和寧靜的智慧光采慢慢接近時,就自然而然地瓦解了。懾於釋尊那寂靜莊嚴的聖者風範,五位苦行者不自覺地一個個站起來迎接釋尊的到來。

在簡單問候並互訴別後生活後,釋尊即告訴五位伴伴:自己已證得無上聖道,如果他們願意,他將為他們訴說這無上真理,使他們也能親證這解脫境界。這佛、法、僧初次齊聚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歷史上被稱為「初轉法輪」(Dharmachakra Pravartana)!

在那看似平凡的時代,他們不但是第一批聽聞無上正法的人,同時也是成為佛陀第一批出家聲聞弟子,也成為法的初始火炬。不久之後,他們即如燎原之火,燒遍了整個恆河平原,照亮了寂暗的天空,直到世間悠然的甦醒!

差不多就在同時,鹿野苑附近的大城波羅奈中,有一位富豪之子,名叫耶舍(Yasa),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了佛陀的名字與教法,於是,便和朋友們共五十五人約好,陸續來到鹿野苑請求於僧團中出家修行。在耶舍的引介下,他的家人也信受了佛法,成為第一批在家學習的「優婆塞」(Upasaka,近事男)與「優婆夷」(Upasika,近事女),於是,世間第一批在家信眾也在鹿野苑出現了。

鹿野苑出土的大片遺址,目前被一堵磚牆包圍保護著,成為一個環境清幽的公園。在整個鹿野苑遺址中,考古人員挖掘出好幾座大小不等的僧院,每座僧院的磚塊都被拆除運走做為建材。

從宏偉的遺址範圍看來,2000年前這裡必定是一個僧侶穿梭、信眾如織的佛法修學重地。只是,繁華終有凋落的一天,如今,只見到磚石殘基上跳躍覓食的鳥兒,和尋幽訪勝的東、西方遊客,偶有幾位比丘在綠草殘磚間誦經靜坐,立刻就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再壯觀的殿堂,終成廢墟,再耀目的光華,終歸平凡。追念過往的風采,也留一點時間,在這詳和的林園中,享受片刻當下的寧靜……。

站在幽靜絕美的鹿野苑裡,毫無疑問地,你將聽見那法之巨輪輾過時空的聲音,在殘破紛亂的歷史中,不斷提醒世人:這裡是法輪轉動的起點,是佛法僧團出現的源頭,更是值得世人永恆感念的——「法」的故鄉!

五比丘迎佛塔Chaukhandi Stupa),在我腦海裡浮現的畫面是在一片林野中,五位正在修行的苦行僧,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回頭望去,成道後的佛陀散發著慈悲柔和的氣息,正從遠方走來,讓他們不由的心生恭敬而起身迎接佛陀的到來。

沒有茂密的樹蔭,只有在一片草地上由磚塊堆砌成的巨塔,這就是五比丘迎佛塔。爬上塔的頂端,從高處觀望,這裡的景色給人安詳的氣氛。周圍還有一座公園,供奉佛陀初轉法輪相和遠處高聳的大佛。

五比丘迎佛塔距離鹿野苑遺蹟公園西南方約1公里處,有一座八角形的塔樓,站立在一個小土丘上,這就是傳說中五比丘迎接佛陀的地方。

西元1588年,貝拿勒斯總督托多摩(Todal Mal)的兒子哥瓦丹(Govardhan),為了慶祝蒙兀兒大帝阿克巴蒞臨本城,特別在土丘上加蓋了一座蒙古式的八角形塔樓,這就是目前佇立在丘頂上的八角塔。就某個層面而言,它多少展現了印度受到多種文化入侵後,所發展出的多樣化面貌,也算是一個奇景吧!

達美克塔Dhamekh Stupa)在紅磚綿延、綠草如茵的遺蹟公園中,是最壯觀又最震撼人心的建築。考古學家推測,這裡最初應該是阿育王所造的紀念佛塔之一,在後世的不斷擴建下,才呈現目前的壯觀景象。

整座達美克塔是一座實心的圓筒狀建築,高約32公尺,底部直徑約有28公尺左右,而地基則深入地底有3至5公尺深。塔身分為上下兩層,大塔上半部是圓筒狀的紅磚建築,高高地向天空伸展。塔身下半部則完全由巨大石塊所包圍建造,略呈八角狀的圓形,八個面上都雕鑿了內凹的佛龕,原本裡頭都安放著真人大小的佛像,但如今早已消失無蹤了!

西元1835年,康寧漢到此進行考古工作時,曾打開達美克塔上半部的小室,不過卻沒有發有發現任何的舍利遺物。西元1999年左右,印度政府終於發現了鹿野苑的重要性,進而展開修復維護的工作。他們遵循古法,仿造舊有的雕刻風格,將剝落、腐繡的石牆表面作了較為完善的處理,希望能彌補昔日的錯舉,重新還給它尊貴的原貌。

鹿野苑博物館Sarnath Museum)是一間非常簡陋的博物館,他讓所有的文物都曝露在空氣中。其中展示了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出土的笈多王朝時期的佛陀初轉法輪像、舉世聞名的阿育王石柱和四獅柱頭。

阿育王雖建塔無數,但留存在世上的少之又少,而法王塔即為其中極為少有的大型佛塔遺址。在19世紀時,考古人員在達美克塔西方大約50公尺處,發現了一座磚造的圓型高台遺蹟,根據附近的跡象顯示,這應該就是一座覆缽式(將飯碗倒扣呈現之半球狀)的古塔基座。

西元1905年,考古人員在法王塔北方不遠處的僧院遺蹟中,挖掘出數塊巨大的石柱破片,石柱靠近地面處已完全斷裂毀損了,據判斷可能是遭遇雷擊所致。目前斷裂的石柱群已由鐵欄杆包圍起來,保護在一個小亭子內供人們憑弔。

就像所有的阿育王石柱一樣,這根石柱頂上原本也有一座柱頭,以一塊單一巨石雕塑出四隻背對背的威武獅子,分別向著四方怒吼。相對於一般的阿育王石柱均僅以單一動物作為柱頭,鹿野苑這座四獅柱頭顯得特別突出,充分展現了鹿野苑在阿育王和佛弟子們心中無可比擬的地位。

我還看到了和北傳佛教不一樣的佛陀面孔,雖有些許被破壞的跡象,但卻無礙佛陀慈眼觀視著五位比丘初轉法輪時所散發的慈愛悲憫。這份莊嚴讓我不禁雙手合十,凝望著佛陀的慈顏,感恩佛法能從初轉法輪流布至今。

博物館開館的時間為10:00~17:00,週五公休,門票10盧比。館內不准攝影,大背包須寄放於售票處。

午餐後,出發前往菩提迦耶Bodhgaya)。

延路時而見到車來人往,時而見到漫漫田野,或有鐵道空越其間,或是牛群在其中安然自得的享用牠們的大餐。

近晚,抵達了菩提迦耶,這段需要約5小時的車程,讓我不得不佩服佛陀為了度五比丘走的這段路,隻身孤影,只為了佛法的弘傳與眾生的離苦,這是何等的偉大!慚愧自己沒有那份勇氣,只能以巴士代步。

今夜,將住宿在位於摩訶菩薩大塔Mahabodhi Temple,又稱正覺大塔)附近的世界華僧會朝聖會館(Taiwan Temple)。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lpceamrjrof9&aid=106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