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備:不斷換老闆的賭徒
2008/07/18 22:45:00瀏覽2594|回應0|推薦6

劉備:不斷換老闆的賭徒

個人品牌的成功營造者─劉備 

我有一個相識多年的長官,從我剛進外商銀行擔任小職員開始就認識他。也算是投緣吧!有些心事,他會對我這個毛頭小子吐露,我也相當早地就知道了這個職場上的人心險惡與人情冷暖。

我們都曉得國內外商銀行的職場生態:這是ㄧ個高度封閉又自成一格的小桃花源。待遇不差,工作不賴;累,但卻有成就感。有能力的人可以沒有甚麼關係就平步青雲。

我這個長官就是如此。他以一個成功的房貸業務起家,連續三年作到台灣區評比的第一名。總行把他提拔到業務副總的位置。正當鴻鵠要大大展翅的時刻,晴天霹靂:台灣區總經理換人,新老闆帶著自己人馬上任,他迅速被冷凍到人力資源與訓練之類的閒職。

然而他藉著這個機遇,接觸了公司上下大小與閒雜人等:婚喪喜慶,他總能恰如其分地表達關心;人員變動,他也能對新當權者提出適才適任的推薦人選。慢慢地,他的名聲傳開了:他變成一個受人尊敬的,萬事通之類的角色。開始有人說:我還在這家公司作事,就是因為某某人還在的關係。幾次公司大改組,幾次他的宿敵們想藉著組織重整的名目把他搞掉。但他的存在感,他的在其他行員心目中「如果沒有你怎麼辦」的威信,都讓他化險為夷。

但他絕對不是乖乖牌的角色。在有力者前面,他乖順得像隻羊,忠實得像條狗;在需要翻臉的時候,他像翻書翻牌一樣毫不留情。他像身經百戰的獒犬一般,從空氣裡就嗅得出變天的氣息。洩漏一二件舊主子的小瑕疵以博得新主人的信任是他擅長的戲碼。中間幾次老闆們叫他接受一些「二把手」之類的位置,他都敬謝不敏。他自我期許是獨當一面的角色。終於,平地一聲雷,九零年代前後台灣金融市場大爆發,他被高薪挖腳到新銀行當家,開創自己的王國。

        這個人,讓我想到劉備。

這個被三國演義渲染成「仁義劉皇叔」的謀略家,這個靠著個人品牌闖遍天下,最後成為一方之霸的梟雄。他同時代的荊州士人裴潛對劉備的看法特別有意思:「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就像李安,蟄伏六年,不肯屈就場記助理之類的角色;就像「風塵三俠」的虯髯客,明知比不過李世民,也不甘向他稱臣,最後入主南海扶餘國,作個消遙的一方之霸。

落魄的末代王孫 

劉備是河北人,自己號稱是皇族之後 (「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注意,漢景帝的年代是西元前156年到141年,如果算到劉備出生的那一年(西元161),也是三百二十年左右的光景了。三百年前的沒落王孫,就算有些祖上的庇蔭,也是相當有限的。父親和祖父都作了地方上的小官,三國志裡記載他的祖父作到縣令;想來父親的官不會比這更大。

這個小王孫,早年命運還給了他其它的試煉─父親早歲去世,靠者母親編織草蓆與草鞋為生。失去了父親的庇蔭,想必人情冷暖他能比別人多些體悟。也與多數的梟雄相同,不甘於平淡,不安於現狀;好發驚人之語,是這一類型創業者的特徵。像項羽看見秦始皇出巡的威勢,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像劉秀見到京城警衛司令的排場,就發出「作官當得執金吾」的感嘆。小小劉備也夢想著飛黃騰達。家旁邊有棵大樹,茂盛發華,遠遠望去,就像是作官的人所乘坐的大車車蓋。我們的小貴族就向鄰里誇口:我將來一定要坐這樣好的大車子。同族的長輩還奚落他:你別異想天開,惹禍上身!

我的同儕裡面現在地位高的、賺錢多的,大部分當初考試都得靠我罩或作弊才能過關。當老闆的似乎都不愛讀書,劉備也是如此,他喜歡的,是「狗馬、音樂、美衣服」。或許是早歲生命的歷練,他的性格深沉,喜怒不形於色,但又善於應對進退與交接,使人折服。話不多,但總能讓人覺得:這個人真心對我。喜歡交朋友,特別是遊俠豪傑之士,因此得到同鄉里年輕人死心蹋地地追隨。還有馬商金主的加持;這些人看到了將來的亂世,預先投資在劉備身上。因為他們的投資,劉備才能組成他逐鹿天下的第一份資本,開始亂世闖蕩的生涯。(無有堂曰:劉備有一種令人無法抵擋的氣質,或許可用「陽光男孩」、「我見猶憐」形容他:有點軟弱,讓人一眼就看得到他健康正直的形象。有一次他的仇家派來刺客,劉備渾然不知危險,還厚待此人。後來刺客自己良心發現,告訴了他。他也頗有戰國四公子的「養士」風範:即使對地位最低的人,他都同席而坐,同鼎而食,絕不以地位富貴驕人。就是這股「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精神,得到天下人的「士為知己者死」的認同。)

桀驁不馴的小官 

劉備的發跡是從征討黃巾而起的。因為戰功他被封了一個縣警備隊長之類的小官。大亂初定,不知哪個無聊書生出了餿主意:凡是以軍功而升任的政府官員,將一律淘汰撤換。倒楣被派到劉備這個縣的上級督導,碰上了我們這不甘蟄伏的劉皇叔。大概預先知道自己官位不保,劉備想要事先求見上官,講個情面;沒想到這傢伙鐵面無私,硬是不見。這下子劉備野性大發,直闖入門,綁將起來,大打二百大板,還把自己的印綬繫在這倒楣人的脖子上,然後揚長而去。這便是演義裡「怒鞭督郵」的戲碼。

棄官亡命的劉備並沒有比較順遂。他加入另一支隊伍,有些戰功,然後丟了官;接著重複著這種江湖浮沉,來來去去的戲碼。最後無奈之下,跑去投奔了老同學遼東的公孫瓒,幫著他抵擋袁紹。此時徐州牧陶謙受到曹操的攻擊,向公孫瓒求救,劉備代表公孫陣營馳援,卻受到陶謙的賞識。陶謙除了以人力物力支援劉備外,還推薦他做豫州刺史,臨終時還把徐州託附給他。劉備到這時總算有了自己的地盤。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劉備已經投靠過二個陣營,並與袁紹曹操二大陣營都結過樑子了。

三次丟了老婆的 loser

好事總是多磨。剛剛接下的徐州其實是塊燙手山芋,劉備旋即受到袁術呂布的二面夾攻。劉備敗給呂布,太太家眷都被擄走。這是劉備第一次丟了老婆。不過之後劉備向呂布求和,人家便還了給他。後來二人失和,劉備又戰敗,跑去投奔了曹操;曹操支援他發動反攻奪回地盤,又吃了場敗仗,第二次把老婆輸給呂布。

曹操一看事情大條,親自出征打敗呂布,幫劉備贏回老婆孩子。這時的劉備,儼然是曹操手下第一紅人,除了給他隆重的禮遇及官位外,「出則同輿,坐則同席」。但劉備腦中那塊「反骨」又發作了:他受了傀儡皇帝漢獻帝的「衣帶詔」,密謀發動政變,幹掉曹操。曹操老謀深算,用那場膾炙人口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招數,敲山震虎,嚇住劉備,讓他不敢輕舉妄動。

但劉備終究內心不安,他公然殺掉了曹操派的徐州刺史,據地叛變,並與袁紹連絡,意圖兩面夾擊曹操。曹操又是親自出馬,打敗劉備,「虜先主妻子」。這次不僅丟了老婆,連親如兄弟的關羽也給捉走了。窮途末路的劉備只好投奔袁紹;袁紹得知劉備來歸,親自遠出二百里路郊迎劉備,以示尊重,還支援劉備前往曹操根據地的南方,伺機發動攻擊。

(無有堂曰:史上偉人丟老婆的例子倒是很多。劉備的遠祖劉邦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他與項羽相爭,大敗而逃的時候,不僅丟了老婆,還嫌車子負擔太重,走的太慢,把一雙兒女都推到車下。不僅妻子兒女落入敵手,連老爸也不能倖免。項羽後來要逼劉邦談和,在陣前支起大鍋,威脅要把劉邦老爸煮了作湯喝;這無賴不但不屈服,反而留下「我與你情同兄弟,我父即是你父;若有湯喝,則分我一杯羹」的千古名言。這該是中國厚黑學的始祖。 

談到丟老婆的歷史,沒有比大英雄成吉思汗更慘烈的。他的母親訶額侖夫人本身就是被搶來的;他與太太孛兒帖新婚未久,就受到宿敵蔑兒乞人的偷襲,眾寡不敵之下,只得隻身逃逸。等到之後奪回太太時,卻發現她已懷有身孕。這個父不詳的孩子後來被成吉思汗命名為「朮赤」,在蒙古語就是「客人」的意思。朮赤後來被分封在最遠的花喇子模故地。雖是野種,但這一系卻頗為爭氣,他的兒子就是後來征服俄羅斯,大大有名,讓整個歐洲震駭驚恐的拔都。這是後話。)

折而不撓,屢敗屢戰 

        轉投袁紹的劉備並沒有從此一帆風順。本來他就計畫打著袁紹的旗號,漸漸脫離他自立;但是官渡一戰袁方全軍覆沒,無所卵翼的劉備只好再一次「轉投明主」。這一次新的效忠對象,是割據荊州的劉表。劉表聽說劉備來歸,也是「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而且又是出錢出人,讓他在新野安頓下來,充當荊州北方的屏障。

        從這時開始到赤壁戰前大概五六年的時間,是劉備相對比較安定的時候。曹操正在集中精力,消滅北方袁紹的殘餘勢力;劉備只跟曹方的後備部隊打了幾場小仗。安定下來的劉備,那股「寧為雞首」的癮又犯了:史書上說此時「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劉表起了疑心,二人的關係就在這種「競合」之中,唯繫了數年。

        到底劉備的戰略眼光不差。他預感到曹操如果一旦平定北方,必然揮軍南下,屆時荊州首當其衝。就在赤壁戰前一年,當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他試圖勸說劉表出兵攻擊許都,拿下曹操這塊政治經濟的根據地,可惜的是「表不能用」。

        我們到這裡可以對赤壁戰前的劉備做些觀察的總結。第一,劉備的個人魅力與能力,世所公認。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先後歸附了五個陣營: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及劉表。每個陣營也都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是優禮有加,大力資助,就是把自己的家底都全盤託付給他。他就像是大家都搶著擁有的明星商品,似乎誰能擁有他,誰就在爭奪天下的砝碼盤上多了些重量。

而劉備卻總是不安於室:在曹營時想窩裡反,來個劉氏之後興復漢室的把戲;在袁營又不甘寂寞,想插旗自立;到了劉表陣營,又招降納賢,挖空東道主的基業。就像台灣有句諺語:飼老鼠咬布袋;劉備,這個「能亂人,不能治人」的英雄,卻能一再在各方梟雄之間游刃有餘,他必定有一種天生就能讓人信賴的氣質,才能不斷地優游周旋在這多方勢力之間。

        不過這樣頻繁地更換「寄主」,恰也說明了一點:劉備缺乏一位有大戰略眼光的幕僚。肌肉型的猛將倒是不缺,關羽張飛都是時人所謂的萬人敵;但缺乏「腦力」長遠的規劃經營,使得劉備永遠只能從一個地方跳到「next available position」,而不是「next best position」。長坂戰敗後,他甚至考慮要去投奔遠在廣西雲南的老朋友吳巨!從一馬平川,慷慨燕趙的家鄉,到山嶺崎嶇,斷髮紋身的嶺南,航空距離可是超過五千公里的呢!我們的蒼白英雄,腦筋裡到底在想些甚麼?

還好赤壁戰前一年,諸葛亮的出現彌補了這一腦力缺憾。

如魚得水 

        談起劉備及諸葛亮君臣的遇合,總是帶著些傳奇的成分。公認的說法是:諸葛亮,這位才能不世出的臥龍先生,是劉備這個識貨的行家不辭辛勞,三顧茅廬請來的。有趣的是:「魏略」裡有另外一種毛遂自薦的說法。諸葛亮反而是採取主動的一方。他看到曹操統一北方,即將對荊州用兵,而劉表又不懂軍事,於是從南陽跑到新野去求見劉備。劉備與這個差了二十歲的毛頭小子素昧平生,所以只把他當一般的游士接待。宴會完了,大眾散去,只有諸葛小生不願意走。劉備野也不主動說話,二個人就這樣默默對坐。恰好這時有人拿了一條牛尾巴給劉備練習打結 (這大概是他的休閒活動),劉備便開始把玩起來。我們的年輕人忍不住了:「將軍,你應該是胸懷大志的英雄,怎麼只會坐在這裡玩牛尾巴而已!」劉備聽了,把牛尾巴丟掉:「這是甚麼話?我只不過用來排遣愁緒罷了!」接下來諸葛亮獻上擴大軍事實力的對策,劉備才知道這個年輕人「非常人也」,就用上賓的禮節對待他。

        無論這二個君臣見面的細節如何,諸葛亮過人的見識一定讓劉備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他才會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的戰略擘劃也一定是劉備折服的原因之一。

        可是這條魚一開始倒不是每一口水都嚥得下去。至少在西元208年赤壁戰前,劉備為避曹操兵鋒,從新野一路往南撤退的時候,諸葛亮就勸他攻打襄陽的劉琮,也就是劉表的繼承人以取得荊州。劉備沒聽,還說了句意味深長的「吾不忍也」。在向南轉進到當陽的時候,一路上像滾雪球一般,荊州士民前來投奔的已經到了十幾萬人,每天才前進十幾華里。這時有人又進了忠言:「將軍應該趕快前進到江陵,那兒有大量的軍需物資可以補充裝備軍隊。現在雖然看起來人多,但可以作戰的士兵太少;如果被曹操趕上來,怎麼抵抗的了?」劉備這個時候講了句令後人崇仰千古的話:「做大事是要以人為本的,今天這些士民百姓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丟下他們不管?」

        史家習鑿齒對此大大地讚美:「劉備啊,雖然在顛沛流離的時候,講信重義的習性反而更加彰顯;碰到急難危險而說的話仍然不離正道。他追憶劉表的恩情不進攻荊州,因而感動了三軍;他眷顧追隨的義士百姓,心甘情願地與他們共赴失敗。這樣的人,最終能夠成就偉大的功業也是應該的吧!」

        哇,好一個仁人義士!但是三國志裡還是留個了一個線索:長坂之戰時劉方「披甲者少」,意思是可以作戰的士兵太少。為甚麼可以作戰的士兵太少?劉備在新野,可是經營了五、六年哩!事實是:因為在長坂戰前,劉備「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也就是說:最有戰鬥力的部隊被劉備先派去奪佔江陵了!為什麼大戰前夕劉備會把精銳部隊調走?是他錯估了曹操行進的速度,還是他已經做好了「再打一次敗仗」的心理準備?我們要曉得:劉備是在拿他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賭注!這個公案可能永遠無解,但我們看到的結果是:這場賭局的第一局,劉備果是敗得奇慘無比;又一次,他失去了妻子,剩了幾十個騎兵,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落荒而逃。但他保住了第二局的賭本:關羽的江夏戰士與水軍完整無損,構成了他與孫權討價還價的資本;他也靠著這支力量,在赤壁戰後拿下荊州南部,從而東山再起。

        劉備,真是這麼神乎其技的賭徒?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赤壁戰前的劉備,已是逼近耳順之年的中老英雄。半生漂泊,當初被曹操許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皇叔,是不是下意識地感覺到:這該是他的「最後一戰」了?半生戎馬,從草枯泉凍的遼東,到鶯飛草長的江南,劉備的事業始終與曹操糾葛不清。或許就是這番心思,才讓他下定決心再打一次敗仗的吧?!

        且用杜甫詠諸葛亮的詩句,為劉備做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無有堂曰:三國志裡陳壽對劉備的的評語其實相當公允:「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氣焉。…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yiutang&aid=205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