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錫煌 與布袋戲戀愛的人間國寶(下)
2009/11/08 18:11:21瀏覽414|回應0|推薦0
陳錫煌 與布袋戲戀愛的人間國寶(下)
【聯合報╱本報記者何定照】 2009.11.08 03:45 am

技藝純熟 旁人難學

他把偶頭插孔改成符合自己手指大小,好讓偶顧盼間更順暢;再將偶身上的胚布長度改成配合手腕、寬度加寬,以免向來過長過窄的胚布,限制手掌動作;他還為武打戲加強偶腳硬度,讓過去以稻殼或棉花充填的偶腳,踢腿時不再軟綿,能一踢直達頭頂。
他製作的戲服及帽盔,更在業界享有盛名,無可取代到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已為他報名重要傳統藝術「工藝類」保存者,若再獲肯定,便是台灣唯一兩項「人間國寶」加身的藝師。

傳統布袋戲漸衰後,戲偶帽盔多用大陸產,但造形往往呈直筒,戲偶一翻滾、帽盔就掉,陳錫煌則獨創帽內凹槽及鐵圈,能抓住偶頭。他80歲的雙眼也至今銳利,線一穿就進針孔,俐落地刺繡縫紉,成果雅麗,大陸學都學不來。

他還從拆開衣服開始,自己研究版型,甚至講究布料厚薄,「太輕、太重,都會影響偶重量,演起來不漂亮」。精巧手藝使他從10月在台北偶戲館授課以來,吸引眾多徒弟。

一人撐天 堅持傳統

為什麼這麼堅持傳統布袋戲?陳錫煌陡地站起,精神到虎虎生風:「若不保存,它就沒有了!」他認為,傳統布袋戲結合戲劇、表演、音樂、藝術、文學,有如綜合藝術,而且一個人就能完成,是許多劇種所不及。

然而,近年傳統布袋戲不論是藝師、觀眾、戲服、材料都確實漸減,像盔帽上的絨球由於量少,他找遍兩岸工廠都難以配合,竟得尋思怎樣自己做。

「能做就盡量做啦!」拋開愁緒,行動派的陳錫煌請起丑角,邊念白、邊滿臉融入角色性格的嘻笑表情。那專注煥發的笑容如此純真,彷彿還是那個初次與布袋戲戀愛的少年。

手藝精湛 年輕人慕名拜師

「傳統布袋戲演出最方便啦,我一個人帶一只箱子就可以演,為什麼演出機會那麼少?」80歲仍健步如飛的陳錫煌認為,傳統布袋戲不是沒人看,是大家沒機會看到。「一定要培養觀眾、徒弟和後場,不然傳統藝術就沒了!」

陳錫煌感嘆,他雖是官方認定的布袋戲保存者,但從4月至今,只有3場演出;他年初成立的「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礙於文建會「成立滿一年才能申請扶植團隊」的規定,也無法申請。

可堪欣慰的是,藝生弘宛然團長吳榮昌、山宛然團長黃武山都用心向學,年底將有驗收演出;也常有年輕人慕名請教,念復興美工的郭建甫,就是被他手藝吸引,從零開始學。

民俗學者林茂賢認為,在19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攀至高峰的傳統布袋戲,是從921大地震開始走下坡。他分析布袋戲場子以廟會酬神為主,921發生後,廟宇因不宜從事娛樂、且將錢轉往救災,戲班因而減少;「前一年沒演,後一年也就沒演」,傳統布袋戲乃隨著時代變遷漸衰。

林茂賢也指出,雖然布袋戲藝師漸失,如小西園許王中風、陳錫煌弟弟李傳燦年中過世,不過目前仍有少數傳統布袋戲團活躍,包括北部的亦宛然家族、小西園、女藝師江賜美的真快樂劇團,以及中部的新興閣、新樂園、聲五州、明世界,南部的天宏園、陳正義的祝安掌中劇團等,不過有些只在「文化場」演出。

※延伸閱讀》
‧布袋戲國寶 傳授製偶操演
‧傳承布袋戲 陳錫煌重「掌」江湖

【2009/11/08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478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