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5 22:43:17瀏覽332|回應0|推薦10 | |
二十四節氣个「清明」
24節氣中,唯一以「節氣」為指定放假的國定假日(法定假日)--「清明」(客語白讀:qiangˊ miangˇ四/ciangˋ miang海| 客語文讀:qinˊ minˇ四 cinˋ min海)。相傳為黃帝誕辰,因距冬至日約為一百零六天,故稱為「百六」。國民政府定都後,為表慎終追遠和崇敬祖先,乃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193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明定4月5日為「民族掃墓節」,把掃墓跟清明給放在一起,1972年,政府再將「民族掃墓節」改訂為國定假日,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祭祖,遂在臺灣成為文化習俗之一。) 每年陽曆4月4日或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斗指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落在國曆4月4日、4月5日或4月6日其中一天[1]。《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維基百科) 清明節日期之所以不固定在一天,農業部解釋,是因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決定,二十四節氣其實是一個時刻,而非一日。所以包含清明節在內,每個節氣都會在三天的範圍內變動,這也是為什麼清明節不一定是國曆4月5日,有時候會是4月4日,有時候甚至是4月6日。(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2024年3月14日) 古人將清明分為三候. 一候桐始華(白桐花開放),二候田鼠化為鴽(喜陰的田鼠不見了),三候虹始見(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節氣的訂定依照太陽曆,5日為一候,3候為一節氣,一個月當中含2個節氣,一年有24個節氣,72候。 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活動?掃墓、掛柳枝、吃潤餅(春捲)、青團(草仔粿、艾草粿,客語「艾粄」)、踏青出遊、盪鞦韆(客語「吊晃槓(仔)」)、放風箏(客語「放紙鷂(仔)」)、拔河(客語「挷大索」)、賜火...。(親子天下) 活動之一是祭祀祖先的墓地(「掃墓」)。另一項傳統的節日活動是去踏青或行青。舊時曾以清明節稱「踏青節」。清初潘榮陛撰寫的《帝京歲時紀勝‧歲時雜戲》也詳細介紹了清明節期間掃墓和遊玩的場景:「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盆,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過去,有些人把風箏放上藍天,然後剪斷線,讓微風把它們帶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帶來好運。(維基百科) 在臺灣,掃墓祭祖是閩客族群皆重視的傳統,代表著子孫對先人祖德流芳、恩澤後代的感恩與孝心,而掃墓的風俗習慣會因不同族群或地區而有所差異。 「掃墓」在客家話中稱「掛紙(gua ziiˋ四/guaˇ zhiˊ海)」(意指將墓紙壓在墳塋上的意思)、「掛地」、「打醮墓」。臺灣客家人掃墓習俗不同於閩南人,在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掃墓文化,時間不固定。臺灣北部桃竹地區的客家人尤其是新竹,多半選在天穿日之後;苗栗和臺中一帶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節次日之後至清明前,也有些在新春大年初一,就開始掃墓;而南臺灣六堆一帶的客家人,則由福德伯公生到清明之間任選一天來掃墓。(維基百科)(※客家人稱掃墓為「掛紙」,即整理過墳塋之意。墳塋ㄈㄣˊ ㄧㄥˊ · 墳墓,墓地。) 三月清明天氣新,隴頭陌上掛紙(掃墓)人。 又有「清明大過天」的說法。客家人從元宵節過後到清明節期間掛紙(掃墓)。(※隴頭:田中高的地方。古代規定,田間小路,南北方向叫做“阡”,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叫做“陌”。)
客家諺語:「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 音標:qiangˊ miangˇ qienˇ,hoˋ sii tienˇ,qiangˊ miangˇ heu,hoˋ zung teu 釋義:清明前插秧耕作,清明過後種豆科植物,說明農作按節氣步驟行事,自然會有收穫。
諺語:「清明晴,魚仔上高坪;清明雨,魚仔杈下死。」 qiangˊ miangˇ qiangˇ,ngˇ eˋ songˊ goˊ piangˇ;qiangˊ miangˇ iˋ,ngˇ eˋ ca haˊ xiˋ/ciangˋ miang ciang,ng er shongˋ goˋ piang;ciangˋ miang rhiˊ,ng er caˇ haˋ siˊ 前人透過生活中的經驗,觀察清明節前後晴雨,以預測未來一年氣象的農諺。意指清明時天氣晴朗,今年將會雨量豐沛,魚群也隨著水位高漲而悠游至高處;反之,清明時節雨紛紛,夏秋之後,可能旱象,在乾涸枯枝之下可見死魚。 清明是個緬懷祖先的節日,每到這個重要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準備著祭品掃墓或祭拜祖先。
新編客家故事集(21):掛紙(四縣腔)/故事作者:何石松
※更多新編客家故事集內容,請連結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官網...
歌名:清明/詞:唐朝‧杜牧/曲:涂敏恆/演唱:劉桂雯
本土話清明掃墓~客說掛紙&分借問/分醮墓
美濃悠遊網-兒童客語廣播教學:清明(meinongyuyu)
客語詩詞-掛紙(李源發) https://youtu.be/spTkFzQOCjA
客家新聞雜誌(第222集)-土牛劉屋掛紙(春分)1515"
【客家諺語】
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 清明雨,魚仔潭中死;清明晴,魚仔上高坪。 雨打清明節,大旱三個月。 清明前後一場雨,勝似(當過)秀才中了舉。 清明芋,穀雨薑。 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落後。 清明晴,萬物成(百事成)。 清明、榖雨,冷死秋娘嫲。
動起來的古畫《清明上河圖》
【延伸閱讀】
何來美專欄/客家族群掃墓習俗的變遷 掛紙(客(四縣)/文史/作者:彭瑞珠) 祖宗18代的稱呼&親屬關係圖&親屬稱謂客語讀音表(fam⁺ rhanˊ rhug 彙整) [客語相聲]掛紙(歐澎客家) 《日頭下‧月光光》第107集:掛紙\塞翁失馬/客家電視 新編客家故事集 21 掛紙(四縣腔)/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新編客家故事集21 掛紙(海陸腔)/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清明掃墓,客家掛紙日 【飲水思源】-客家掛紙歸鄉/周金水老師(龍閣文化longer) 清明節典故 | 祭祖溯源 | 祭品禁忌及注意事項 【薯叔老師】(Talk 故事) 移居臺南30年 客家鄉親不忘年年「掛紙」、「打醮墓」、「拜蘭門」 阿公婆在采田福地 - 國家文化記憶庫2.0 當賽夏遇見客家(原視界) 【寫客文】客家人祭祀个最高敬意-滿漢全席 客語短片《拜阿公婆》(左魚、右肉、中雞)/龍肚國小 二十四節氣概說--節氣的由來(安安免費教學網站) 掛紙防疫五套門(基隆市新冠肺炎防疫宣導本土語言客家語版[海陸腔篇]) 掛紙防疫五套門(基隆市新冠肺炎防疫宣導本土語言版[四縣客家語篇])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 祭祀,通常有一定之禮儀,其內容與方式大致如下: 1.神前擺供牲饌祭品。 2.點燃神案蠟燭。 3.神前獻茶三杯 4.焚香迎神。 5.敬酌第一杯酒。 6.擲杯筊請問神明之降臨。 7.神明既降,進第二杯酒。 8.對神明有所祈禱者,擲杯筊請問神明之諾否。 9.進第三次酒。 10.擲杯筊問神明已否餐畢。 11.雙手捧金銀紙及爆竹,拜供神明察納。 12.焚燒金銀紙,燃放爆竹。 13.時酒潑灑金銀紙(灰燼),稱曰「奠酒」,然後撤收祭品。 拜佛、祭祀祖先,儀式僅有繁簡之差,大體相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