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恐龍遇見佛… 迸出銅雕新創意
2016-04-11 11:21:17 經濟日報 文/徐碧華
《掌握乾坤/施無畏》滄龍頭草圖。 圖/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分享
如果你覺得去年的長毛象牙很壯觀,那今(2016)年一定不會失望,「去年的主角是象,今年的主角是龍。去年的大件化石圖騰銅雕在今年算是中小型的。」負責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布展的童勝和說。
ART今年還是在台北世貿三館展出,4月22日至25日登場。展覽作品來自全球47國、315位藝術家,高達3,000件,立體雕塑是看點。
最大件的化石是滄龍。不是整隻滄龍,而是一顆滄龍頭。有多大?不計銅雕,單是那顆頭,頭骨長206公分、寬168 公分。依頭的大小推估,這隻滄龍應該有15公尺長。
搬動滄龍頭是大工程,「進電梯後,距離上面的頂不到5公分。」童勝和解釋,這要專業人士才能搬動,搬的時候底下墊厚被子慢慢用拖的移動。
《掌握乾坤/施無畏》純信龍草圖、《掌握乾坤/帝王至尊》。 圖/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分享
結合佛手作品 體現菩薩慈悲
它出土於摩洛哥,出土時是一堆散落的骨頭,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那是什麼骸骨。專家把骨頭清理出來,在一塊板上拼好。作品不是一顆立體的頭,比較像一個切面,骨頭是排列好在一塊板上,童勝和補充說,「牙齒全都在,甚至還看得到尚在生長的小牙。」板上偏黃色的泥土是出土的泥土,儘量維持它出土的樣貌。
「看過《侏儸紀世界》對滄龍應該不陌生。」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斐玟擔任解說員,她說:「影片最後,只見暴龍和迅猛龍聯手對抗帝王暴龍,並將牠推到了樂園的瀉湖邊,正當牠準備反擊時,有一隻巨獸從水面跳出,一口把牠拖入水裹,那巨獸就是滄龍。」滄龍活躍於白堊紀、被稱為「海中霸王」。完整的大型滄龍頭化石出土數量不多,台灣只有台中國立科學博物館收藏一件。
這麼大的物件,要如何結合雕塑,成為一件藝術品?ART的藝術總監李善單決定以佛手來擁抱滄龍,象徵即便是這般凶猛的巨獸,也受到佛菩薩的呵護。
但是,佛手支撐得住長毛象牙,卻不容易支撐滄龍巨獸。解決難題就是創意所在,於是這次的化石銅雕多了中國的雲紋。童勝和說,「多了雲紋就多了很多變化。化石、佛手、圖騰加上雲紋,四者能完美的搭配就是挑戰所在。」
藝術家童勝和 圖/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分享
這件滄龍頭化石作品被取名為《掌握乾坤/施無畏》,至截稿時,作品尚未完成,只能看到草圖。
若論難得稀有,當屬一件純信龍的化石,作品被命名為《掌握乾坤/龍征天下》。化石呈盤龍姿勢,相當具藝術性,從脖子、脊椎、尾巴甚至到每一根腹肋骨都非常完整。
李善單以三大稀有來形容,他指出,純信龍化石本身就很稀有,腹肋稀有,龍珠更獨一無二。
ART行銷總監劉梅婷說,目前世上只挖掘出三隻純信龍的化石,這隻不只保存完整,還「龍珠藏腹」,肚子裏有東西,現在還不知道那是什麼,不能確定是外力擠壓到純信龍的腹部,還是牠本來就有的。
純信龍生存於三疊紀,是早期從陸地轉向海中生活的動物。牠有長長的脖子和鰭狀肢,學者以這兩大特徵認定牠是蛇頸龍的祖先。今年的化石銅雕還有去年就出現的彩斑菊石,而且比去年的還要「大」,童勝和說,去年的彩斑菊石全部賣完了,今年加拿大的清修團體給李教授優先權,「讓我們先選。很棒的都被我們選走了」。
藝術家李善單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分享
荷蘭大師參展 描述人與動物
瑪馨玲三人組今年也挑戰立體作品,王馨薇說:「先有拍品,再來想創作。」英國柴契爾夫人到中國訪問時,有人送了她一組瑪瑙做的中國樂器,拍品就是這組樂器,總共20件。她們設計出柴契爾夫人的各種姿勢,與樂器結合。
大會看到畫作時點點頭,但總監一知道定價,她們就挨罵了。「我們沒有把拍品價格算進去,還是訂1號4,800元。」王馨薇在預展時透露。預展時已掛出二張,來不及改定價了。
荷蘭的雕塑大師Peter H. Harskamp今年也有數件雕塑參展,這一屆預定親自來台北看看。他以大塊狀幾何圖形描述人和動物,雕塑和畫作在台灣已擁有固定粉絲,歷屆作品幾乎都在貴賓之夜就接近完售。
童勝和說,大會很早就邀他來台,前幾年他捨不得離開老狗。他的狗去世了,所以,今年可以來。一般而言,雕塑是可以摸的,可以去感受它的觸感,Peter的雕塑與人尤其親近,會讓人想摸一摸。
(轉載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