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8 14:56:44瀏覽1078|回應1|推薦12 | |
(從功夫的學習中,鍛鍊出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積極勇敢的心態!) 本月26日,聯合晚報刊登了一則新聞-「北市小學生受挫 近9成沒勇氣」,文中提到「兒童勇氣特質觀察報告」中指出,只有一成的孩子真正有勇氣,高達七成都害怕面對答錯問題時的窘境,還有近八成的孩子期待「奇蹟的發生」。 這份「勇氣特質觀察報告」明顯的指出,現在的小朋友普遍沒有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大多只想仰賴他人或是期望奇蹟發生。 什麼叫做「勇氣」? 負責分析報告的輔仁大學助理教授卓妙如認為可以分成三大類:「面對問題」、「遇到難題的情緒反應」與「遇到難題的行動反應」,三者都必須以正面的態度面對,才叫做勇氣。 由於少子化,孩童過分受到家長保護,父母親不願意讓孩子接受困難的挑戰,也不讓他們嘗試新的事物。造成孩童普遍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也沒有嘗試錯誤的機會。 甚至,很多家長為了疼愛小孩,會想辦法讓奇蹟真的發生。例如,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早點上床睡覺,就會代筆幫忙將作業寫完,此舉就造就孩童過分依賴父母,更養成不願負責的態度。 ----- 培根老師(任培豪)鼓勵每位小朋友都來學功夫,並非單單自賣自誇而已,在我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看過、教過各式性格的孩童,有些孩子只要發現自己表現不好,就立刻表現出不想繼續學習的態度,更嚴重者,甚至會大哭大鬧,想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趕緊帶他們離開。 也有不少家長會立刻走進教室打斷整個上課的節奏,對自己的孩子又哄又勸,然後很自然的,他和他的孩子就不會再來第二次。 過去我曾分享過一篇個人心得,直言這樣的家長,只會慣出無法面對挫折與持之以恆的孩子,永遠都只會仰賴爸媽的幫忙,才能解決眼前的困難。 但孩子終究會長大的不是嗎? 若從小就不讓他們自主養成正確的學習心態與待人處世的基本模式,只會助長他們長大後更加辛苦與殘酷的面對社會的現實。 (自信的眼神來自用心的學習) 功夫的學習,首先就從自信中鍛鍊出興趣,但隨著動作越來越困難,隨著訓練的強度一點一滴增加,聰明的孩子將會開始享受挑戰新事物的過程,加上培根老師總是用鼓勵取代責罵、用肯定取代糾正。 另外,鼓勵孩子提問,也是我教功夫的重點模式之一,讓小朋友從小培養好奇心、好學心,而不只是淪為一昧盲從的工具。 隨著課程前進、孩子也漸漸長大,培根老師的笑容會逐漸變成嚴謹。儘管嚴肅的口氣增加了,但這也是讓學生晉升的方法與過程,從「興趣產生」轉換成「態度養成」。 有時候,有孩子會被我嚴肅的口氣嚇哭了,家長在外面看到自己的寶貝哭得泣不成聲也好心疼,但是同時,他們也坦言,發現自己的孩子漸漸有了抗壓性。 小朋友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懂事,給他們機會自己承擔學習過程中的指責,也同時培育那小小的勇氣種子。 看看這些學習功夫的孩子,您是否也感覺得到他們在習武過程中的模樣,正散發出特別的光芒呢?這是從內而發的自信與改變,可不是任何外在的物質可以左右的呢! ----- 北市小學生受挫 近9成沒勇氣 負責分析報告的輔仁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卓妙如表示,小學生勇氣調查,是從「面對問題」、「遇到難題的情緒反應」與「遇到難題的行動反應」分析,三項全部正面思考才算具備勇氣。結果受訪的617名台北市四到六年級小學生,竟有九成不願意正面迎接困難,顯示小學生勇氣不足。 「當老師問問題時,72%學童很害怕答錯。」再細問原因,大多害怕被責備或遭到同學嘲笑,因此打從老師開始問問題,小學生內心就盼望別點到自己,負面思考成了絕大多數學童的共同特質。 遇到難題時,竟有79%的學童幻想會有奇蹟式的改變,卓妙如舉例,小學生作業寫不完,採取的行動竟不是加緊趕工完成,而是期待有個寫功課機器人會在他起床前把功課完成。這與少子化有很大關係,多數父母僅有一個小孩,關心備至下,奇蹟就是父母偷偷趕工下的結果。 調查還發現,近7成的家長不願放手給孩子嘗試新挑戰的機會,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因此感覺失望,能力不被父母信任。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