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行的靈魂_奇士勞斯基《雙面薇若妮卡》
2016/05/01 13:00:48瀏覽1754|回應0|推薦15

接觸奇士勞斯基的電影,是從「三色」系列(藍色情挑、白色情迷、紅色情深)開始,後來大學時才看了他更早的作品《雙面薇若妮卡》(1991)。當時只覺得奇士勞斯基在《雙面薇若妮卡》裡的敘事很玄;事隔二十年再看一次修復版,我才明白他想表達更深遠的意涵:我們都有另個時空平行的自己,這是我們不覺得孤單的原因。

兩個薇諾妮卡,同樣愛好音樂,一個在波蘭,一個在法國;她痛,她也痛;她傷心,她也難過;波蘭的她心肌梗塞死了,法國的她有著莫名的悲傷;但是隱隱中,她們都有一種直覺:「好像有個人在哪,那是一種愛,我不孤單。」

以新時代賽斯的觀點來看,這是平行的世界,也是靈魂的本質,一個決定下去,當下已經創造出很多可能性。不只《雙面薇若妮卡》,1998年葛妮絲派特洛主演的《雙面情人》、1999年德國電影《蘿拉快跑》,都是在談「一個決定之後的不同發展」;《蘿拉快跑》用的是電玩概念,跑錯了、死掉、重來,電玩可以破除線性時間思考,我們也在虛擬中接受非直線的多種可能性;然而回到現實生活,真實如何虛擬?

不論是《雙面薇若妮卡》、《雙面情人》或是《蘿拉快跑》,在那個決定分野的當口,就是真實,之後的殊途,也是各別的真實;換句話說,你以為的真實,在另個平行時空看來,或許才是虛擬。如此,我們如何能據此肉體宣告何謂真實?

這些都是靈魂的不同分支,都是真實存在,但這也遠遠超過理性所能解釋的範圍。奇士勞斯基早在近三十年前(甚或更早)就在探討的問題,並化為電影創作。他在《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一書裡談到《雙面薇若妮卡》時明言:

片子在討論感性、預感和人際關係,全是非理性的東西,(影片)很難命名,把它們拍成電影也很困難。倘若我說得太露骨,神秘感就消失;倘若我說得太含糊,又沒人看得懂。……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電影,因為女人對事物的感覺比較清晰,有比較多的預感與直覺。

有趣的是,在甄選演員過程裡,奇士勞斯基為了不讓試鏡或者面談的演員太過緊張,他會跟演員們先聊聊彼此前一晚的夢境,「我想真的認識他們,不單只是知道他們的長相及技巧而已。因此我們的談話內容常會帶領我們走進不可預期、充滿興味的領域之中」。

或許我們可以用藝術創作來合理化奇士勞斯基這樣的「人性」溝通,但我深信「理性外」始終是他一直想探索的區塊,從《不絕之路》、一路到《藍色情挑》與《紅色情深》,總是縈繞著靈魂與神秘的主題。

過去,我把這一塊視為心證,全都推入不可說的領域;今年重新再看我奇士勞斯基幾部修復版的作品,才明白他在堅持創作某些想法背後的柔軟與寬廣,也是對生命的體諒與包容。以前就一直很喜歡他,但說不上來為什麼,一度以為被他最好的音樂搭擋普瑞斯納勾走,現在才明白,他的感性與彈性才是吸引我的主因。

也都是從奇士勞斯基的作品裡,讓茱麗葉畢諾西與伊蓮雅各成為我心中最喜愛女星。我的英文名字Irene,就是因為伊蓮雅各(Irene Jacob)而來。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tchirene&aid=5524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