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7 01:36:33瀏覽329|回應1|推薦50 | |
香格里拉位於雲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區域,地處青藏高原南緣,迪慶香格里拉腹心地帶。基本上是地廣人稀的縣份,縣內除主體民族藏族外還有漢族、納西族、彝族、白族等十幾個民族。多民族造就多元文化的豐富性,宗教、人文、風土民情緊密地和自然生態融合發展,世代相傳。 香格里拉2001年12月17日之前原稱【中甸】。在明弘治後,取納西語「酋長住地」之意,稱為「主地」,漢譯音為「中甸」,初寫為「忠甸」,後寫為「中甸」。清代設廳, 沿用「中甸」之名。1997年9月14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根據專家論證,認為中甸在地理環境、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與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十分相似,遂向世界宣佈:世人尋覓了半個多世紀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2001年12月17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至於另外香格里拉古城稱為【獨克宗】的由來。 這裡、我引用鳳凰台訪問獨克宗小學校長齊玉英女士部份介紹:「宗”是我们藏語裏面城的意思,獨克宗就是月光之城,為什麼要譽為月光之城,跟咱們房屋的構建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那邊有一種特殊的塗白色,但是裏面又带一點乳黄色的,可以塗在牆上,它的功能也非常好,可以避雨,也可以裝飾。整個城有一種月光照射的感覺,特别美,它的佈局,以龜山公園為中心,依山而建,一圈、一圈的,整個城都是這樣的,就像花瓣一樣開着的,所以稱之為月光城,就是獨克宗。」 從龜山公園大佛寺旁眺望遠處,層疊起伏的山巒,極像蓮花花瓣環繞著獨克宗古城。 古城正中大龜山的東山腳有一口井,是古城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依存的水源。而這眼取之不盡用之不歇的活水泉源,傳說是觀音菩薩眷戀著古城的百姓,而把甘露寶瓶壓在大龜山下,後來人們還在大龜山頂上建起了一個大佛寺,把一尊八米高的銅築鋶金觀音菩薩供于正殿之內。寺旁的轉經筒據稱是世界最大的轉經筒,非得十幾人齊力才能運轉。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