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生育率 去年全球最低 報導整理
2010/01/16 22:25:34瀏覽1812|回應0|推薦1

台灣生育率 去年全球最低
【聯合報╱記者徐碧華、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0.01.14 05:45 am

台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去年更掉到全球最低!內政部最新統計,去年台灣出生率已降到千分之八點二九;每位婦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數只有一人,全世界最低;比香港的一點三人、日本的一點四人還低。
去年出生的新生兒只有十九萬一千人,比上一年減少七千多人。出生人數和出生率雙創台灣歷史新低,連兩年跌破廿萬人。
經建會官員坦言,因為出生率跌幅高於預期,人口負成長的時間比原先預估提早十年;最快可能在民國一百零六年就將發生人口負成長。
經建會原先推估,民國一百十六年將開始人口負成長;但現在出生率下跌幅度令官員怵目驚心,經建會已召集學者專家,準備重新修訂人口推估,預計今年中發布。
不景氣重挫台灣人生小孩的意願?之前也有人預期「宅」的時間增加,有可能製造更多小孩?內政部官員笑說,「從統計數字上看,顯然不景氣沒有讓大家『宅』在家?製造小孩。」
根據經建會最新委託學者研究報告指出,未來十年內,台灣仍處於勞動力相對充沛的階段,享受豐富的「人口紅利」;但近年來國內出生人數以一年平均減少一萬人的速度下降,人口負成長提早十年發生,未來銀髮族比率快速上升,台灣的人口、經濟結構都有激烈改變。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勞動人口(十五到六十四歲)撫養幼兒與老年人的負擔較輕。
官員說,台灣目前的總撫養比率約為百分之四十三,仍處於「人口紅利」期;但因連年來經濟低迷及婦女生育意願降低,十餘年後將進入「人口負債」期。
中研院院士于宗先指出,國內少子化速度極快,不論從社會或經濟面來看,都是非常大的危機。生育率全球最低,意味著這一代過去,下一代就沒有了,政府應加強鼓勵生育。
※延伸閱讀》
‧竹北市人口成長迅速
‧桃園縣應於民國99年達到200萬人口升格準直轄市的目標
‧平均只生一個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Facebook 全球人口第四多「國家」
‧影音╱容易沖煞? 虎年生育率超低
【2010/01/14 聯合報】@ http://udn.com/



父權社會 生育何其沉重
【聯合報╱張晉芬╱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台北市)】 2010.01.15 03:19 am

除了物質面的考量之外,生育行為也有社會面和個人因素的考量。在檢討公部門的責任之餘,似乎也應該反省男性和社會大眾對於孕婦、母親、和職業婦女的態度,是否也是造成台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大家環顧周遭的親朋好友,幾乎不分世代或階級,照顧小孩主要都是媽媽的責任。社會普遍仍然將男人拚事業、女人照顧家庭視為合理的分工模式;而不是要求夫婦都可以共同打拚各自的事業、共同承擔照顧子女的責任。這是女性決定懷孕、生產之前就要先面對的社會現實。
職業婦女一旦決定生育之後,即開始要準備接受一連串的「打擊」。除了個人要承受懷孕期間的身體不適、行動不便,或可能的危險之外,還得面臨雇主可能的敵意對待或是藉故辭退。另一方面還要更努力工作,盡量少請假,以免太麻煩同事,增加對方工作負擔。
雖然法律上禁止懷孕歧視、要求可請調較輕鬆的工作,但在這種氣氛和環境下,可想而知執行的困難度有多高;遑論在懷孕期間一些讓人不舒服、幽微的互動和對待,也都是女性要獨自承受。看在未婚、未生育的女性眼中,「孕婦」的身分何其沈重。
小孩生下來後,養育的過程是許多人母、尤其是職業婦女,另一段挑戰的開始。並非所有的男性都不願意帶小孩,但同事的訕笑、上司的不屑、周遭人的反映等都會使一些男性縮手。每當提到父權制度時,一般反映都覺得在批評男性,其實父權也是壓迫男性的制度。
這個制度的操作是允許女性可以「選擇」專職在家或是出外工作,但如果有男性希望專職子女養育或家務勞動,卻會受到莫大的壓力。相對的,由於養育工作大都是女性在承擔,母親的身分成為雇主掩護歧視行為的好藉口。社會對於職業婦女的期許甚高、要求嚴厲,女性在做生育決定時,必然三思。
社會上重男輕女的觀念對鼓勵生育恐也只有反效果。即使女性為夫家完成「傳宗接代」,付出母愛、養育小孩、辛苦持家,卻也未必能夠維持婚姻。太太協助先生增加其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後,也增加了後者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許多女性在離婚、成為單親家庭之後,經濟立即陷入困境;同時還要獨自照顧小孩,這也是造成貧窮女性化的原因之一。女性要生育小孩真是要具備很大的勇氣。
整個社會所呈現的就是對於孕婦的不友善、給予職業婦女的懲罰多於支持、而輕忽男性的照顧和養育責任。這些都不是金錢的補助或是增加托兒所就可以解決的。對於一位理性的女人來說,最好的選擇不就是減少生育嗎?
【2010/01/15 聯合報】@ http://udn.com/



養育開銷 如果能抵稅…
【聯合報╱黃大仁╱資訊業(北縣淡水)】 2010.01.15 03:19 am

筆者的一位友人,在前幾天聊天時提到,她將小孩託保母看顧,一年至少要花費廿幾萬元,幾乎占了她一年薪水的一半,而這還不包括小孩的用品及其他花費,讓她真的有點吃不消。而最讓她氣憤的是,這些花費卻不能納入個人所得稅申報,薪水要先繳稅,繳剩下的才拿來養小孩,在這樣的稅制下,她實在不敢再生第二個了!
先前在媒體看到一則新聞,有一位年薪百萬的納稅人,依所得稅法累進稅制,他就得繳稅廿萬元,但是他的薪資所得,有一半要支付父母親在安養院的費用,結果國稅局並不管他要奉養父母,先課稅再說,如此的稅制,實在有欠公允。
人民雖說有納稅的義務,但也該有相對的權利,政府應該藏富於民,人民有錢,當然稅收就能增加,而不是殺雞取卵,兩敗俱傷,否則台灣最後可能只剩下老人及稅官了。
【2010/01/15 聯合報】@ http://udn.com/



這款社會 我怎麼敢生?
【聯合報╱莊惠玲╱行銷管理(嘉義市)】 2010.01.15 03:19 am

以過來人的身分談一談,婦女不願生育的真正原因,恐怕不是補不補貼就能解決的問題。
面對經濟不景氣,賺錢不易以至於實質收入降低,回過頭要面對日漸高漲的保育費、教育費等,實在讓人望之卻步!培育一位小孩至大學畢業,動輒花費數百萬元,講白一點,若不是老子稍微會賺一點,全家恐怕就得喝西北風了。
再者,傳統觀念裡生養兒女責任大多落在女方,一旦小孩出生,辭去工作在家照顧的通常都是女方,以節省昂貴的保母費;倘若婦女堅持不放棄工作,只能事業、家庭蠟燭兩頭燒,因台灣男性分擔家務的意願低落,婦女只得一肩扛起。
再從環境看;台灣社會治安的敗壞與風氣的低迷不振,讓父母的憂慮似乎永無止盡。想想,這一路面臨的困頓,還是別生的好!
【2010/01/15 聯合報】@ http://udn.com/



成家先立業? 看老美多敢生
【聯合報╱彭懷真╱東海大學社工系主任(台中市)】 2010.01.16 03:47 am

台灣生育率之低,世界第一。政府期待提高生育率,將出生人數增加當成重要施政績效,但成效越來越差。
從管理的角度,績效是「意願」乘上「能力」乘上「機會」。乘法的原理是任何一項為零,績效就沒有了。
生育是高難度的人生功課,在意願方面,包括男方、女方以及他們家人的態度。男人如果不想娶、女人如果不想嫁,婚都結不成,當然很難生兒育女。台灣適婚年齡 人口群持續增加,但結婚對數自九十三年以後就從十七萬多對跌到十四萬對上下。「不敢結婚」與「畏懼婚姻」的男女很多,如果無法提高結婚對數,生育率當然很 低。
即使結婚了,要不要生孩子更是難以決定的考驗,夫妻雙方都有掙扎,而且還要配合更關鍵的因素—能力。懷孕是性行為的結果,「性」字的左半邊是心,右半邊是生,意思是心理與生理都有能力,而且是男女雙方都有能有力。
機會更是難題,過去是「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現代人多以「先立業再成家」為主,但立業的難度上升,連就業都不容易了,如何能存夠錢結婚?婚後還是得 忙於工作,又降低懷孕的機會。以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有助於生育,但如今許多職業都日夜顛倒,許多工作都要周末上班,要能順利懷孕,當然不簡單。更 何況結婚年齡越來越晚了,又降低懷孕的機會。想到養育孩子的龐大經費,更得打拚,卻也使生育的難度遽增。
要解決問題,得對症下藥,也就是「提高意願、增強能力、創造機會」。
意願是個人的,政府只能用政策去刺激意願,政策必須強過個人不想生兒育女的意願。「重賞之下有勇夫勇婦」,若只有小恩小惠無法打動現代夫妻。能力也是個人 的,談戀愛、求婚、經營家庭要能力、享受婚姻之樂也要能力,政府可以多教育訓練,使年輕人敢愛也懂得創造愛,有愛則容易有愛的結晶。
機會方面,男女互動的機會能否又多又好?各用人單位能否給員工時間去談戀愛、去結婚成家、去休息懷孕?是否能尊重員工的晚上與周末時光?是否能減少工作壓力使人們能輕鬆孕育下一代?如果老闆總是剝削、折磨、恐嚇,員工惶惶不可終日,當然不敢生孩子。
世界各主要國家的生育率,美國明顯偏高。為何如此?男女互動多、渴望愛、又積極學習。更關鍵的,有「樂觀」的心態,因此出生率高、自殺率低。我們台灣人則 普遍悲觀,經常杞人憂天,考慮太多。這方面,該學學老美。能夠正面看待戀愛、約會婚姻、成家、生育、孩子…,出生率才可能止跌上升。
【2010/01/16 聯合報】@ http://udn.com/



當奶爸又何妨
【聯合報╱詹惟鈞╱教師(宜蘭市)】 2010.01.16 03:47 am

未來台灣將面臨少子化和老人化兩大問題。一方面高失業率降低了國人生育意願;一方面養兒防老觀念已不存在,小孩長大不一定能回報。
傳統「女主內、男主外」的觀念,也是造成今日台灣少子化現象的原因。現代婦女受教育的時間拉長,留在職場打拚的女性也持續增加,雙親理應共同分擔教養兒女之天職。性別平等的觀念如不落實,生不出男孩、子女教養不好要怪媽媽,試問哪個女人想生小孩?
像咱家經濟來源主要由老婆擔待,加上筆者早內人二個半小時下班,於是餵奶、換尿布、備三餐、倒垃圾、接送小孩等小事都由我來就好,至於稅貸、存款、保險、修繕此等大事就交老婆大人定奪。多年來合作無間、相安無事,夫妻倆搭配好,角色互換又何妨呢?
此外,提升生育率還有賴社會福利政策的支持,如果生育津貼的補助沒用的話,那麼新竹縣市不可能連續幾年出生率冠全台;政府補助中低收入家庭每月三千元保母 費,也是不無小補。養育開銷抵稅、國民教育上下延伸、嬰兒自費疫苗改公費等,都是執政者鼓勵生育的方向,與其等老不如政策支持。最重要的,大家也要改變傳 統觀念,除了懷孕以外,父親下廚、當奶爸有何妨?
【2010/01/16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筆記/草莓族的人口任務
【聯合報╱周小仙】 2010.01.17 03:29 am

我是七年級女生,是草莓族。台灣社會看七年級、六年級生,印象不外軟弱的「草莓族」;但未來台灣「人口延續」的重擔,卻落在我們身上。
台灣的生育率去年在全球敬陪末座,政府官員急得跳腳,不斷端出育兒津貼、半年育嬰假、和減稅等獎勵,希望能達到「振興人力」的作用。
根據內政部統計,九十七年度國內生母平均年齡為廿九點八歲,主要分布在廿五至卅四歲間。亦即,很多六年級後段班至七年級前段班的女性,是生兒育女的主力,又以廿五至廿九歲的女性佔多數。但算一算這些「新媽媽」的社會資歷,除了少數幸運者可能升為小主管,多數都還是涉世未深的「菜鳥職員」。
假設草莓族夫妻都在工作,平均月薪合計六萬,扣掉房屋租金和生活必要開銷,已所剩不多。若兩人打算生孩子,依政府現有補助方案,必須勒緊褲帶才能勉強應付育兒開銷;更遑論,他們心裡上要承受的壓力。現有的生育補助,只怕很難打動草莓族的心。
政府應該更精準擬定人口鼓勵措施,如研邀專家學者訂出育兒能力指數:根據母親的年齡、家庭狀況、收入多寡、工作性質,就育兒補助、育嬰假、幼兒教育減免等,進行更務實的調整,而不是提供齊頭式的補助。如果不想「新台灣之子」日漸減少,政府應拿出更好的辦法鼓勵正值適產年齡的草莓族。
比起十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有減無增,草莓族對前途都感到茫然,哪有閒情逸致考慮結婚生子、乃至「增產報國」的事?不久前詢問交往七年的友人何時結婚,對方嘆說:「連婚禮的錢都不知道在哪,怎麼求婚?」
【2010/01/17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69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