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24 12:59:04瀏覽1872|回應0|推薦2 | |
[組成] 生地15克 山萸肉10克 旱蓮草12克 粉丹皮9克 澤瀉10克 茯苓12克 豬苓15克 懷牛膝12克 桑寄生15克 白茅根30克 生益母草30克 黃耆30克 小葉石葦12克 [功能] 滋陰益腎,利濕清熱,益氣化瘀。 [主治] 腎陰虧虛,水熱互結,瘀血內阻之水腫,虛勞(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以及由這些疾病引起的慢性腎功能衰退——尿毒癥之較輕者)等。臨床表現具有(1)眩暈耳鳴;(2)腰膝酸軟;(3)五心煩熱;(4)顏面或四肢浮腫;(5)舌淡紅少苔或無苔;(6)脈細數。六項中具有三項以上者,即可確診應用。 [用法] 先將諸藥加入清水,以能浸沒上藥為度,浸泡半小時左右,用文火煎煮半小時至40分鐘,濾汁。共煎兩次,藥液混勻,均分兩次,早晚各服一次。病重者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 [方解] 該方在經方豬苓湯合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理研究化裁而來。豬苓湯以生地易阿膠,則滋陰作用強,活血散瘀而無阿膠滋膩之弊。《本草疏注》謂生地「乃補腎之要藥,養陰血之上品」。合旱蓮草、山萸肉、桑寄生、懷牛膝以滋補肝腎之陰,滋陰而不助濕,且旱蓮草又可涼血止血,山萸肉澀精利尿,桑寄生、懷牛膝具利小便、利腰膝等作用,養血滋陰,平補腎精,以治其本。又可助茯苓、澤瀉、豬苓滲利水濕,開通水道,使水邪外排。丹皮、益母草,活血涼血,既可散瘀,又可清熱,益母草還具有利尿除濕之功,配合生地、旱蓮草,散瘀而無傷血之虞。伍豬苓、茯苓、澤瀉等利濕而具散結之功,合小葉石葦、白茅根,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涼而不寒,自無凝滯結聚之憂。妙在黃耆一味,既可補脾益氣,健中促運,又可伍生地等生血補虛,暗合補血湯之意;配澤瀉、茯苓等開通水路,利尿排濁;合益母草、丹皮等補氣活血,推血循行,周流不息;佐寄生、懷牛膝,外調肝氣,以降眩暈,誠可謂一舉而多得。全方合用,共奏滋補腎陰,利濕清熱,益氣化瘀之功。 [加減] 兼見小便澀痛、灼熱、腰痛、少腹脹滿者,可加滑石15克、金錢草30克以上,量小則作用不大;兼見頭脹痛、面烘熱、心煩少寐、血壓偏高者,可酌加鉤籐、天麻、石決明等,並重用桑寄生20克以上;血尿頑固者,仍用阿膠,並加用炒蒲黃、仙鶴草、大小薊等。實驗證明,茅根等具有明顯的利尿、抗感染的作用;黃耆煎劑給大鼠皮下注射或麻醉犬靜脈注射均有利尿作用,對腎炎蛋白尿定量有顯著降低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擴張作用,可降低血壓,對小鼠有強壯作用等,證明了本方組成藥物的科學性。 [按語] 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衰等病,病程較長,久病傷正,故以正虛為主要矛盾。據臨床觀察,慢性腎炎隨著病程遷延和病情加重,多有一個由陽虛向陰虛的轉變過程。此概因久用溫燥、滲利之品,或西藥之激素、免疫抑制劑的長期、大量應用;或濕遏日久,化熱傷陰;或腎水不化陰津而溢於肌表等等,皆可導致陰精虧虛。此類患者相當常見,由此可知,腎陰虛是慢性腎炎病變中一個重要的病機。而慢性腎盂腎炎,由於熱邪久羈耗陰,故臨床腎陰虛而水停者居多。因而在治療之時,滋補腎陰、清利濕熱之大法就顯得特別重要. 水腫遷延日久,壅塞氣機,氣行不暢;或久而氣傷,無力推血,血行緩慢;久而瘀滯,而致絡阻血瘀。血瘀既成,「血不利則為水」,水瘀交阻,復傷腎陰,形成惡性因果循環,導致病情日益危重。因此,血瘀亦為本病發病過程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確立大法,益氣和血,必不可少。 對本方運用雄性新西蘭純種大耳白兔進行藥理對照實驗,結果表現,該方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顯著低於對照組(P<0. 01) 全息湯是薛振聲先生所創,並有過治療尿毒症患者的經驗。實踐證明效果良好,早期配合西藥和透析有治癒的可能,對於晚期患者有緩解症狀減少透析次數的作用。 柴胡12克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瓜蔞10克 薤白10克 枳實10克 蒼朮10克 陳皮10克 厚樸10克 白朮10克 茯苓12克 豬苓12克 澤瀉15克 生地10克 丹皮10克 甘草10克 生薑10克 大棗10克 一般加減: 引用自:http://tieba.baidu.com/p/349391574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