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守護台灣的外籍天使」系列1: 譚維義
2008/04/01 16:47:08瀏覽3755|回應15|推薦145

為「台東基督教醫院」彎駝了背脊

功成身難退,譚維義


來自美國的譚維義,一生都像太陽般地照耀著病患,帶給人希望與溫暖。如今他雖已從一手創建的「台東基督教醫院」退休,卻還要為醫院的經營危機神傷,幾度回台為醫院募款……


文‧圖片翻拍╱邱麗文



莎士比亞說:「善走的腿會跌倒,挺直的背會傴僂,黑髮會變白,鬈曲的頭髮會變禿,美好的容顏會消逝……,但一顆善良的心如貫日月,有如太陽之光照耀,永不改變。」譚維義的一生正如太陽照耀著病患,而他一手創建的「台東基督教醫院」也堅守著誠信、良善奉獻的特質,讓受照顧的人們深感溫暖。



創建台東基督教醫院



1929年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譚維義,是家中的獨子。由於深受父母「身教」的影響,他從小就深信: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助人。大學時,譚維義以宣教士為終生志業,於是放棄原本攻讀的化學,重讀醫學院;畢業後,帶著妻子及四個稚齡的孩子,坐貨船從舊金山經日本來到台東,開始異國宣教的醫療工作。


三十多年前來到台東,譚維義發現當地不但醫療資源十分貧乏,連物質環境也極度惡劣。他先到台北學中文,然後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支援,並定期到偏遠地區進行巡迴醫療。有次過年,譚維義的巡迴醫療車開到了都歷村,罹患肝膿瘍的莊清吉前來求診,他判斷此病須立即動手術,於是趕忙將莊清吉帶到醫院。由於過年期間,醫院內只有不會操刀的值班醫師,譚維義急著想自己進手術房為病人開刀,可是礙於院規,他不能使用該院的設備。經過再三情商,譚維義才被允許進入開刀房,這才保全了莊清吉危在旦夕的生命。

這件事,讓譚維義深感巡迴醫療的不足,並興起建立一所醫院的想法。後得知台東近郊有塊土地要公開招標,他馬上返美奔走募款,並以奉獻款的全數當作招標底價,結果開標數目竟只比次高標多出了一塊錢!幸運取得了土地後,譚維義與德樂詩便積極進行建院事宜,並在1969年,創辦了台東基督教醫院。


當地人心目中的「上帝的醫院」



創院之初,經費十分拮据,醫療器材更是短缺,為了尋求支援,譚維義總不時回美國募款,或到美國各醫學中心打聽,看看是否有「汰舊換新」的器材可送給台灣使用。當時醫院沒有電梯,譚維義總是兼做工友抬著病人上樓,讓受惠的病患有說不出的感動與溫暖。有人說他是地方上小兒痲痺病童的守護神,因他總將醫院當成家,對每位病患除仔細照料外,更不忘隨時送上親切問候。


在東基大門上有句摘自聖經的話:「祂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我想,在感受過譚維義用心的照顧後,深受病痛之苦的心靈,也將得到最深的撫慰。東基是當地人心目中的「上帝的醫院」,多年來,不僅為偏遠居民提供了最無私的醫療援助,也讓許多受過醫療的民眾,感受到富足的上帝之愛與人性之美。

「愛比恨強,善比惡更有力量」,這是譚維義的信念,他像落在台灣的一粒麥子,在荒脊的土地上,硬抽出新芽,並開出纍纍的愛與善。退休前,他接踵獲得「醫療奉獻獎」、「台東榮譽縣民」及總統親頒「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等榮譽。

如今,譚維義的五個孩子都各有歸宿,三個女兒在結婚後,都與夫婿到比當年台灣更落後的地方,繼續從事醫療宣教工作。來台三十多年,譚維義已在1994年功成退休,並回美國陪伴九十多歲的老母親,以盡身為人子的責任。


台灣醫師,你在哪裡?



在充滿生命力的東基,曾產生過五位「國家醫療奉獻獎」得主,他們是譚維義、德樂詩、蘇輔道、龍樂德及耿喜音。如今,這些充滿「神性」的現代史懷哲,都已告老還鄉,卻不見有人來接替他們的棒子與責任。

離台前,譚維義曾有個未了的心願,就是希望將東基擴建成地區性的教學醫院,以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如今醫院雖已順利擴建完成,卻面臨嚴重的財務困窘及醫師荒,據聞,婦科、小兒科、骨科等病房,都有無以為繼的困局。

從無到有,東基一直仰仗著譚維義到國外的募款來維持,如今台灣的生活條件已轉好,理當有能力將這些外國友人畢生的心血接續下去,然而,卻少見有人願意對偏遠地區的醫療付出更多的心力,看在為台灣默默奉獻一生的外國宣教士眼裡,不知是何滋味?

當獲悉東基的重大財務危機,年邁且退休的譚維義,只好拖著駝背的沈重步伐,幾度回台為醫院募款。為了醫院的永續經營,也為了偏遠地區的醫療品質,功成身難退的譚維義只能沈痛的呼籲:「台灣醫師,你在哪裡?」看來,除非醫院「後繼有人」,他才能放下對東基的掛記。對這位比台灣人更愛台灣的外籍醫師,誰能讓他不再失望、不再神傷?台灣人,自己站起來吧!(2000,新觀念)


後記:(2008,四月)


1994年就已退休的譚維義醫師,雖已回美國陪伴高齡九十多歲的老母親,並休養雙手嚴重的關節炎,但,聽聞醫院財務及人力都遭遇困境的消息,還是急著幾度來台灣,參與舊院社改建與對外募款的事宜。

2004年,是東基宣教士巡迴醫療的四十週年,譚維義及十二位已漸次退休的宣教士們又紛紛來台,參加「東基40愛在山巔海涯間」系列活動,為山地整合醫療、獨居老人送餐照護等等的善舉,各自付出自己的一片心力。

如今,已年近八十的譚醫師,在寫給老同仁的mail中表示:「正在中國西安的太原幫忙照顧病患,這裡急需醫療資源……。」看到這則訊息,對比台灣醫界日益爭權奪利的現象,實在感到有些感慨。但是,我還是相信,積極參與救弱濟貧的好醫生仍為數眾多,他們投入義診、投入社區公益,都是默默投入不大張旗鼓的;而那些媒體不時揭發的醫界醜聞,一定只是極少數的害群之馬。

我們如果碰到優秀的醫師,一定要給予熱情的鼓勵!!今天是愚人節,就分享這篇大愚者的智慧人生吧!

( 在地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n82892&aid=1743967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魯秀士(江南舊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愛的化身
2008/04/01 22:49
只因為有愛,人生才如此多彩。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4-09 22:33 回覆:
擁有行動力的愛,才能深深感動人心!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譚維義院長
2008/04/01 22:08

醫者父母心   心中有大愛 

退而不得休    台灣慈濟人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4-09 22:30 回覆:
是啊!基於這股近乎「神性」的拓荒精神,讓許多曾受其援助的居民,一生感懷恩澤,真是值得敬佩啊!。

Agoogoo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4/01 21:19
我有一位在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教書的親人,說現在很多醫科學生把病人當作「器官的組合體」來看,而忽視了生命與靈魂。他們也許能成為技術很好的mechanics,但真正留下記錄的,是像您文中提及的醫生。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4-01 22:47 回覆:
謝謝回應!

守望相助,視病如親等等的價值,似乎已經漸漸淪喪了。價值觀一直在世代交替著,有時,真是懷念早年的一些人性之美。

但,只要我們相信這些價值,就一定會繼續存在的。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04/01 18:05

樓下同學

你還真是人不愚我我自愚咧~

有時候就是有這種愚人

才有良善社會不是?

奉獻者的大愚不過是表面

造就真善美世界的是這些智者

燁子(win82892) 於 2008-04-01 22:13 回覆:
謝謝同學指教!!

當然,不然怎麼叫“大智若愚“呢!

現在,有太多自以為聰明的人,卻總是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

人啊~~~還是憨直些可愛,同學以為呢??

燁子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愛比恨強,善比惡更有力量!!!
2008/04/01 16:52
我們如果碰到優秀的醫師,一定要給予熱情的鼓勵!!

今天是愚人節,就分享這篇大愚者的智慧人生吧!

http://blog.udn.com/win82892#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