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2008/03/26 00:27:23瀏覽666|回應0|推薦27

 

自由那裏找? 是外在的條件讓你動彈不得? 還是你自己才是自己的原因呢? 是否是你自己將自己給捆綁, 將自己給上了鎖, 但卻徨然不知?  原因是出在你看不到自己, 只能看到自己的身外. 

 

這是我們常常犯的毛病, 常會歸咎於別人或者是外在的環境. 怪老婆不好, 很霸道, 但是為了孩子沒法只好將就跟她過.  怪老公不好, 沒賺多一點錢讓自己不用那麼辛苦的工作. 怪婆婆不好, 管太多, 太八古, 讓自己沒法呼吸. 怪這個, 怪那個, 你卻從來沒有怪過自己, 甚至懷疑過自己. 有嗎? 如果有, 那麼就要替你高興了. 因為你開始就有了希望找到解放的辦法. 如果你將原因永遠歸在於外在和他人身上, 那麼很可悲地, 你將會永遠地在抱怨, 而且在永無止境地抱怨中過完一生. 留下的只有嘆息.

 

Atisha 佛主說: 透過Examination (檢視) Investigation (探究) 兩個步驟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You should find freedom by means of both examination and investigation.

 

Examination 是第一步要做的. 就是得保持警覺心. 也就是要時時觀看自己在想些什麼. 我們頭腦中的思緒就像是川流不斷的車流, 一個接著一個. 有太多太多的想法跑出來, 有太多太多的欲望, 有太多太多的夢想 你必須要好好觀看它們, 一個也不能讓它就這樣無心地流掉.

 

然後久而久之, 你就會發現相同的想法, 相同的情緒, 或是….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如果你常常容易生氣, 一會就會發火. 透過 Examination 只能讓你看到自己的怒火的燃起與熄滅. 唯有 Investigation (這是第二步) 才能讓你找到自己容易發火的根本原因.  這怒火的根本是打從那而而來.

 

或許你會透過Investigation(探究), 發現你的怒火常常只是一種掩藏的方式 ,掩藏自己的脆弱 . 也或許是因為自己的自我太強烈, 當它被人碰傷時, 你感到傷害. 因此而觸發了你的怒火. 如果是你的自我太強烈, 你是很難發現問題的根本的. 因為你更本不會承認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你會讓它掩埋, 不露痕跡.

 

讀到這裏, 不由得會心一笑. ! 我老公就是這樣的人, 常愛發火(只在家人面前). 當他前幾天又向我發火的時後, 我關起了門靜靜地坐在床上, 心裏有些亂 ,更有些傷心, 隨手翻起大師的書, 當這些話浮在我的面前, 我開始安靜了下來. 自己笑了一下. 原來這個老頑固, 就是自我太強, 凡事要我聽他的, 照他的樣子去做.(相當大男人主義的男人)  我想想現在是不可能讓這頭正在生氣的獅子能夠安靜下來去讀大師這篇文章. 讓他自己能夠看到自己. 但是可幸的是上主馬上給了我開悟, 讓我看到了問題的本身. 基於老夫老妻的交情, 心中原諒了他. 打算等他心情好的時後再給他讀.  我哼著歌出來, 鬱悶的心情走了一大半. 開始和孩子們說話開玩笑. 他看我沒生氣也無法再動氣. 但是還是得擺出一付他是對的老大的樣子. 不跟我說話. 但卻跑去廚房為我煮好吃的去了. 這是他一慣的一種靜默的道歉方式.

 

 

大師說: “First find out your main characteristic. And each person has a main characteristic- it may be greed, it may be anger, it may be sex, jealousy, it may be something else. Find out which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which is the center around which all your thoughts and moods move. If you can find the center, you have found the root.”     

 

首先你必須要發覺自己主要的性格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主要的性格. 有些人的貪念很深, 有些人容易生氣, 有些人喜歡縱慾, 又有些人容易忌妒他人費些心去發覺自己是怎樣的. 因為你所有的想法, 心情甚至作法都是圍繞著你的主要性格在轉. 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中心點, 你就發現了自己的根, 所有原因的根源 .

 

所以也並不是要把所有的過錯都往自己身上推, 也可以透過這兩種觀察法讓我們更能了解對方, 進而諒解, 進而找到解決的方法. 這也是一種自我的解放  是不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ktbp&aid=1726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