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1 12:41:28瀏覽510|回應0|推薦10 | |
前陣子我和另一同事「秀」面試實習生,因為該實習生說對「社會學」最感興趣,引起我們的注意,同事問他一個問題:「能不能用一個社會理論或學理,解釋目前校園霸凌?」。 實習生的論述能力不錯,用不急不徐的方式把霸凌和她的觀察和想法做一連結。 偏左派的思考我頗欣賞,心中當下已決定「你錄取了」。 當然面試過程偶爾還是聽到她說了很四平八穩的課本式答案,我知道這是面試,他總要把社會主流的「正確答案」在面試過程中表露。 我不怪她。 最後同事問我是否還有問題想問她,要結束面試了。 「延續剛霸凌的問題,我想在問一個問題」,我說。 「霸凌是目前的顯學,因此這還是『很主流』的問題」 「我能不能問一個和你本身所學無關,但屬於價值對立的問題?」 她點點頭。 「這沒標準答案,我等一下也會說我的看法,但你說的和我想的不一樣無妨,我只想聽聽你對這議題的看法」,我告訴面試的實習生。 「不是贊不贊成墮胎的問題.......你有看最近幾天的報紙嗎?有則新聞是同志教材入小學課程的爭論......」 「你的看法如何?」,最後我問了實習生這個問題。
當中討論不贅述,不過我告訴實習生我對這事情的看法: 這事起因同志教育放入教材引起部分家長團體的反彈,有個團體真愛聯盟更直接把部分教材內容無限上綱、渲染。 教育部是不是讓學子們直接提早性混淆、間接倡導性解放?這是真愛聯盟的部分論述。 我看過真愛聯盟網站的內容,他們不是反同志教育進入學校,他們根本歧視同志! 發起活動的真愛聯盟團體根本也沒有正式申請名稱,該連署網頁設為臉書、部落格形式,而該部落格卻僅有發起聯署的一篇文章,沒有任何相關資料,沒立案、沒聯絡人、也沒電話,但卻有許多父母參與聯署,這團體也太會運用網路力量了。 反同志教育進入課本教材中,這是一個課題,值得討論;反同志是個人的價值選擇,也必須被尊重,但別高舉教育大旗,骨子裡根本是歧視同志,用這種兩面手法就沒意思了吧。 我記得前一、兩個星期有看到一則新聞:說別人「娘」、「娘砲」也是一種語言霸凌。 這當然是霸凌,在學校性傾向是少年最常被排擠的特質之一。 如果國中小階段,學校忽略除了異性戀外的其他愛情選擇,等於是教導少年異性戀是唯一可能、唯一正常的選擇。 當同性戀與雙性戀等淪為不正常的異類時,絕對助長性別霸凌風氣。 全民反霸凌行動?少來了,除了拳頭霸凌外,語言霸凌和性選擇霸凌才更恐怖。
「這件事情牽涉到價值,你的答案不用和我一樣」,我告訴面試的實習生,也一直強調這點。 因我也可以同理不認同同志的人,他們可以用不傷害同志的方式,為他們的價值信仰進行保衛,我也不會把他們標籤為「性別霸凌的恐同者」。 因如果我自己強調「尊重多元」、「尊重差異」的概念,那麼選擇所謂「反對同性戀」的人也該被尊重。但別用很多莫須有的教育罪名來掩蓋反同志的本質,這點我覺得並不可取。 總之,我不覺得反對同志教育進入學校的父母都是反同者,也許教育部突然丟出這樣的球,讓父母一時無法接球,間接造成恐慌吧。 而現在的性平教育應該以「尊重」為核心,建構配套完整的性平教育。因教育本來就是一種選擇,我對同志教育放到學校教導並不反對,只覺得不用刻意把「同志課程」標示出來,讓「尊重」別人成為「本該如是」的認知。 教育不只是結果論,更是過程論,不太可能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論與標準答案。因此我們不是要教導孩子們「支持」或「反對」同志,要他們用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選邊站,而是要讓孩子們知道「彼此的差異性應該被尊重」。 學會「尊重」性別教育就不會是問題,因為懂得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差異性、生理差異性本來就是學校應該教授的人生必修課程。 看似稀鬆不過的人生課題,簡單卻重要,值得再三修習,細細品味箇中道理。 用這樣的點切入,阻力是不是少了許多啊。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