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守護台灣的外籍天使」系列3: 柏德琳修士
2008/07/29 14:59:13瀏覽2932|回應16|推薦123

一生所追尋的,只是將自己奉獻出去

專訪「丸山療養院」院長,柏德琳修士


來台從事醫療奉獻四十多年,柏德琳修士心中最重視的總是:「如何帶給病患多一分鐘的快樂」。因為他永遠堅信:「心」藥遠強過任何診斷的處方。


文‧圖片翻拍╱邱麗文



只要和柏德琳修士相處片刻,就能感受到他的熱情,來台從事醫療奉獻四十多年,柏修士心中最重視的總是:「如何帶給病患多一分鐘的快樂」。長年在羅東擔任「丸山療養院」院長,柏修士始終堅信:「心」藥遠強過任何診斷的處方。許多人曾形容他是「濟公」的化身,總會透過活潑、逗笑的形式,來取悅病人,讓病患在展顏的時刻,瞬間遺忘了長年糾纏的病痛。



堅持「愛心第一,藥物其次」的原則


初到這遍植綠樹且靜寂的地方,是在連日綿雨的時節傍晚,整座療養院都籠罩在陰冷潮濕的氣氛中,加上院內的燈火已熄滅,讓人直覺暮氣沉沉。待柏院長帶著爽朗的義大利式笑容,疾行輕步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室內冷凝的氣氛馬上為之融解。隨後看他探訪晚餐後的病房,並展現技巧高超的「撒嬌」功力,讓一位位病容、愁容滿面的老人家,展現出勉強卻真心的微笑,一旁的我不禁動容。

從照顧肺結核、痲瘋病人,到提供慢性病患的安養、復健,柏院長都保持說笑逗唱的診療態度,一貫堅持「愛心第一,藥物其次」的原則,在還沒找出病源前絕不亂開處方,以免拿病患的身體「作實驗」。創院已三十多年,院內的員工都視病人如親,卻沒人因而染上肺結核,可見「愛心」真是強壯身軀的良方。

六十六歲的柏德琳修士,來台已邁入第四十四個年頭。短小精悍的體型,配上酷似老牌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長相,讓人很願意與他親近。出生在義大利近米蘭的郊區,柏德琳家中共有八個孩子。童年,細心體貼的他總愛陪媽媽上天主堂,理由只是:「想讓母親有個伴」。在大家庭中感受母親的慈愛,讓他生性開朗、樂觀,舉止間總流露著義大利式的慵懶性情。

十二歲那年,柏德琳因病毒傳染昏迷了近一個月。病中,虔信天主教的母親,總是天天向聖母禱告,並發願如能出現奇蹟救回孩子,就一定以服侍大眾為終身職志。後來,柏德琳果然恢復了健康,並開始利用課餘到「靈醫會」幫忙。


心靈的苦,絕不亞於肉體的折磨


在國、高中期間,柏德琳開始對音樂產生興趣,並在畢業後到餐廳擔任歌手,展現他「男高音」的抒情浪漫。直到二十一歲那年,他終於在靈醫會與歌唱事業之間,做了自發性的理性抉擇:全心投入「天主教靈醫會」的工作。

正式加入發願終身奉獻的靈醫會,柏德琳開始投入護理、復健工作的學習,並在兩年學成後(民國四十五年),隨靈醫會士們來到台灣,在羅東聖母醫院的外科服務了十一年,隨後轉往聖母醫院的分院(丸山療養院)服務至今。

初到醫療資源不足的聖母醫院,柏修士每天都要照顧近百位病人,協助他們復健與基本護理。後來因肺結核病患日增,柏修士便加入草創的「丸山療養院」,傾全力照顧這些被社會、甚至親人排斥的傳染病患。

柏修士深知傳染病患心靈的苦痛絕不亞於肉體的折磨,為了幫病患帶來多一分鐘的快樂,他總是玩笑開個不停,情話說個不停,大動作的示好做個不停。

除了在療養院內幫病患梳洗、醫療、復健,柏修士還主動到出院的患者家中,了解後續的療養情況,因此他對各鄉鎮的道路都瞭若指掌,也成為肺結核病患最親切的外國友人。


竭盡心力為病患製造歡笑,以趕走傷感的情緒


由於肺結核病患常會咳出大量鮮血,柏修士的白衣也不時因親近病患而染滿鮮血,但他從沒有任何不耐與懼怕的神情;好幾次當結核病人的痰卡在喉嚨出不來,他也毫不考慮地就為病人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其間只隔著兩片薄薄的紗布,看得現場醫護人員與病患親屬都深感動容。

還有許多因久病纏身而厭世的病人來到療養院,柏修士總會傾其渾身的熱力來溫暖病患因厭世而失溫的心,幫他們重新找到存活的動力。由於丸山療養院的真誠關心,許多在別處未見起色的結核病患來此都明顯改善了病情。

雖然院方已投入過人的關懷,卻無法幫助得不到家人支持的病患,這是柏修士回想當年結核病盛行的六、七年間,最讓他深感傷情的憾事。

他說了段小故事給我聽:還記得院內有位病人,常因太太、孩子都不來看他,而顯得神情抑鬱,後來因為全體醫護人員的熱忱關心,他才慢慢有了求生的希望。有回,他向柏院長提出回家看親人的請求,為了寬慰他的心,柏院長特別大費周章地準備了氧氣筒,並利用休假日專程陪他從羅東回到台北的家。然而,就當醫務車緩緩地接近他的家門,竟發現大門突然關了起來,敲門也無人願意應答,一行人見狀只好無功折返。而就在回院的第三天,該病患無聲地過世了,因為被親人放棄的他,已全然喪失活下去的動力。

聽著、聽著,內心的難過直竄眼框,覺得悲哀卻無法盡情表達,想必在療養院內的人間冷暖,柏院長已看得太多。面對這些故事,他早已學會不再隨悲哀傷痛,只願竭盡心力為病患製造歡笑,趕走任何傷感的情緒。

為了讓病患能夠真正休息,院內的大燈都在入夜後就熄滅,所有的醫護人員也都習慣在一條條院內的黑暗長廊中行走,從不覺得不便。和柏院長去探親晚間休息的病患,看他一身白衣走在黑漆靜寂的長廊,就像是光在游移,加上他快而穩健卻又刻意放輕以不吵醒病患的腳步,讓身後的我感到說不出的感動。

院中的病患,多是被慢性病纏身的老年人,當他們看見柏院長來了,眼角馬上瞇成微笑的神情,而院長總是湊在病人的耳邊,親暱地叫喚他們「阿母、阿爸」,頗有「老萊子娛親」的感覺。看著高齡九十多歲的老奶奶,被柏院長緊緊地摟在懷中,讓我有了一天中最美好的心情,情不自禁地也跟著喊起「阿嬤、阿公」。


一生所追尋的,只是將自己奉獻出去


這座位於羅東近郊山丘上的「丸山療養院」,就像被藏匿的宮殿,外觀雖看不出特別,裡面卻充滿寶貴的歡笑與希望種子。柏院長對院內的病人都視同至親,甚至忙到沒時間回義大利探望母親,直到高齡八十六歲的母親辭世,他還是無法抽出時間回國奔喪,只因台灣的病患實在需要他。

對柏院長來說,「一生所追尋的,只是將自己奉獻出去」。眼見如今的療養院,已因愛心而聞名,並吸引許多年輕且充滿熱忱的醫護人員上山來工作;每逢假日,更有來自各地的義工,自動到院內幫忙。面對此景,柏院長感覺是該退休的時候了,只是還有些捨不下多年照顧的病患。問他來台的感想?答案竟充滿柔情:「滿足、充實、有福氣」,他說:「人生本該做些有意義的事。」

丸山的夜景,在雨後的天空中,顯得格外清亮。看著羅東的燈火,呼著清新的氣息,雖連日的雨仍下個不停,讓山上的夜顯得陰冷,可是與一群用內心的暖陽照耀病患的醫護人員相處,卻一點都不覺得冷,只有陣陣暖意,湧滿心頭。(2000,新觀念)



後記:(2008,七月)


採訪當時,總是納悶,柏修士來台奉獻了四十多年,怎麼沒有獲得醫療奉獻獎的肯定?但是,看著柏修士連接受採訪都像個孩子又蹦又跳,也就沒有問起。旁人說,柏修士從不關心這類的榮耀,一心只有照顧好病人而已。

採訪結束兩個月後,聽聞柏德琳修士獲頒:「第十屆醫療奉獻獎」。老實說,好像聽到了老朋友獲獎的消息,一整天都感覺非常開心。

2003年,內政部頒發外僑永久居留證給六名天主教神職人員,柏德琳也是其中一員,當時,他就表示:終於成為「正港的台灣人」,似乎再也不想走了。

雖貴為院長且獲頒醫療奉獻獎,柏修士卻不曾改變行醫的態度,一直以來,總是不忘將歡笑帶給這些長年相處的「親人們!」。2007年,柏修士獲得義大利總統特頒贈「騎士勳章」,表揚他在海外奉獻半世紀的貢獻。據說,愛唱歌的柏修士還高興得唱起家鄉的民謠「O Sole Mio」。

今年,柏修士已高齡74歲,來台奉獻了五十二個年頭。身體日漸老邁且虛弱的他,仍熱情地堅守在長年的崗位上,還要不時為療養院的增建經費而四處奔走。柏修士的無私與良善熱情,多年來,一直深印我心,在此,祝福他一切安好~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82892&aid=2089605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太慢了
2008/08/13 21:31

屈指算算奉獻了47年才取得居留證,未免太慢了吧?!

我們的政府應多注意肯定這些外籍人士!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13 22:40 回覆:
羅東有一個天主教墓園,裡面都是一生來台奉獻的外籍醫療人員。當年,站在墓園前,看著滿滿的十字架林立,深感動容。這些長眠異鄉的高貴靈魂,將自己的一生,就這麼不求回報地給了台灣。我想,如果我們願意多付出一些關心,對親友、對社會,就不會總是被滿滿的私慾包圍了,您認為呢!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讚歎聖者
2008/08/05 09:38

恭向「守護台灣的外籍天使」 柏德琳修士 致敬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13 20:40 回覆:
謝謝明心的祝福~~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可敬
2008/08/04 22:23
台灣很需要您這樣的作家,把社會的良善面報導出來;也希望我們的政治人物能多向柏修士學習!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13 20:39 回覆:
謝謝鼓勵!
媒體的平衡報導很重要,要報導社會的黑暗面,更要報導良善面。可惜,現在收視率掛帥,什麼引人注意,什麼就整天報個不停~~
像柏修士這樣的人,真值得我們多多學習!!




光頭哈比媽媽-Now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這篇真高興
2008/08/04 14:57

博修士還在丸山療養醫院阿!

哈比的母親也因肺結核'住那裡療養'四個月''''''

四年間近進出出丸山療養院'一回家母千親都不合作吃藥'吵著'要到丸山去療樣'母親說那裡朋友多'神父會照顧她們'''''''

母親總是亮著眼說'等等神父會來喔!趕快梳洗整整齊齊'爲的是想要多留住神父'想多跟他聊天'''''[天真的像少女的期待]

母親總是等待神父來'整個人精神換發'''母親一看神父不是撒教'''喜歡牽牽手'說說話'母親是因為把要藏起來沒吃''''''病情惡化''''''

最後的時間四個月很如她願開心的住丸山療養院'''''''

真的很謝謝柏神父'以愛心''''''療養病人'''''''

也謝謝你的這篇文章'''''

天主保佑你'''''''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00 回覆:
不難想像,哈比的母親那種“天真的像少女的期待“
柏修士那些“娛親“的本事,加上他迷人的笑容~~
自然是病房中的“致命吸引力“

相信,哈比的母親的最後時光,一定是喜悅而安詳的,
我們一起祝福柏修士吧!


葉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向柏修士致敬
2008/08/04 11:56
謝謝你讓我認識了一位人間天使
身體力行給病人多一分鐘的快樂
用心陪伴病人
令人動容
讀到那段小故事,心是戚戚然的
更覺心藥比任何處方更重要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04 回覆:
是啊!心藥比任何處方更重要!

樓上哈比媽媽的母親,就是柏修士所照顧的無數病患中的縮影。
可見,這樣的天使,不但感動了病患,也暖著病患家屬的心。

紫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柏德琳修士
2008/08/01 21:23

柏德琳修士   令人讚歎的大愛天使^^

心靈的苦   需要愛   需要關心鼓勵

修士他超越國界   種族    無求無私的愛

令人感動.....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07 回覆:
是啊!這樣的天使,不但感動了病患,也暖著病患家屬的心。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教會對於台灣早期西醫醫療術的貢獻
2008/08/01 00:29

從台灣的醫療史可見, 早期有馬偕牧師以及許多教會神父分佈於全台默默貢獻

我也相信, 沒有用"心"去付出的醫療, 只有做了一半

現在醫界要講"全人醫療", 便是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也謝謝這些前輩的偉大模範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13 回覆:
楊醫師說得很好:沒有用“心“去付出的醫療,只有做了一半。
相信,這應該是身歷其境的感想吧!
在這個功利掛帥的商業化、商品化社會,要奢求所有的醫師都像柏修士那樣的付出,本就不可能。但,只要願意更用一點心,病患就會深感幸福了!!
也祝福楊醫師的善念與熱情,可以更加發揚!!祝福妳~~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希望
2008/07/31 02:15
每當看到這樣付出、奉獻的人.
總是感到很感動、很溫暖、是希望.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18 回覆:
向日葵*安安!

我們一起將這樣的感動心情,傳播出去吧!
讓多一個人感動、溫暖,產生希望!!!!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神性傳播者
2008/07/30 22:22

我想無論是「醫療奉獻獎」或是「騎士勛章獎」,對柏院長而言

都顯得不重要,重要地是他對病患的那份執著與愛心永不螁色。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21 回覆:
是啊!那份永不褪色的愛心,總是鮮活如新!令身邊人都深受影響!!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想
2008/07/30 00:11

這篇文章細讀之後,發覺到信仰對人真的非常重要。能夠五十年不變的照顧病人

本身就必須具備愛心,才能夠做到。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恆,都並不困難。我相信

柏德琳修士,已經視病人如自己的家人。才能對病人始終如一的付出愛心,

全心全力的照顧。這其實並不困難。真正的困難在信念及剛開始的投入。

沒有去醫院照顧病人的人,會覺得這是很辛苦的工作,但持之以恆的付出愛心

時間久了,也就習以為常,不以為意。這就好像德蕾莎修女到非洲窮鄉僻壤之處

付出愛心照顧異國病人。一般人覺得不可異議,但對這些有堅定信仰的人來說

不足為奇。為何擁有宗教信仰的人,總是付出愛心不求回報。因為他們相信

他們的付出就是最大的回報。這也是一般人不了解之處。

我從父親生病臥床期間,慢慢的體會到其中的玄機之處。任何事情只要長久的

去做,自然就不會覺得辛苦,因為已經養成習慣。自然也不會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

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但正因為如此,才更顯得他們的偉大。

一個人五十年付出愛心照顧病患不求回報,也不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有何偉大。

這在一般人眼中是不可思議,但在他們的心中,卻是極其平常的事情。

所以為何能夠讓剛接觸這些神職醫護人員的外人,感動不已。因為一天的採訪

就可以知道多麼的辛苦,何況是周而復始的五十年,卻還能夠保持熱忱、愛心。

才更讓外人景仰與佩服他們的所作所為。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8-04 20:28 回覆:
段譽說得很有道理!有信仰的人,總是比沒有信仰的人,來得持之以恆。

那些神職人員,基於對信仰的信心,往往一路走來,就是一生了。

他們用生命來教育我們:智慧,就是親身實踐!

令人感動而佩服啊!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