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0 21:49:17瀏覽217|回應0|推薦4 | |
黃介正:近憂雖多,能遠慮者勝
【聯合報╱黃介正】 2012.06.09 02:52 am 多年前,我離開行政院陸委會返校任教時,深感擔任公職期間行政瑣務繁多,難有時間思考中長程政策規劃,乃試圖運用兵棋模擬推演的方法,推動「美中台二○二○」研究計畫。當我探詢何處可以提供研究經費時,一位好友勸我:老兄,誰可能知道十五年後的事,況且那時候很多人都在領退休俸了,你想讓他們出錢,難啦。 孔老夫子所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其實我們再熟悉不過,生活經驗中也不乏鮮明的例證;但一沒時間,二非急迫,三不討好,工作上也就參考舊卷,等因奉此,鮮少考慮未來的挑戰了。 一九九八年秋,我甫到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擔任研究員不久,一日獲邀赴五角大廈,針對兩岸未來中長期可能發展分享個人觀點。到了之後,才被告知那是柯恩(William Cohen)部長成立的「廿一世紀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The U.S. Commission on National Security/21st Century),目的在邀集民主、共和兩黨菁英與產官學界領袖,探討美國在二○二五年之前所將面臨的國家安全挑戰;而我參加的座談會,僅是成立初期廣泛意見徵詢中的一小部分。美國政府能向前預劃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安全議題,並有跨黨派的菁英願意參與,當時的我頗感震撼。 該委員會三份報告的內容與建言,包括美國必須強化國土安全、脆弱的全球經濟結構將危及國家安全、建構新的國家與軍事能力來因應未來複合式安全挑戰等,如今回顧起來,真如寒天飲冰水。 以非傳統的慣性思維來設想未來,必然會遭遇到當時主流觀點的質疑和挑戰。以倡議新軍事變革(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而獲舉世讚譽的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主任馬歇爾(Andrew Marshall)曾講述一真實案例:他指導年輕軍官研究空軍未來發展的研究,其中一項結論估計美國空軍到二○三○年時,可能無需招考飛行員,因為屆時無人飛行載具將會成為空中主戰載台。該研究報告還沒正式完成,即遭到空軍將領群起反對。他淡淡地笑著對我說,因為所有的空軍將領都是飛官出身,你怎能奪走他們的夢? 真的,我們眼前的事已經夠煩夠多了,又何必杞人憂天惹塵埃? 台灣到了二○三五年將會面臨何種景象?區域集團可能凌駕單一國家的利益,讓我們不能關門只向內看;亞元可能與歐元和美元並列世界三大貨幣,讓我們不能被邊緣化;醫藥技術可能加速社會老齡化,讓我們不能認定稅收無虞兵源無缺;學習資訊很可能大量置於雲端,讓我們不能廣建圖書館;新生代的網路原住民可能不再離線,讓我們不能依賴傳統媒體;年輕人可能透過網路成為跨國大學畢業生,讓我們不知校友會如何組成;軍隊的戰力可能由肌肉轉為機器,讓我們不能只重體能不重智能;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可能無法萬世不滅永遠執政,讓我們不能以為偏安江左就有活路。 我們近視很久了,只看美牛進口的可能壞處,不看我們失去經貿競爭力的實質損失;只看現今改革的難處,不看轉型對子孫未來生存的必要;只看本地煽腥的新聞,不看外國快速進步的形勢;只看募兵後可以不穿軍服,不看國無可用之兵的危機;只看下次選舉的得票多少,不看國家永續經營的命脈。 為什麼是二○三五,當然可以討論;但若無遠慮,近憂必將更多。 (作者曾任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現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2/06/09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