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旅程開始與結束
2007/04/20 16:28:59瀏覽641|回應0|推薦8

    如果要問我面對死亡會不會恐懼?或許是因為我很清楚,死亡不過是這段生命旅程的結束跟另一個旅程的開始,再加上自己是一個佛教徒,所以對於死亡這件事並不是那麼恐懼。即使有所恐懼,是因為有些事情掛在心上,就是一些自己還未能完成的事,像是學業、弘法事業等等,雖然會有所遺憾,但也是不會太掛礙,我會把它放到下輩子再完成它。至於我的家人,我覺得人各有命,擔心也沒有用,她們會好好的活下去,我會在我有生之年讓她們放心,不要擔心我

    本來我的想法應該大家都很害怕的吧!不過當訪談完的結果竟然是不一樣的,這次我所訪問的11個人中,只有4位是會害怕跟恐懼死亡,另有6位並不害怕死亡,會害怕的理由大都覺得不知道死後會到哪裡去?對於死後的一切一無所知,會擔心家人,會怕自己還沒有成就的時候就離開人世等等。

    人必有一死,不過他是無神論的人,他相信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觀念(不過他應該是有信教的猶太人),神話已然啟蒙,啟蒙退化為神話。人在傳統和現代的辯證關係下,可能會走上不歸路,如果人對生態對自然不尊重,那麼活著也只是加速對這世界的破壞,理性很多時候是展現了野蠻的一面,如果人類均以「自我保存」原則而傷害自然,那麼人類其實是奧迪修斯殘暴的縮影。活著的時候規範自己,他基本上對死亡無所懼,畢竟只是存在於社會中的其中一個人。那麼他覺得活著可能是不必要的,人存在的價值可能存在對自然的傷害,他比較有那種法蘭克福學派的憂鬱。他覺得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如果要花時間恐懼,那麼他會想到這些恐懼是誰塑造的?是媒體嗎?是政治嗎?是社會灌輸的嗎?人終究會死,他不會想要活得長命百歲,他覺得最重要是過程中得到什麼意義?不過,他選擇面對人生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做好當下就好,長壽、健康等等,對他來說,如果讓他只活50歲,但能夠給他寫出一部很棒的作品,我會這樣選擇活50歲。他不覺得尊重生命就一定是要「活著」,而是生命有所價值,他的生命有所價值的話,這算是他對自己的生命的負責,對他來說又算是尊重。

    有兩位不約而同的都受到莊子的影響,認為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沒有什麼好害怕的,這兩位分別是16跟17歲的中學生。16歲的這位小朋友說他在6、7歲就想過這個問題,他覺得這是小孩子愛亂想。他記得那時候他想得很恐怖,還想著想著就哭了起來,他想:糟了,那裡(地獄)似乎很黑,又什麼人也再見不到,怎麼辦呢?他覺得是小時候白癡的想法,現在覺得很可笑。

    我在訪問中有兩位朋友都是佛教徒,是青年會的青年,她們也不害怕死亡,都認為生跟死是很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該懼怕些什麼?其中有1位是護士,她已經看太多這種生死別離的事,也不覺得有什麼好害怕的

還有1位是幼教師,她之前是做護士的,後來才轉到幼教界做老師,所以她對於死亡這件事覺得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她認為“死亡”這兩個字,對她而言是沒有壓力的,她覺得並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這是一個均衡性的問題。當機器使用過久時,總是需要汰換掉,更何況是人這個不堪一擊的肉體。

    另外有1位是視情況而定,如果他還有現在的心頭大願未了,他會恐懼。說“未完成心願就會怕死”,是因為還未經歷生死之間,只說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但他現在知覺的只有這麼多。只不過有時看到生死景象時會這樣想,“有生必有死,自然不過”,他會接受死,但心中會有不甘,不甘為何這麼早就…,可是還有很多事未做的。

    所以當我訪談完之後,我覺得害不害怕死亡,並無關乎年紀的大小、學歷、性別、工作,而是在於他的生活文化背景,跟他所接觸的事物、經歷有關。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klfks&aid=90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