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急診或門診,常有下述情景:年輕的媽媽 神色匆惶的抱著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孩求診。小孩 直著一隻手臂、哭鬧不安、......;媽媽慌亂的說:「醫生!我只是拉了他 (她) 的手一把,他 (她) 的手就不能動了!是不是骨頭被我拉斷了?」。
通常,看了小孩一眼後,我會先安撫驚慌的媽媽,讓她安靜地坐下 抱好小孩 面向我;我一手托住小孩 不能動的 手肘,另一手 拇指扣住小孩腕部的橈側,同時輕輕的把手臂往外旋轉,只要 聽到或感覺到 手肘部位「卡答」一聲,就大功告成。哭鬧的小孩立刻就可以 揮動他(她)的小手!看似神奇 但卻討喜,就是這樣 幾秒鐘,解除了小孩的問題---「扯肘症」。
「扯肘症」英文就稱 pulled elbow,或稱「nursemaid's elbow」,大概就是因為直接照顧小孩的媽媽 或 褓姆,最容易惹的「禍」而 得這個名字罷? 扯肘症最常發生在4歲以下的小孩;這時候的小孩,剛學會走路,走起路來顛顛岥岥,牽住小手的媽媽,只要一不經意的 拉扯了 像是要仆倒的小孩一把,就「惹禍」了!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生理上,肘關節的橈骨與尺骨 是以 環韌帶 (Annular ligament) 把橈-尺骨近端 連結住 (下圖),靠著 環韌帶 維持肘關節 ?旋或外旋動作 的穩定。當 手的前臂在 外旋時,橈骨、尺骨是平行並列的,此時 環韌帶會拉緊;而 在?旋或轉到中立位置時,橈、尺骨呈交叉,此時 環帶就會變鬆;用這一鬆一緊的方式,讓 肘關節以及手臂 活動自如。四歲以前的小孩,橈骨頭 (即橈骨近端) 還只是一個 未定形的軟骨, 環韌帶 只是像 打得鬆夸夸的領帶 環繞在上;當 手臂 內旋位 時 (正是被牽著手的姿勢),只要 稍稍扯一下手,環韌帶就會 滑脫掉到 肘關節 (見圖示) 裡,把關節卡住---- 這就是 扯肘症。
嚴格說,扯肘症也算是 關節脫位 (不完全脫臼)。幸好也因為韌帶本來就鬆,因此 復位也容易;毋須麻醉、手術、大動干戈,只要在第一時間,判斷正確,徒手( 如上述) 就可復位了!
神奇、討喜 說來就是這麼簡單。
不過,為了排除可能有 真的骨折 或其他原因, 原則上,還是須要在復位前 或後 (看情形) 照X光撿查一下。一般復位後須冰敷一、兩天消腫並止痛;容易屢犯的個案,或須 另在復位後 以石膏固定 2~3週,以防復發。小孩漸漸長大,上了幼稚園,大概就不會有這個毛病了。
年輕的媽媽,牽著心肝寶貝的小手走著,還會不經意的 闖「禍」,是有點 冤枉!知道 有些幼兒 的確 有這個問題,平常 盡量避免 拉扯 幼兒的手臂;也盡量不要給幼兒 穿 套頭的、無前襟開紐扣的、..... 的衣服,這樣 就 可以 不用 匆匆忙忙 掛骨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