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得6-其他文化中的美感經驗
2011/10/19 07:11:40瀏覽174|回應0|推薦2

 在這章,作者更深入的解析美感經驗,他認為語言雖然可以提供一個對於文化認識的指標,但是否就能成為主要的指標?作者更提出一些已經失傳的文化中的出土文物,這些文物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但真的可以如實了解作者看待形式的態度嗎?有些東西一看就知道它已經超出它原本的用途,這些非工具性的形式指出相關社會對美感的關照。而有些形式的工具性在宗教裡是具有儀式性,不見得有實用性,然而光靠這些就能斷定某些形式的詮釋就是非工具性嗎?這樣的判別是否合理?



 作者進而推論:我們只能依美感意圖來解釋非工具性的形式,因為如果對於相關社會的成員沒有意義的話,為什麼要這樣做?而另一個層面的解釋是政治權力的象徵,唯有出現這些形式,才能表徵在這個團體中的地位及領導的事實。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由,這些物品是維繫著家族成員認同祖先的記憶,以及代代相傳,並讓成員之間能團結與合作的作用。



 從以上的作者觀點,筆者再推展出一些思考方向,如果需要靠這些物品才能彰顯地位、權力,或是認同家族所傳承下來的記憶,那會不會太過於依賴?也顯得人們對於自己太沒有自信,如果這些東西都不存在的話,那是否意味著一切都將是子虛烏有呢?那是否就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呢?筆者認為那些有成就的人,絕不會是因為得到某些象徵著成就的物品就能成就。換句話說,這些東西或許可以帶給人們有些鼓舞的作用,但成就絕對是努力中得來的,是靠自身的努力所得到的,也不會認為他的成功是需要靠這些物品才能傳承給後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klfks&aid=575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