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22:39:43瀏覽16238|回應0|推薦0 | |
天然的植物才是最佳空氣清靜機 空氣品質的惡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甚至是造成地球持續暖化的主因,所以很多現代人的文明病都因此接踵而來,例如呼吸道的敏感、退伍軍人症等等…因此、想要擁有一個好的空氣,是要付出代價的;綜觀坊間所有的空氣清淨機,或是帶有清淨效果的冷氣機、空調設備等等,其中為了能達到清淨空氣的效果,所使用的核心元件不外乎濾網、濾紙、HEPA濾紙、光觸媒、紫外線殺菌光、臭氧、負離子、二氧化鈦,或是化學藥劑,當然這些東西對於除菌(殺菌大多是做不到的)、去味、除臭、降低灰塵等效果是有一定的幫助,但這個幫助是建立在勤換耗材、特定環境跟時間的限制、以及大功率耗電的基礎之上,其實就某種意義上而言,更造成了經濟以及環保上的負擔。 現在市售的機型大多都是將上述的元件加以排列組合,簡單些的就僅是加個普通的外殼(外型),高級些的則組合的更為精細,並加入大量的電子設備、諸如觸碰式面板、液晶顯示等等,當然、其外觀也更為亮麗,只不過換湯不換藥,在其核心技術或組件上卻進步、改良的十分緩慢,還是不斷沿用上述組件之排列組合而成,再加上大量的廣告,以致消費者無所適從,判斷不出來真正對他們有幫助的是什麼,就像前一陣子、負離子的空氣清淨機被專家踢爆是無效的,有多少消費者知道呢?今天消費者花錢買了一台空氣清淨機回家,姑且不論日後將增加的電費及耗材費,他們心中所期許的是一台真正能夠改善空氣品質甚至改善他們的過敏、呼吸道疾病等症狀的機器,這是比多花後續開銷還重要的考慮,但是我們不禁要問:「他們真的買到了嗎?」 下面一些科學名詞讓你瞭解實情: 光觸媒(photocatalyst) 光觸媒的原理,簡單來說,當紫外線照射到光觸媒表面時,氧氣及水分會轉換成極具活性的氫氧自由基,並產生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將附著在表面上的污垢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運用在空氣清淨方面,光觸媒濾網可以吸附低濃度的甲醛及一氧化氮等有害氣體,並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及水,減少病態大廈症候群的產生(研究發現,甲醛濃度達1PPM時,容易造成噁心、頭暈等病態大廈症候群症狀)。 然而,問題在於,目前國際上仍未有公認的光觸媒統一規格及檢測標準,到底光觸媒商品是真是假,可以達到多少效果,實難分辨,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 「光觸媒確實有抗菌效果,但不像廣告宣稱的那麼好,」一位研究光觸媒的學者私下表示。 影響光觸媒效率的因素很多,如材料選擇、分散技術、光源等,缺少任一環節,都會影響抗菌結果。 譬如光觸媒用的二氧化鈦以銳鈦礦(Anatase)效果最好,但價格也高。一般用在防曬化妝品及白色顏料中的金紅石礦二氧化鈦(Rutile)價格便宜,「但沒有光觸媒效果,」逢甲大學奈米中心主任蔡宜壽表示。 材料分散技術不成熟,光觸媒粒子分佈不均勻,或是固化技術差,光觸媒難以附著在表面或牆壁上,可作用的光觸媒變少,抗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就像泡牛奶一樣,光觸媒粒子要完全均勻不結塊,才不會影響效果,」擅長材料分散技術的蔡宜壽認為,未來還有努力的空間。且光觸媒的限制是,它不會主動去捕捉空氣中的粒子,一定要細菌或有機物質接觸到表面才能作用分解。 最重要的是,紫外線光是點燃光觸媒反應的發電廠,「不需用光就可以作用,那是騙人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目前光觸媒的技術,需要波長約300~400nm的紫外線才能作用,室內光源只有千分之一,「微弱光的環境還是不足,」 黃淑娟 博士表示,曾有人嘗試利用可見光做試驗,但可見光的效果僅能達到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未來希望有更大突破。但這樣的紫外線光對人體有害,使用時應避開人群。 「因此光觸媒通常放在浴室、廁所或室外較多,可以在沒有人的時候進行紫外光照射,」擔任多家醫療院所感染顧問,衛生署基隆醫院院內感染管制委員會顧問林金絲醫師說。 二氧化鈦本身並無毒性,但另一個問題是,光觸媒的極微小顆粒會不會造成過敏現象?「曾有研究報導奈米微粒因分子過小,容易被吸入肺部造成過敏,」 顧洋教授指出,光觸媒運用在工業衛生上,用來處理空氣污染、水污染等效果不錯,但都在無人的密閉空間情況下,若是在居家使用,實在很難評估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負離子 所謂的離子是指「即是帶有電氣的原子」,帶有正電的就叫做「正離子」,帶有負電荷的就叫「負離子」是指水蒸氣、氧分子等。 離子的形成過程,是許多微粒物質經過空氣磨擦,讓原子結構中的電子被迫轉移而形成帶電的離子。 例如:瀑布旁高處的水往下落下的水,會產生撞擊摩擦,因離子化產生負離子,在離子化過程把空氣清新了。然而當大氣污染或紫外線增加,則會使正離子增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是產生的負離子是自然界精華(也是真正唯一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負離子),而相對的正離子則對人體有不良的作用,而且它的產生大多是「人為」造成的,像家電用品的使用、汽機車廢氣、工廠排放的油煙,這些都會產生正離子,甚至我們身上穿的化學纖維製品、柏油馬路、混凝土水泥蓋的房子,都會或多或少吸走負離子,造成正離子的增加。如此過度人工化的環境,長期下去使得人體對陽離子攝取過多,造成一些人自律神經失調、精神不安、焦慮、容易疲勞等狀況。 負離子清淨機的原理只是將現有的空氣中的煙、灰塵等等分子利用人為離子化的方式打的更細微化,讓人在感官上感覺看不到了,事實卻還在(品質不滅定律),反而更容易被人所呼吸進去,進而附著在肺泡上、而讓肺成了空氣清淨機,豈不笑話、本末倒置。 臭氧 特性:利用水、光或電能,產生強力氧化殺菌作用,發揮效用後即還原成氧氣,不造成任何污染。可運用在淨化水質、除垢、消除異味等,自然界惡名昭彰的臭氧,對於抗菌消毒也有貢獻。 一般自然界中便含有少量的臭氧。臭氧不同於氧氣,帶有兩個氧原子的氧氣性質穩定,但臭氧多了一個氧原子,這第三個氧原子活性強,十分活躍,到處吸附化學物質及微生物,而且一下就把別人氧化變質,因此,當臭氧達到一定濃度(在空氣中為0.05ppm)時,便開始有殺菌效果。且作用後還原為氧氣,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種相當環保的水質淨化方式。歐洲國家普遍使用臭氧淨化水質,以減少傳統加氯產生環境污染物的副作用。臭氧目前被開發運用在空氣清淨機、洗衣機及洗手機等。但必須小心的是,臭氧既是強力氧化劑,可以殺菌,但濃度過高也會對人體細胞造成傷害。尤其臭氧不適用於密閉空間內,使用時應保持良好通風。 「沒有把握這些臭氧不會從機器裏跑出來,」顧洋表示,國外多半限制臭氧在密閉無人的工業程式上使用,而非一般家庭的密閉空間。 臭氧淨化水質與淨化空氣的方法不同,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網站指出,即使是低濃度的臭氧逸散在空氣中,也會造成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喉嚨不適等症狀,且讓氣喘患者病情加劇。 1997年香港消基會針對市售26種空氣清淨機做檢驗發現,其中5種清淨機會釋放出臭氧,若在完全密閉空間內使用,臭氧濃度超過美國限制的0.05ppm(我國標準是以每天暴露八小時的情況下,臭氧濃度不能超過0.1ppm),雖說0.05ppm已經能有殺菌效果,但其散佈在空間中仍然密度偏低,所以只能再漂浮的過程中遇到細菌時才抓,遇不到也沒辦法;真正要能完全殺菌的濃度必須要有2ppm,且必須要充滿2小時,但恐怕到時人也活不了。 目前國內臭氧商品必須將逸散在空氣中的臭氧濃度控制在0.04ppm以下,才能通過環保署檢驗。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