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0/15 19:40:20瀏覽2990|回應0|推薦29 | |
閒閒來讀冊(二):《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撰文/魏世賢
前言 《紅樓夢》,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首,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作者曹雪芹根據曹家的繁華舊夢,企圖建構他的理想世界,而這理想世界即是書中的「大觀園」,然而這無憂無慮的桃花源,最終卻被現實世界所摧毀。《紅樓夢》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作者對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表達強烈的憤恨和控訴。 余英時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一書中,將曹雪芹寫《紅樓夢》的企圖分析得十分透澈,重點情節梳理如下,以饗讀者。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創造了兩個鮮明而對比的世界—理想(烏托邦)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亦即大觀園的世界和大觀園之外的世界。作者曾用「清」與「濁」,「情」與「淫」,「真」與「假」做為這兩個世界的區別。 大觀園是作者幻化出的一個蜃樓樂園,是一個把女兒們和外面世界隔絕的一所園子,希望女兒們在裏面,過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齷齪氣味。最好女兒們永遠保持她們的青春,不要嫁出去。 第五回描述賈寶玉隨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見朱欄白石,綠樹清溪,真是人跡希逢,飛塵不到。寶玉在夢中歡喜,想到:『這個去處有趣,我就在這裡過一生,縱然失了家也願意。』」賈寶玉所夢遊的太虛幻境,其實就是後來的大觀園。大觀園不在人間,而在天上;不是現實,而是理想。 大觀園是紅樓夢中的理想世界,在書中主角賈寶玉的心中,它更可以說是唯一有意義的世界。對寶玉和他周圍的一群女孩子來說,大觀園外面世界是等於不存在的,因為大觀園以外的世界只代表骯髒和墮落。 大觀園的現實基址主要是由兩處舊園子合成的:即寧府的會芳園和賈赦住的榮府舊園。賈赦住的舊園和東府的會芳園都是現實世界上最骯髒的所在,曹雪芹雖然創造了一片理想中的淨土,但他深刻地意識到這片淨上其實並不能真正和骯髒的現實世界脫離關係。不但不能脫離關係,這兩個世界並且是永遠密切地糾纏在一起的。
黛玉與妙玉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黛玉葬花」中描述:「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早飯役,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玩。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把樹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書滿地皆是。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那花瓣待在水面,飄飄蕩蕩,竟流出沁芳閘去了。回來只見地下還有許多。寶玉正躊躇間,只聽背後有人說道:『你在這裏作什麼?』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上掛著紗囊,手內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裏。我纔撂了好些在那裏呢。』林黛玉道:『撂在水裹不好。你看這裹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蹧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塚。如今把它掃了,裝在這絹袋裏,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黛玉為什麼要葬花呢?黛玉的意思很明顯,大觀園裹面是乾淨的,但是出了園子就是髒的臭的了。把落花葬在園子裹,讓它們日久隨土而化,這纔能永遠保持清潔。「花」在這裏自然就是園中女孩子們的象徵。 黛玉《葬花吟》:「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花既象徵園中的人物,那麼人物若想保持乾淨、純潔,唯一的途徑便是永駐理想之域,而不到外面的現實世界去。在主觀願望上,曹雪芹所企求的理想世界是永恆,是精神生命的清澈。「黛玉葬花」正是通過形象化的方式把這層意思巧妙地表達了出來。 此外,妙玉是《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之一,是大觀園中極端美麗、博學、聰穎,最有潔癖的人,其結局是賊寇劫了妙玉強迫下海,妙玉不依,被賊寇殺害了。「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這兩句詩不但是妙玉的歸宿,同時也是整個大觀園的歸宿。
理想世界的毀滅 曹雪芹一方面全力創造了一個理想世界,在主觀企求上,他是想要這個世界長駐人間。而另一方面,他又無情地寫出了一個與此對比的現實世界。而現實世界的一切力量則不斷地在摧殘這個理想的世界,直到它完全毀滅為止。 為什麼紅樓夢中的理想世界最後會在現實世界的各種力量的不斷衝擊下歸於幻滅呢?用五彩絲線繡出春宮圖像的繡春囊在大觀園出現正是外面力量入侵的結果。但外面力量之所以能夠打進園子,又顯然有內在的因素,即由理想世界中的「情」招惹出來的。理想世界的「情」誠然是乾淨的,但它也像大觀園中的水一樣,無可避免地要流到外面世界去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紅樓夢的悲劇性格是一開始就被決定的。 曹雪芹用抄家來結束大觀園,抄家在紅樓夢中則象徵毀滅理想世界的一股外在暴力。總結地說,紅樓夢這部小說主要是描寫一個理想世界的興起、發展及其最後的幻滅。但這個理想世界自始就和現實世界是分不開的,在大觀園的整個發展和破敗的過程之中,它也無時不在承受著園外一切骯髒力量的衝擊。乾淨既從骯髒而來,最後又無可奈何地要回到骯髒去,這是紅樓夢的悲劇的中心意義,也是曹雪芹所見到的人世間的最大的悲劇!
生命的缺憾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銜玉而生的賈寶玉便以女媧補天做為開端,女媧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置於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這塊石頭無法實現補天的理想,生命自是有一種缺憾。 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日日承受靈石甘露之惠,卻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這絳珠草為了償還灌溉之恩也下凡去「還情」了,這就是大觀園裡的林黛玉。林黛玉無法和賈寶玉實現現「木石之盟」,最後淚盡人亡,也是理想世界的幻滅,生命中極度的缺憾。
結語 古今中外諸多有志之士不斷建構理想世界的典範,「桃花源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個烏托邦,是陶淵明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希望追求一個平靜和諧的環境而寫的。「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雖迷不得路,卻使讀者心中對這個化外世界充滿了依戀。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最為人熟知的著作是「理想國」,在柏拉圖的理想政府裡,領導者是智慧、勇敢、仁慈、節制、公正和有勇氣為他人帶來真理的「哲學家皇帝」。在理想的社會裡,每個人的基本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也就是「享有免於匱乏的自由」。此外,在理想的社會中,諸如資源和機會、工作和責任也都是共享的,這就是「無私和平等」,這就是《禮記.禮運大同》篇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意思。 曹雪芹的《紅豆詞》:「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照不盡菱花鏡裏形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理想世界不再永恆,精神生命不再清澈,流露出的詞句僅剩感傷與惆悵!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