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7 22:20:52瀏覽4171|回應1|推薦5 | |
第二章 六度萬行法之探索 一、布施度慳貪 在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的過程中,所流傳下來的佛法裡面,《大般若經》總共有六百卷之多,《金剛經》是其中的菁華,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是《金剛經》的縮影,所談的都是「心」的實踐的問題。 因此,在還沒有真正進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文之前,必須對六度萬行法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因為此六法,將是成就我們實踐究竟自利利他之大法,到達涅槃之彼岸的具體方法。 一般宗教上對於六度萬行法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和說法,在實踐上,也有其先後順序、次第、層次之分,依序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但事實上,這六度萬行法應該都是一體的,相輔相成的,同時並進的,沒有所謂先布施之後再持戒,持戒到了一定的功夫,才來忍辱,忍辱之後,才能開始精進、禪定,進而獲得偉大的智慧。若太執著於此,恐怕就會陷入文字障中了。 這是當初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研討六度萬行法,請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之後,看到幾位同學對於是先持戒或是先布施有所疑問時,後學把自己的看法提出來供大家參考的過程。 其實,我自己很喜歡這樣教學相長的研討方式,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無形中也是在不斷的刺激、下指令,將這道頻率發射進入靈魂的記憶智慧寶庫之中,喚醒靈魂的記憶,啟發內在潛能與智慧。 因此,未來在這本書中,將有某些是以對話或問答實錄方式出現的內容,讓諸位前賢有如穿越時空、親歷其境,一起對話、交流、研討的感覺。而後學也希望諸位前賢在研讀這本書時,能像在習練生活禪的「讀書心法」一樣,隨時保持身心靈的鬆、柔、慢、靜、自然柔圓,隨著文字般若進入當時的時空、意境之中,同時在面對書中所提的問題,或在研讀的過程中,內心有所疑惑或觸動時,也能嘗試著下指令進入自己的靈魂記憶智慧寶庫之中,或直接進入無極天界磁場的「無極電腦」裡搜尋所要的答案,藉由不斷的學習、刺激、修正、下指令,內在潛能與智慧也將不斷的增長。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嚐這六種波羅蜜的滋味。首先,請後學的同學們先說說他們對於「布施」的看法。 「我認為持戒以前應該先布施,然後才開始持戒,不過它當然也應該是同時並行的。在一個人還沒有入門修行,正式受戒之前,就應該先學會布施。」「布施最普遍的說法,大概是所謂的三施,也就是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不過我認為布施最主要的一個重點是:不是布施的布施,才是布施。」(同學答) 「其實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布施,簡單舉一個例子,今天當我們看到一位女孩子,我們告訴她:『妳今天很漂亮!』其實,這就是一種舌的布施、言語的布施了。」(同學答) 「最高層次的布施,就是『無住相』布施。它沒有所施之人,所施之物,也沒有施捨及被施捨的人,它完全是一體的。」「我本身覺得布施一定要強調功德,因為就高層次的人而言,當他三輪體空之後,他的身、口、意都可以布施。當然在布施之下,他很喜悅,大家也很喜悅,無所求的布施固然不錯,但就低層次的人而言,應該要有所求的布施,也就是『有住相』布施。因為這個時候他的福德回過來滋潤他的身心,可以使他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且就低層次的人而言,有所求的布施,使他更容易專心的去貢獻自己。而在貢獻的過程中,當他慢慢的體驗到三輪體空時,自然會漸漸的成長至無所求的布施。所以一般在持經唸佛時都要迴向,就是因為當他有所求的時候,容易專心,而在無所求的時候,或許就心想:『好吧!既是無所求、無所得,就隨便唸唸了!』這是一般層次、次第較低的靈修者的心態,慢慢的當他提升到三輪體空時,自然而然的身、口、意都能隨心布施了。」(同學答)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