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風散
2016/12/18 10:51:52瀏覽7541|回應0|推薦2

陳實功的治風濕疹之名方

在眾多的消風散同名方中,明代的醫學大家陳實功所著的《外科正宗》裡的消風散較為有名。本方由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仁、荊芥、蒼朮、牛蒡子、石膏各一錢 [各6g] 甘草和木通各五分[各3g]。 用水二盅,煎至八分,食遠服。功用是疏風養血、清熱除濕。

方歌:消風散內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病因:風毒之邪侵襲人體,與濕熱相搏,內不能疏洩,外不能透達,鬱於肌膚腠理之間而發。

本方是治療風疹、濕疹的常用方劑。以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為證治要點。若風熱偏盛而身熱、口渴者,加銀花、連翹以疏風清熱解毒;濕熱偏盛,胸脘痞滿,身重乏力,舌苔黃厚而膩者,加地膚子、車前子、梔子等以清熱利濕;血分熱甚,五心煩熱,舌紅或絳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熱涼血。

以濕疹為例,該病的典型經過是皮膚局部出現丘疹、紅斑、水泡或膿疱,伴隨瘙癢;經過搔抓,出現抓痕、皮膚破潰,伴隨流血、滲液;繼而結痂,痂皮脫落,皮膚粗糙增厚、乾燥、脫屑。全程伴隨瘙癢,且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從中醫病因學角度可以把其全過程的病因概括為風(癢)、熱(紅斑、膿疱)、血(紅斑、流血)、濕(水泡,滲液、纏綿難愈)、燥(皮膚粗糙增厚、乾燥、脫屑)。這些病因或者聯合、或者單獨出現,交替反覆,構成疾病的不同時期。

對此,中醫處方法可以給出對應的治法,即疏風祛風、清熱涼血、祛濕、潤燥。陳實功創立的消風散中,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疏風止癢兼清表熱;配伍石膏、知母清熱瀉火,配伍生地清熱涼血;蒼朮芳香化濕,苦參清熱燥濕止癢,木通清熱利濕;當歸、胡麻仁養血潤燥。

本方全面考慮到一般瘙癢類的皮膚病的自然進程和演變規律,針對各個環節設計了治法,選取行之有效的藥物,故而收效優良。本方的多種治法沒有相害之處,故可以一方同納,可以運用於濕疹的多個時期。即使是祛濕和潤燥這一對治法表面看來相反,但環節完全不同,潤燥是通過養血實現的,而養血是可以祛風止癢的。即使如此,臨床運用的時候加以變通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方一出,大受歡迎,風頭蓋過《和劑局方》、《普濟方》等方書中收錄的大量的消風散。從《和劑局方》的消風散後,眾多的消風散皆以其為藍本,將疏風止癢法加以發揮,並無創新之處。其制方的理論源泉直接來自於內經「風邪客於肌中」這一關於「癢」的成因的基本理論。但陳實功沒有囿於這種學說。陳實功是可以與華佗比肩的大醫學家,尤其長於外科,實踐和理論都屬一流。在創編此方時,他考慮了風疹、濕疹類疾病的成因的複雜性,組方更為全面、完備。

除上述分析外,本方還考慮到了其他相關因素。首先從病位和臟腑的關係來看,發生部位在皮膚,與五臟相關的就是肺,所以中醫的皮膚病多從肺治;內經又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因而與心也有關,因為心主血,有「血虛生風」之說,有「養血熄風」、「血行風自滅」之說;心屬火,火能生風,因此清心熱也是主要的治法選項之一。其次從病因和方劑的立法用藥來看,風、熱、血、濕、燥,虛實皆有涉及,但其中風是主要的。因為在本類疾病中,最為突出、同時也是貫穿始終的症狀是「癢」,恰恰《內經》認為「癢」屬於風,所以疏風熄風之法幾乎成為止癢的首選治法。本方考慮和運用了疏散祛風、養血熄風、祛風勝濕等多種祛風法,因此既可以運用於實證,又可運用於虛證。通過對本方制方原理的分析來看,足可見創製者之良苦用心,而皮膚科的中醫理論及其運用,也遠非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簡單。

現代研究反覆證實本方有廣泛的抗炎和免疫調節作用。其機制十分複雜,包括降低白細胞數量和細胞因子水平,從而抑制Ⅳ型超敏反應及肥大細胞脫顆粒,達到抗變態反應的目的;並能通過多種途徑減少白三烯的產生,以緩解遲發相變態反應。

本方現代廣泛用於治療蕁麻疹、濕疹以及多種過敏相關的皮炎(如蟲咬皮炎、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風濕病患者。

從臨床運用來看,本方和防風通聖散(丸)的主治覆蓋面非常相似。防風通聖散的運用已經深入人心,銷售量很大。按照本方配伍生產的消風止癢顆粒是現代新劑型,其功效應與傳統散劑一致。本方無論是傳統劑型還是現代制劑,其生產、銷售都有極大的空間。

引用自:http://www.zysj.com.cn/mingyi/chenshigong/1311-5-0.html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rjobik&aid=3665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