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9 01:29:19瀏覽3268|回應3|推薦28 | |
本文轉載自 trebleclef 【淚光閃閃推薦:被俘虜的人生】
就算我很喜歡看電影,也從來沒想過要自己拍。 當心怡說,她參加了拍攝紀錄片的課程,成果展會放映自己拍的片子時,我不禁感到佩服。不過在這時期,我對拍片所會遇到的艱困很難想像,只覺得導演需要無與倫比的理性與感性:不但得有想法,更要有付諸實現的能力。但想歸想,確切到底是怎樣的辛苦,如果不是心怡,我不會知道。 拍片期間,我們斷斷續續討論著。疲於奔命、設備燒錢、上班的時候很累… 為了拍片,心怡過了好幾個月沒有休假的日子。蠟燭兩頭燒的精疲力竭,那種一直被時間追著跑的感覺,我也有類似的經歷。想停下來的念頭可以竄出,卻很清楚絕對不能付諸實行…驅使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究竟是哪裡來的,回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心怡應該也是像這樣自虐吧,才能生出這麼一部作品來。 就算是在刻苦環境下拍片,必要的支出還是省不得。買了一台新的DV,帶子、硬碟…哩哩扣扣的花費,心怡雖然沒有提過,但我想這些肯定壓縮了她日常的開銷。講錢或許太俗氣,但沒錢的確什麼也做不了,要怎麼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相信她比我有更深的體會。 直到製作後期我才知道,拍片原來有這麼多要克服的難處。畫面的「捨」與「得」、剪片的設備、背景音樂、字幕…無一不惱人至深,像光是尋找適合且不必花錢的音樂,就可以花掉好多時間。心怡告訴我什麼是「CC授權」,問我哪首曲子比較搭配(這點我們取得了共識)。雖然拍片的是她,但我也收穫不少。 就在某天,我終於收到了心怡初步完成的作品,並受委託要挑出字幕裡的錯字。 隔天她就要最後確認了,可我家裡的電腦偏偏這時候壞掉,試了一陣還是不行,只好先睡了。醒來已經是凌晨3點多吧,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用DVD player開啟,結果竟然可以! 就這樣,我一個人在客廳看著《被俘虜的人生》。看完5點多,馬上傳了封簡訊給心怡,怕她已經出發去剪片,來不及更改我發現的錯字。她接到簡訊後即刻打電話來,先把正事:字幕的事情說完,才跟她說我看完這部片的感覺。 (拉拉雜雜講了這麼多,以下終於有雷,慎入!) 在台灣有一小群外省老兵,是國共內戰時被國民黨俘虜的共產黨員。民國三十八年,在古寧頭大戰慘敗的陳書言,就是其中之一。過了六十年,他仍不敢公開自己曾是共軍的身分……(本段來自影片內容簡介) 陳書言就是心怡的父親,她用鏡頭去紀錄他的人生,紀錄自己那傷痕累累的父親,以及絕對稱不上和美幸福的家庭。 照她的說法,這是「扒糞」。依我看,不管用什麼詞彙都好,在她初試啼聲的作品中,我見到了赤裸裸的,有關戰爭的無奈與人性的脆弱。那力道,那深度,給我的感動與心靈的洗滌,不亞於我所看過的任何一部戰爭相關片。 沒有這個台灣海峽這個水,我,不可能在台灣的啦! 就是這麼一道水,擋了我一輩子! 陳書言自述,他是陳家「流落」到台灣的子弟。戰爭期間的恐懼,戰後至今的擔心受怕,沒有一樣少過。不相信命運的他,在他心裡怎麼解釋回不了家的原因?被戰爭徹底摧毀過的心,傷痕累累,又能向誰討公道? 前半生的顛沛流離,後半輩子的暴躁孤僻,一生的日子都大大背離了自己的期望。受戰爭蹂躪的陳書言值得同情,但身為家暴施暴者的他,受暴者的家人又該如何評價? 我的爸爸是金門人,古寧頭大戰時,我爸他還是小孩子,只記得大家一起躲在防空洞裡,不能隨便跑出去。我從來都沒想過,可以認識古寧頭大戰裡的一位「共產黨員」(雖然是透過影片認識的)。 單方面的歷史也是歷史,但總是少了點什麼。心怡的這部片子,在我看來,補起了另一面,讓歷史不再有一面倒的缺憾。(也許補得不多,那又如何。) 人與人之間,互相傷害倒是容易,和解卻往往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欣喜的是,在片子裡,我看到了融冰的開端。
【榮光眷影】紀錄片研習成果展訊息 播映時間:2008年8月30、31日 ﹝星期六、日﹞ 地 點:台北市誠品書店(敦南店)地下二樓視聽室 本次影展活動 全程免費 歡迎自由進場入座 影片準時播映 http://amtfilm.blogspot.com/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