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25 16:05:29瀏覽300|回應0|推薦1 | |
從來沒想過會再回到教保領域,打從高職畢業之後,只有兩次有短暫的在這個領域工作過。 一個是智障協進會的學前輔導員,另一個是幼稚園助教。 學前輔導員,主要是輔助12歲以下身心障礙生的生活作息,跟我現在所從事的是一樣的性質跟內容,就是協助身心障礙生練習生活技能,如走路、運動、吃飯等等,唯一不同的,一個是日照中心,另一個則是教養院,院生都是長期住在裡面,對象是40歲以上的身心障礙生。 二十年前的環境,對於身心障礙生有著各種的歧視與誤解,能夠接受並讓他們接受正確的教育的也不多,所以在當時,12歲以下的學員並不多,我記得只有三個還是四個學員。 這幾個學員,都是多重障礙的,包括有智能不足加過動、腦痲加過動的、過動加自閉的,還有智能不足加重度腦麻兒等。 幼稚園助教,就是協助班級老師進行上課、活動等各種學校課程。 教保員的工作不只是照護院生的作息,還要觀察院生的情況,並記錄下來,除了這些,還要針對每個院生設計個別的課程,寫教案。 每一層樓是依照院生年齡、功能性高低,及其配合度來分班分層,所以每一層樓的狀況都會不太相同。 第一天就把其中一班八位院生分配給我管理,小組長跟我說,要記好這八位院生的個別特性,他們每個人的生活日誌跟一些管理記錄都要我處理。 當然一開始不是讓我單獨帶這些院生,而是先跟在旁邊觀察並學習。 我們的工作內容大概有:帶院生到教室進行課程或代工工作分配跟進行、中午跟下午協助院生吃飯、洗澡。 平常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頂多就是院生間的爭吵或打架,或者院生有發生意外、生病這些事情。 院生都有其固著性,要改變都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輔導,通常院生間的紛爭都聽聽就好,除非有特別嚴重的狀況,如受傷,或影響整個作息,但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將其隔開,然後個別勸導、處置。 來工作兩個星期,一直在想一件事,這些院生都是已經有年紀的,生活習慣已固定,可以改變的其實有限,那教化的意義在哪? 現在已經不比當年我當學前輔導員的那種環境,相對於接受身心障礙生的比例大幅提高,當然對於他們的福利就會更重視,這是一個趨勢。 雖然是改變有限,就不能因為這樣就放任不管,我想,這是一個教育者該有的態度吧! 雖說工作有三個月的觀察期,工作的主管時時都在考核,我自己不也正在評估狀況,心中有很多的拉扯跟想法。 一是因為之前信用卡債的銀行開始動作在扣我薪水,雖然還沒扣到,但讓我很不爽,這件事是要處理,只是在工作,常常為了這個問題請假,也覺得很麻煩。 第二個是假日需要輪值,本來是想把兒子帶到工作地方,後來上班之後覺得是不太方便,是需要托給保姆,只不過假日保姆是否能接?這是一個問題。 第三便是遲到的問題,我的目前狀況還不是很穩定,在調適作息上還需要一段時日,不知道能不能反轉習性?我實在沒把握。 第四是早出晚歸,兒子幾乎都是第一個到校,又是最晚離開,縱然兒子目前沒有太大的反彈,日子久了總是個問題。 最後便是工作的狀況還在適應,即使目前覺得自己都還能勝任,以及整個工作的制度,處在觀察期中跟正式的工作一定有很多的差距,總是會有種自己無法勝任的恐懼,雖然大家都很好。 這工作談不上喜不喜歡,卻也不討厭,實際的工作幾天下來,或許是該認真思考一下的。 我是的確要再想想,這份工作,是否想要繼續做下去?會需要一點時間思考的。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