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時篇/獨裁政府才可能萬事包攬
2012/01/06 14:03:58瀏覽68|回應0|推薦1
感時篇/獨裁政府才可能萬事包攬

【聯合報╱張作錦】 2012.01.05 03:01 am

──人民聲聲自稱「頭家」,何能事事要求政府?

根據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人自願犧牲若干個人的自由與權利,組織成政府,來保護人民。但個人並沒有把所有的自由與權利都讓渡給政府,所以也就沒有理由要求政府把個人的事全包管下來。
也有的政府把人民的事大包大攬了的,就是史達林時代的蘇聯、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大陸和金氏父子的北韓。人民從搖籃到墳墓的事,他們自稱全管了。但他們是極權獨裁的政府,那種日子你要過嗎?何況事事都管的政府大概事事都管不好。
法國青年學者托克維爾,1835年到美國參訪,寫了一本書叫《論美國的民主》,書中有一段話說:「我考察美國,並非僅為滿足好奇心,而是希望找到一些可以從中受益的啟示。……從而了解它的發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恐懼或希望。」
「恐懼」不必談了,現在「美國模式」成了過街老鼠,人人都可喊打。至於「希望」,美國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譬如美國政府自知也無意做一個全能的政府,地方的事,中央政府不會管,這雖然是聯邦制度使然,倒也養成了人民知所分際的認識和比較自立的精神。他們不會事事要求政府、依賴政府。地方有重大災害,政府才派國民兵救助。總統很少親到現場,更不會在趕到之後還被民眾「嗆聲」。
因為承認政府並非萬能,所以美國「公民社會」很發達。「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有人譯稱「市民社會」,有人譯為更通俗的「民間社會」,都是指由自由公民自願組成的社會,藉由慈善公益團體和非政府組織來運作,以保護公民共同的利益、目標和價值。在現代的社會中,國家政權與公民社會二元對立,但也相輔相成。
台灣是民主自由的體制,我們不缺少公民社會,但知識界多認為,我們缺少公民教育,很多人沒有應具備的公民道德。這樣的人只會想到私人的、小團體的利益,而少想到他人的、公眾的利益。
台灣民主轉型、兩度政黨輪替,不僅是必須的,更是可喜的。它開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否則辛亥革命、共和政體就無法落實,也失去了意義。惜乎這麼偉大的事業,未能慎之於始,由於政黨過分的競爭,模糊了民主政治的焦點,很多人以為既然人民當家作主,則政府就應該事事聽人民的使喚。實則政府不能照每個人的意願行事,否則無人當兵,無人納稅,這個國家就瓦解了。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就陷入這樣的困境。政黨為了執政,曲意承歡人民,你們要什麼我就給什麼,而且先意承旨,你們還沒要我就給了。且各黨競先加碼,你給五毛我就給一塊。有政客指責說,政府赤字太多,會債留子孫。像這樣給法,能不負債嗎?也有政客一方面開出天文數字的大支票,一方面說他執政兩年三年就可使預算平衡。這兩點,一定有一點是不真實的。
我們的電視台,很少報導國際大事,在意的只是挑撥政治內鬥,或扮梁春姬「娛民」,剩下的多是這些「新聞」:一件交通事故,一個孤女淪落風塵,一個久病老人死後多日才被發覺,播音員最後總不忘帶上一句──「政府你在哪裡?」我們可以檢討政府各方面的政策,但沒有哪個國家的政府,包括英美法德等老牌民主國家的政府,能避免發生任何一樁交通、孤女或老人事件。
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舉例來說,大家亂抽地下水,使地層下陷到低於海平面;濫砍山林,破壞水土保持;盜採砂石,影響河床、河道;等到淹水了,土石流來了,交通斷了,要遷村了,這時還能責問「政府你在哪裡」?
講民主無秩序,論道德無是非,台灣已經亂了。如果人民和政治人物均無自覺,不管政黨輪替多少次,國家恐怕還是看不到前途。

【2012/01/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600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