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嚴震生:鞠躬盡瘁的現代老夫子
2013/01/09 14:21:14瀏覽684|回應0|推薦0
嚴震生:鞠躬盡瘁的現代老夫子
聯合報名人堂2011/11/11

p.s.近日沸沸揚揚的「國立大學教授持假發票虛報浮報經費案」,很多圈內人指出,是會計制度的缺陷,讓教授誤觸法網所致。但很奇怪的是,當檢調搜索當事人時,卻發現一些教授家中,卻坐擁一些與研究無關的3C產品、腳踏車、名牌包等等,顯然是由廠商提供的假發票換得的,使得外界以為學術界竟集體墮落至如此不堪聞問的地步。不可否認的是,會計制度卻實存在著若干不合理的規定,但學術界充斥著相沿承襲的積非成是之虛報浮報觀念,無疑是最大的元凶,這讓有心人得以利用會計制度的缺陷,從中混水摸魚、上下其手,進而海撈非分利益。那麼,何以爆發出來的,竟多數為國立大學的教授呢?理由是,在教育部頂尖、卓越計畫的驅使下,國立大學教授為了升等衝刺績效,憑藉其在學官兩邊的豐沛人脈,取得了國科會等科研單位的補助,但拿了這些補助,卻又必須逐年核銷,而其無法消化的費用,只有拿假憑證請領,否則經費勢必繳回國庫,對己而言等於損失。在「假發票醬缸文化」的「薰染」下,他們許多人不覺得有任何不對,反而認為理所當然,其膽大包天者,就請特約廠商「兌換」前述高價商品,一方面藉以消化帳目,再方面又能滿足物質欲望,豈非一舉兩得?這就構成今天涉貪者猶如群蚊之眾的現象。換言之,如從制度面來看,「假發票事件」之所以爆發,除了會計制度的問題外,所有的涉案國立大學教授,直接來說都是走火入魔的高教評鑑制度的受害者。對照以下嚴震生教授的專論,我們感嘆:現代的教授真是高風險行業,不僅要面對健康的風險,還很可能要面對法律的風險。要之,當今流浪教授的處境固然悲哀,但專任教授,特別是國立大學教授,同樣也很可憐。然而,上述的高教亂象,又有哪一項和高教評鑑無關呢?高教評鑑危害之巨大,於此可見。故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良(或廢止)高教評鑑制度,讓教育與研究回歸常軌,才是正道王道。

日前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指出,該校過去八年有十六位老師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其中八人過世。他說,老師除了教學、研究、服務、及輔導學生外,還得面臨各式評鑑及升等的壓力,因此過勞死的情形日益嚴重,呼籲政府正視「過勞死的學術界」。一年多前,雲科大在九個月內有六位教授相繼過世,其中五位是在四、五十歲的壯年離開人世,過勞亦是主要原因。

根據賴校長的說法,台灣高等教育的評鑑制度所帶來的升等及學術表現之壓力,很可能是這些老師罹疾,甚至英年早逝的主因。不過若將評鑑制度歸為大學教授健康的重要殺手,似乎也不公平;因為若再往前追溯,二○○二年春節期間,有三位同樣年富力強的交大傑出教授,於兩周內離世,當時亦引發高度的關注,也確實讓忙於學術研究的大學教授們略有警惕。

不過,在行政院於二○○四年提出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後,大家又開始日以繼夜地忙碌衝刺。學校的行政主管雖然關心老師的健康,但可能更在乎學校是否擠進頂尖大學名單內?能夠得到的經費又有多少?畢竟不在名單內,不僅無法分配資源,更可能被視為二級學校,影響校譽。

由於頂尖大學屬於研究型大學,粥少僧多,除了入榜邊緣的幾間大學外,一般大學進入這個菁英俱樂部的機會很小,壓力並不大。但在教育部設立了教學卓越計畫後,無論是國立或私立大學、綜合性大學或是技職體系,都得勞師動眾、努力爭取這個榮譽。

頂尖大學和教學卓越計畫,當然是造成目前許多國立大學及部分私立大學教授負擔承重的原因,另一個壓力的來源則是每五年的評鑑。對那些受到少子化衝擊、招生不足的私立大學部分系所而言,評鑑若未獲通過或是待觀察,很可能教授的工作就沒有保障。不願意坐以待斃者拚命作研究,希望靠專業跳到招生較穩定的學校,但又不能完全忽略目前的教學和服務,否則跳槽尚未成功,可能就先被解聘,蠟燭兩頭燒,健康當然受影響。

至於那些系所評鑑大致沒問題的國立大學年輕教授,日子也不好過,助理教授有限期升等的規定,其他包括正教授在內,亦有五年一次的基本績效評量,若是未獲通過,亦會被解聘。無論是升等、評量,或是頂尖大學的申請,甚至學校設置的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都是以教師的研究為主要考量,教學和服務僅供參考。

這樣的評比考量,有利那些研究能力強的教授,但也會讓原先教學卓越,或是服務表現佳者認為自己在做白工。前者不僅容易變得自私傲慢,不願多做研究以外的工作,後者則是感到氣餒,亦思放棄其強項,以求升等或通過評量。後者為何不能發揮所長,靠教學及服務獲得肯定?

此問題的答案,在於學校或教育部總是以研究為評鑑的最主要考量,因為這項指標較容易計算,而教學和服務則較難量化,即使對後兩者給予不同的計分方式,亦缺乏客觀的評估。在這個看起來頗為公正的評量運作下,學生的受教權成了次要考量,教授們在追求及滿足研究的量化數據之同時,則是賠上了自己的健康。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2011/11/11 聯合報】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721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