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民非人球!!!中央政府應正視遊民問題!
2008/03/10 11:11:28瀏覽3144|回應0|推薦5

遊民越聚越多,隨之而來的髒亂、醫療、治安等問題怎麼解決?如何進一步整合警政、社政、醫療和勞政系統,建立一套有效的遊民輔導管理制度,正嚴厲挑戰政府的施政能力。

長期關心遊民議題的市議員王鴻薇直言,針對遊民集中在火車站地下停車場問題,中央和北市府雖組成聯合小組因應處理,「但半年過去了,實在看不出有什麼成效。」她質疑,難道火車站遊民要永遠當人球,台北最大交通輻輳點就這麼奉送給遊民當免費居所?

外地遊民 湧入北市

北市社會局長師豫玲表示,去年已編列近3千萬元經費推動遊民服務,但外縣市民眾持續湧入北市變成遊民,不斷消耗市內社福預算,已造成嚴重社福資源分配問題。

面對越來越多被裁員者因頓失生計,而淪落火車站、艋舺公園的「遊民化」趨勢,師豫玲認為,在提供福利與協助就業上齊頭並進,不僅是地方政府責任,更需要中央擬定完整政策與配套措施。否則就算把遊民趕出北市,他們依舊會遷往其他縣市落腳,問題只會更加擴散。

沒路倒 就沒有紀錄

雖說中央政府無法卸責,但觀察北市社會局目前的作法並不完善,統計資料也相當粗糙,難以令人信服。單就遊民總數而言,社會局社工科僅有警方通報的路倒個案數量;換言之,就算長期在車站、公園遊蕩,但只要「還沒路倒」,就不會納入紀錄。

對於遊民的成因、年齡分布、趨勢特性,以及遊民收容中心的個案安置時間長短、滯留原因等等,也都一概付之闕如,遊民業務就像是黑盒子,遑論要提出有效解決之道。

世新大學社發所遊民工作坊負責人陳大衛直指,目前的遊民輔導政策問題重重,不僅收容單位不足,也缺乏必要的分級鼓勵制度,在為德不卒的行政體制下,反而導致許多遊民嘗試就業後,發覺比打零工還不划算,寧可再流落街頭,往後就算運用再多社會資源,也很難說服他們再返回一般職場。

提供住宅 鼓勵工作

台大社工所教授鄭麗珍認為,提供完備的住宅政策才是有效協助遊民的關鍵。以美國為例,政府提供不同層級的房舍給有工作意願的遊民,只要一段時間工作表現穩定,就可向上搬遷到水準較好的房子,讓肯改變的遊民逐步回歸主流社會。台灣「寸土寸金」,或許沒能如法炮製,但政府可朝此方向思考或擬定類似措施,給遊民脫離街頭的機會。

陳大衛也指出,政府就算不能提供分級住宅,也應該退而求其次,設置足夠的收容所。以擁有700萬人口的香港而言,就有10個以上收容中心,台北市約260萬人,卻只有2個遊民收容所,其中一個設在台北縣,根本「遠水救不了近火」。

中正、萬華區市議員侯冠群認為,或可仿效部分國家作法,適度開放閒置的「蚊子地下道」,在特定季節或時間供遊民使用,解決他們在街上睡得橫七豎八的問題。

王鴻薇建議,要解決遊民問題,市府應擬定清楚的短、中、長期政策,對症下藥才可能獲得解決方式。例如短期內應利用寒流結束前,遊民集中安置時,進行全面清查、資料建檔工作,並提供中央和地方,以及市府內部社會、勞工、衛生等不同部門對遊民資料的分享機制。

中長期策略應檢討現有人力編制、經費預算、相關法規有無不足;讓遊民輔導管理措施趨於法制化,公部門一時無法做到的,也可透過和民間社福團體合作等方式來迎戰遊民問題。

每個進步的城市都有遊民問題,遊民已被普遍視為不可能根絕的社會現象。然而遊民的產生就像一具「社會溫度計」,具體而微呈現出社會個人、人際、家庭、甚至整個社福、就業、公衛體系上出了問題;如何建立一套更有效、完備的處理機制,台北市顯然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系列完)

2008-03-09/聯合報/C2/北市要聞】記者楊芷茜、詹三源/專題報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2006&aid=168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