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6 22:02:33瀏覽1207|回應0|推薦1 | |
〔記者王昶閔、林嘉琪、陳永吉/台北報導〕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塑膠中常添加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亦會出現性早熟症狀,衛生署將對塑膠容器中的塑化劑進行管制。 塑膠容器餐具勿加熱 生活環境中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塑膠容器、餐具、日用品、玩具外,連香水、化妝品都有添加做為「定香劑」,衛生署雖禁用於化妝品,但去年有學者仍在指甲油中大量檢出,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因此疾呼:「所有塑膠容器、餐具,最好不要微波、不要加熱、不要裝熱食。」根據成大研究,外食族常吃的塑膠餐盒經過微波後,塑化劑的溶出量會增加三到五倍。 國衛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研究員王淑麗主導的研究團隊,自二○○一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檔進行長期追蹤,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在零歲、二歲、五歲時的血液與尿液,比對體內「「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五種主要塑化劑與男性荷爾蒙的濃度變化。 結果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則胎兒體內塑化劑濃度越高,且男性荷爾蒙濃度會降低。若是持續接觸塑化劑,到五歲時,經行為評估量表測定,塑化劑暴露量較高的男童,行為易有女性化傾向,包括喜歡玩洋娃娃、珠寶等女性玩具,偏愛扮演公主等女性角色。 塑化劑具有生殖毒性 歐盟認定塑化劑具生殖毒性,民眾打從娘胎中就得慎防其危害。李俊璋指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孕婦,甲狀腺素容易下降,間接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發育,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更在全球名列前茅。 成大最新研究也發現,若體內塑化劑暴露量過高,女嬰容易出現尿道口到肛門距離縮短的「去雄性化」跡象,八歲以下女童更可能出現乳房提早發育、月經早來的性早熟症狀。 此外,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別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但李俊璋提醒,塑化劑屬於「親脂性」的物質,不需高溫,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因此塑膠容器也應避免裝含油的食物。 塑化劑遇油脂易溶出 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去年抽測上百件市售塑膠餐具,發現以模仿油脂的「正庚烷」測試,在二十五度常溫下,就會溶出較多塑化劑,其中又以PVC材質保鮮膜最嚴重,她建議最好能禁用。其他材質保鮮膜也應避免直接接觸食物,更別用來微波食物。另外,家戶灰塵中也易含塑化劑,幼童接觸地板頻率較高,較易因接觸灰塵而攝入塑化劑,家中應定期打掃。 衛生署已預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草案,針對塑膠食品容器中的DEHP以及DBP,訂在「正庚烷」中溶出的限量標準,必須分別在1.5ppm與0.3ppm以下。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批評,塑化劑傷人是老問題,但政府始終不當一回事。 謝天仁指出,不同材質的塑膠瓶裝水、裝果汁,耐熱、耐酸的程度不同,以塑膠隨身杯或是塑膠盒為例,僅在瓶身標示塑膠容器「編號一到七」,根本是「標給專家看的」,民眾怎麼會懂編號的意義,業者應該清楚標示「適合裝盛的食品」以及「正確使用方法」。 塑膠業者表示,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在國際間都還沒有定論,目前的研究也只是「疑似」會干擾內分泌,政府在做決策之前應先聆聽業者聲音,如果「真的」會傷害人體,業者也會放棄。 微波食物塑膠包裝 恐吃下塑化劑 如果您經常吃微波食品,提醒您在微波加熱時、不要讓外包裝的塑膠製品、直接接觸到食物!因為國外有最新研究發現、塑膠製品在加熱時、會把塑化劑溶出,如果長期吃進這種化學物質,可能會干擾內分泌、導致男童女性化。 便利超商常見可以微波的漢堡和便當,只要微波加熱就可以吃,實在很方便!但要小心、因為這些塑膠製品微波加熱時,會讓包裝材料中的塑化劑溶出,而污染食物。 此外,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別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事實上,塑化劑屬於親脂性的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根據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塑膠中常添加的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還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及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而為了維護民眾的健康,衛生署也在這個月6號預告、食品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規定出塑膠食品容器中的塑化劑含量。 雖然目前還無法以量化的方式來解釋塑化劑對人體的影響,但既然是對人體有害,除了建議民眾少用塑膠製品外,假如一定要用微波爐,醫師也建議要把食物放在微波專用容器,才比較安全。( 吳雅瑜 陳柏諭 台北報導 ) 我們的島--有毒塑膠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志昌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塑膠,放眼望去幾乎所有東西都跟塑膠有關,但是有些塑膠卻潛藏毒害,這種塑膠在分類上是3號,稱為聚氯乙烯,簡稱PVC。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從水管、地板到手套、保鮮膜等等。 念化工出身的謝和霖,曾經在台塑石化上班長達四年。當年他在生產PVC塑膠原料的仁武工業區VCM廠實習時,親身體會PVC生產過程中對勞工健康的危害。「VCM是PVC的單體,是一種肝癌致癌物,當時老員工都要我們多喝牛奶,怕以後得肝癌,因為很多員工退休後都得了肝癌過世。」 除了生產過程會產生致癌物質與戴奧辛,由於PVC本身是硬質的物料,為了增加它的彈性與柔軟性,廠商會添加許多塑化劑,讓它能塑造成各式各樣的產品。這裡面添加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這種物質被WHO公告為一種環境荷爾蒙,具有雌性荷爾蒙的作用,累積在體內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國外許多研究已證實,塑化劑對人體的傷害,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傑樑表示,2005年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孕婦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越高,生出的男嬰生殖器官陰莖短小、先天畸型、尿道下裂與隱睪症的風險就越高,另外歐洲也有研究顯示,成年男性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濃度越高,精子的數量越少,品質跟活動力也越差。 生長中的胎兒最容易受到環境荷爾蒙的影響。從四年前開始,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與醫院合作,蒐集孕婦的血液、尿液、羊水、乳汁等做分析。他發現孕婦體內鄰苯二甲酸酯類劑量越高,甲狀腺賀爾蒙就越往下降,極可能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的發育,而生出的女嬰AGD(肛門到尿道口的距離)有顯著變短的情形,也就是女性化傾向明顯,未來可能出現性早熟的問題。 李俊璋的研究也顯示,台灣孕婦體內塑化劑的含量遠高於歐美等國,DEHP(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的量,大概是美國孕婦的10到12倍,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濃度是美國的6倍左右。「這可能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台灣每年DEHP的用量有二、三十萬噸,製造的塑膠容器非常多,這可能是造成我們劑量偏高的原因。」而日常飲食中最容易接觸到塑化劑的部分就是保鮮膜了。由於塑化劑在常溫下是液態的,以物理方式混合在PVC保鮮膜中,很容易移動,當它包覆在油脂類的食物上,或遇到高溫,就會加速釋出。 塑膠回收業者林尚霖指出,以他從事塑膠的專業來講,其實所有的塑膠容器都不適合裝高溫食物。像是號稱可以耐熱的PC材質水壺和奶瓶,會釋出一種環境荷爾蒙─雙酚A,已經被環保署列管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衛生署也將對奶瓶等製品訂出標準。 這些環境荷爾蒙物質在環境中不可分解而且會有累積性,長年下來對人體與生物都有深遠影響,因此做好回收是刻不容緩。但目前台灣塑膠製品回收再生的比率還不到十分之一,像家用的保?膜與各種複合材料的塑膠包裝,根本無法回收,絕大部分都進了掩埋場或焚化爐,其中PVC進入焚化爐燃燒後更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 由於PVC衍生了各種環境問題,世界各國正漸漸淘汰PVC製品,希望PVC產品逐步退出市場。環保署基管會也針對塑膠瓶外的PVC收縮模,提高回收費率為100%,這也是目前政府針對PVC唯一的政策。但謝和霖認為,政府應該更積極建立PVC的管制措施,首先應該要求生產者全面回收PVC,提高PVC材質產品的售價,以反應它的環境成本,長遠來看,應逐步淘汰所有軟質的PVC用品。李俊璋則認為,衛生署在食品器具方面,應該訂定鄰苯二甲酸酯類溶出的限量標準,以減少民眾的暴露。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則指出,目前已經發展出其他材質可以替代PVC,只是因為成本考量,而缺乏競爭力,未來應從暴露量較大的地方,像是食品與醫療相關的產品優先做替代。 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與化學原料,帶給我們便利的生活,然而在便利生活的背後,付出的卻是看不見的健康與環境的代價。該如何取捨,從源頭開始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要靠消費者的力量,以及廠商的自覺。 用登山水壺泡一杯熱茶、用奶瓶泡熱牛奶、用塑膠袋裝熱騰騰的麵食、用保鮮膜覆蓋熱湯…這些動作背後潛藏著什麼危險,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又吃進多少毒物? 摘錄自: http://www.im.tv/blog/Jimmy1688999/207366 塑膠器具、容器 衛署訂塑化劑標準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即時報導】 2010.08.10 10:02 pm 衛生署上週五預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修正草案,增列塑膠類容器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限量標準,還有奶瓶以外的聚碳酸脂(PC)材質水壺、水杯等容器雙酚A溶出限量標準。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今天表示,預告後兩個月內會先蒐集各界意見,若無疑慮,就會公告實施。她說,未來,希望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都能標示材質、耐熱度及使用注意事項等,預估今年年底前就會有草案。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不管是鄰苯二甲酸酯類或是雙酚A都屬於環境荷爾蒙,長期累積在人體可能危及健康,干擾內分泌。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塑化劑常用於塑膠食品器具、容器裡,像PVC保鮮膜,為了增加產品穩定及延展性,常大量加入二丁錫化物(DEHA)塑化劑,但它不只是加熱,就算是常溫下接觸油脂食物,仍會溶出含苯的生物性荷爾蒙。 這次預告的草案裡,就納入鄰苯二甲酸二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限量標準,分別為一點五ppm、零點三ppm以下。蔡淑貞說,委託學者研究發現,有PVC保鮮膜的塑化劑超過草案標準,一旦正式公告,不合格的產品就要下架回收。 另外,這次草案還增訂PC、聚醚(石風)樹脂(PES)材質食品容器、器具的雙酚A溶出限量標準,前者的常見產品除了奶瓶,還有運動水壺、水杯等,後者則為奶瓶。 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國內原本就訂有奶瓶的雙酚A溶出限量標準,為卅ppb,這次增訂奶瓶以外食品容器雙酚A溶出限量標準,須在零點六ppm以下,聚苯(石風)樹脂(PPSU)奶瓶的雙酚A溶出限量標準則為卅ppb。 蔡淑貞說,這次也增訂聚乳酸(PLA)材質為管制項目,常見產品包括餐飲店冷飲杯、冰品杯、沙拉盒等。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