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反思/大師今殞落 大學精神早已死!
2012/10/23 12:33:40瀏覽173|回應0|推薦1
教育反思/大師今殞落 大學精神早已死!
【聯合報╱黃連忠/文字工作者(桃園市)】 2012.10.23 03:07 am

勞思光先生辭世,學術界感嘆一代哲學大師如星辰殞落。回想從一九四九年至今,大陸來台的國學諸位大師相繼離世,感懷之餘,也讓筆者深思大學人文教育之意義與價值。

數年前,筆者應廣州中山大學一位教授邀請,走訪其校區,信步到一代大儒陳寅恪舊居前,心中湧現多年來對於大學殿堂的省思與感慨。可惜他後來在文革批鬥及羞辱下逝世。

在台灣,大學教授或者說知識分子,並未受到文革的摧殘,也保存了中華文化師道禮義的精神,這是兩岸最大的文化差異。大陸學界對文革造成的文化斷層與價值觀的扭曲毀棄,認為是難以抹滅的傷痛。在一九九○年六月的台北,當年陳水扁將錢穆逼出素書樓,八月錢穆逝世。歷史上巧合的是陳寅恪與錢穆兩人辭世時都已全盲,或者都反映出一個時代或社會氛圍對老師及學者「全盲」的心態。

一九三一年梅貽琦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演說時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八十一年後的今天,大師已死,台灣的大學卻有一六○所之多,然而學術的傳承精神則是日漸衰微凋零。大學教師早就被一堆行政工作或瑣碎事務綁死,被評鑑或教學研究服務的形式要求卡死,教師評鑑制度更將學術自由的最後一道防線徹底擊潰。

日前傳出中央大學呼籲新生勿穿拖鞋上課,卻引起學生反彈。三年前洪蘭教授目擊台大醫學系學生遲到、吃泡麵、啃雞腿與睡覺而發文批評,更引起群情公憤。一位大學教授敢於媒體前抨擊政府高官,卻不敢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上課不要睡覺或戴耳機聽音樂。

回想勞思光先生年過八旬仍講學不倦,大學生上課散漫,下課後卻生龍活虎。現代大學精神已死,對於授課老師基本的尊重已然不復存在,在臉書等社群網站中,時見學生以三字經或極為粗鄙的言辭批評教師,但是學生對於自己的遲到蹺課睡覺或不交作業,卻是理直氣壯的反嗆老師。更糟糕的是,學校為了「和諧」,往往袒護學生而責備老師不懂得學生心理。

最近有部電影顛倒世界,劇情描述相對的兩個世界,依照著相反的引力而作息。當下的時代氛圍,或許真如顛倒的世界一般,尊崇學術研究價值的大學,已不復存在,對於尊師重道的氛圍,早就被遺忘殆盡。大學中「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靈魂,像是展現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然而,眼下台灣的大學已然剩下空洞的軀殼。

【2012/10/23 聯合報】@ http://udn.com/




教育反思/雞腿加拖鞋 看待教室的態度…
【聯合報╱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縣蘆竹)】 2012.10.23 03:07 am

這幾年,原本以家居為主的拖鞋,踏出了室外,踩進許多公共空間,夾腳拖與人字拖成為時尚的配件。如今,大學校園也屢屢見到學生穿著拖鞋滿地跑。

當一個原本屬於「個人、私有空間,與顯露腳指」的拖鞋,因方便、流行、仿效後造成的次文化,蔓延與衝撞在「集體、公共場域,與群體協調」的教室中,勢必造成主觀與客觀上的糾葛。

其實拖鞋無罪,校園教室中穿拖鞋也不太需要用校規去約束。但是,這些大學生該思索的是一種「看待」拖鞋文化的方式,以及對於「教室」這個場域,我們學生是如何看待?

教室是一個實體空間,不像許多數位學習網路課程,學生可以穿著內衣,躺著寫報告。教室成員,也不是像臉書網路中的虛擬人物,衣著與外表,是一種互動意義的展現,老師與學生都需有適當的角色扮演,當拖鞋因氣味、視覺感官會讓人產生不同解讀時,便會有著群體中的抗拒。

教室這個場域,從大學生拿著手機低頭與拍照上課教材,到許多學生因排課滿堂,開始在課堂上吃飯喝飲料而傳染仿效,到如今許多人為了流行與自我,無意義的操弄著拖鞋文化的體現。

如果穿上拖鞋,低頭看著手機,課堂吃著雞排,能產生教室場域中學習的動能,那我支持!但如果只因流行或自我,那便模糊與喪失公共空間中成員該盡的角色,那我懷疑這樣的態度!

【2012/10/23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697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