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英九520總體檢 數篇相關文章
2009/10/31 17:37:00瀏覽237|回應0|推薦1
活路開花 兩岸外交大豐收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05.19 03:19 am
上個月底衛生署收到世衛大會(WHA)邀請函之後,一名決策高層直言「這是活路外交開花結果!」馬政府這一年的兩岸外交成績單,堪稱是「豐收年」。
處理古巴飛彈危機的甘迺迪總統曾說,「內政的失策只讓領袖挫敗,外交的失策卻會屍橫遍野」。馬政府涉外策略就是「兩岸休兵、活路外交」,馬總統師承前外交 部長錢復的「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立論,先尋求打開兩岸的結,漸次突破外交封鎖,套句馬總統的話「空間就慢慢出來了」。
馬政府這一年處理最好的就是美中關係(G2),美國前資深外交官羅德說「美中台關係是六十年來最好的。」前駐美代表陳錫蕃分析,馬總統穩健的國安團隊,提供決策奧援,讓美中台互信恢復。
兩岸關係部份,三次江陳會簽署十項協議,打開兩岸交流的活水源頭;前副總統連戰擔任領袖代表出席APEC,創下出訪層級最高的紀錄;我獲邀成為WHA觀察 員,成為我退出聯合國卅八年來的最大外交突破,儘管是建立在北京的善意下,但前無任所大使陸以正認為「大陸給的,比馬總統讓的多一百倍!」
前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說,經濟成長和政治尊嚴不可兼得,須有所取捨。去年三二二選舉,人民已做選擇:經濟優先,這是一種mandate(授權)。
林中斌說,「扁政府八年,政治尊嚴擺第一,結果搞成什麼樣子,大家心裡都有數」。馬政府應有勇氣地出來講:現階段政策就是經濟成長第一,政治尊嚴第二。
馬總統兩岸外交戰果豐碩,卻未立即反應在民調支持度,甚至參與WHA還遭在野黨批評「兩岸密商、主權流失」,加深藍綠對立。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總統涉外事務成功,有時並無法轉化成為選票。
像老布希打贏波灣戰爭、卡特任內外交成績斐然,結果兩人都尋求連任失敗,關鍵就在於國內經濟衰退,顯見外交成績絕非選票保證。「攘外仍需安內」,這是馬政府應有的警惕。
【2009/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經濟》兩岸鬆綁 吸引外資邁大步
【聯合報╱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2009.05.19 03:19 am
「如果要我打分數,我大概打七十分!」馬政府上台一周年,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說,馬政府的經濟政策,「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馬政府上任以來,經濟沒有「馬上好」,反而只能用「險很大」形容。先是遇到國際原物料飛漲、全球金融海嘯,隨後是經濟衰退,各項經濟數字狂跌,企業面臨倒閉危機,失業率一路攀升至百分之五點八一;隨著畢業季的來到,失業率勢必更為飆升,政府將陷入「保六」的苦戰。
經濟部長尹啟銘直言,這一年,施政簡直是「在和時間賽跑。」
馬政府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為,是突破兩岸經貿及金融限制的政策。在經貿方面,去年已鬆綁赴大陸投資金額上限比率至百分之六十,下月將開放九十九項產業允許陸資來台投資;接下來還要鬆綁赴陸投資的產業別限制。
另為因應明年東協加一上路,政府推動和對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
在金融方面,政府開放大陸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台股,在第三次江陳會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並規劃赴陸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
馬政府向對岸開放的經濟政策引來傾中的批評,但學者大多肯定,大和總研首席經濟學家劉憶如表示,現在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時機非常恰當」,在國際金融風暴過後,國際資金都在找適合投資的地方,現在鬆綁兩岸,正是吸引外資來台的第一步。
政大經濟學教授林祖嘉指出,在處理金融風暴上,政府陸續祭出保住存款、提高保險額度措施,讓企業沒有倒下。另外,降遺贈稅吸引資金回流,發消費券刺激消費信心,都是有效政策。
至於馬政府經濟施政節奏,梁國源、林祖嘉都覺得「漸入佳境」,雖然開始手忙腳亂,有點輕忽,但已趨於穩健。
不過,失業率還是居高不下,林祖嘉認為,政府要創造就業機會,建設台灣成吸引大家來投資的地方,把投資環境準備好、走向更開放。
劉憶如建議,政府應該「更大刀闊斧一點!」法令應更自由,如自由貿易港區、台商特區等,要有更好的投資優惠、大力改革,才能讓台灣更吸引外資。
【2009/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民調》拚經濟 首度滿意大於不滿意
【聯合報╱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導】 2009.05.19 03:19 am
馬政府團隊運作將滿一年,本報民意調查發現,滿意馬政府拚經濟表現的比率首次超過不滿意者,這也讓行政院長劉兆玄與整體內閣的施政表現評價,雙雙逆轉成為好評居多。
不過,期待內閣改組的聲浪不減反增,比率由五成二上升為六成。
調查發現,行政院長劉兆玄近一年來的施政表現獲得四成三民眾肯定,三成八不滿意,一成九無意見;和施政半年相比,好評增加九個百分點,不滿意比率減少四個百分點。
至於馬政府整體內閣團隊,則獲得四成七民眾肯定,四成一不滿意,一成二無意見。
分析馬團隊上任一年以來最受民眾肯定的施政,不提示選項的前提下,一成二民眾認為穩定兩岸關係是馬政府最主要的成績單,百分之六肯定行政團隊擴大內需提振 景氣的努力,百分之五稱許發放消費券,認為推動廉能政府肅貪與開放陸客來台是馬政府主要政績的人各占百分之四與百分之三,其餘項目比率都不到百分之三。此 外,說不出任何一項值得稱許政策的人,由半年前的五成七降為四成六。
至於馬政府最為人詬病的施政,則以未能提振景氣居首(一成九),百分之六批評馬團隊處理兩岸問題的表現太軟弱,百分之四質疑弊案偵查進度太慢,百分之三不滿馬團隊危機處理慢半拍;另有三成三的人無法具體指出施政缺失。
和就職半年時的調查結果相比,最大差別是,本次調查抱怨股市大跌的民眾明顯少了。
進一步具體指出「推動兩岸交流」與「拚經濟」兩項施政項目,調查顯示,馬政府推動兩岸交流的努力雖獲得五成九民眾肯定,但比就職滿月減少六個百分點,二成八不滿意。
至於拚經濟的表現,滿意比率由就職百日的三成二增加為四成八,不滿意比率由五成三降為四成一;好評首次超越不滿意者。
只是,民眾對於馬團隊執政績效的看法雖然轉趨正面.但期待內閣改組聲音卻更甚以往。一成八主張內閣應該大幅改組,四成二認為小幅改組即可,合計希望內閣改組比率為六成,比半年前多了八個百分點。
展望未來,民眾還是希望馬政府優先解決經濟問題(六成五),居次的教育、兩岸、社會福利或司法改革等施政項目,主張優先比率僅介於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
這次調查於五月十七日至十八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一千一百一十六位成年人,另有四百九十三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二點九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作尾數兩位隨機抽樣。
【2009/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文化》文創重國際 論述繳白卷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何定照、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9.05.19 03:19 am
馬總統曾高喊「文化治國」,期許做一個「文化總統」。但觀察「馬上」這一年的文化政策,文化評論者林谷芳認為,看不到馬英九的文化論述,早先提出的「文化白皮書」也無延續,所有文化政策只聚焦於「文創產業」。
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林載爵指出,馬英九多次表示要打造台灣為「華文出版中心」,但上任一年來,他除了曾在台北國際書展亮相買書之外,對台灣的出版產業沒有任何作為,「完全繳白卷」。
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認為,馬政府施政「方向沒問題」,但深度和力道不足,最大問題是缺乏深刻的文化思想論述。比較台灣三位民選總統,他認為馬英九「方向最正 確」,但談到文化論述,「李登輝做得更好」。他建議馬總統身邊的智囊團,必須對「台灣文化的價值、內涵」做更深刻的研究、闡述。
許博允直言,馬英九啟用的內閣成員多為教授學者,缺乏實戰經驗與「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施政不夠大膽、方法和策略太過保守,是「罩門所在」。此外,文化閣員在馬團隊中依然不受重視、做事縛手縛腳,影響文化政策推行。
林谷芳指出,文創法將是檢驗馬英九文化施政的重點。歷屆政府高喊文創產業已多年,文創論壇也屢開不鮮,但最後都無下文,「馬英九至少提出文創法。」
上周馬政府提出文創產業方案,世界宗教博物館榮譽館長漢寶德指出,還是犯了過去談文創的老毛病,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分析,找不出台灣文化明確的定位與優勢。
此外,這套文創方案「太迷信國際大師」、也太看重國際、大陸市場。漢寶德認為,文創產業須扎根在自己文化上,培養本土消費者、開拓國內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2009/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財政篇》11兆潛在債務 浮上檯面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徐碧華、黃依歆】 2009.05.19 03:19 am
馬政府的第一年,財政動作很大,減稅、擴張支出振興經濟,舉債加減稅的總額逼近兆元,打破歷史紀錄。馬政府的第二年,財政炸彈即將引爆,稅收嚴重減徵,各退 休基金擔心破產全伸手向政府要錢,累計數十年的潛在債務浮上檯面,竟高達11兆元,逼近一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引爆的威力可不小。安睿證券投顧總經理劉凱平說,面對退休金提撥不足,全世界優先選擇的解決方法都一樣—就是降低退休給付水準。
但是,這條路的政治風險很大,法國15年前曾這麼做過,結果是遭倒閣;十幾年後,現任總統沙克吉把降低給付納入競選政見,當選了,因為納稅人受不了了。
台灣面臨的財政問題之大,讓惠譽與標準普爾今年先後調降台灣評等展望,由「穩定」轉為「負向」。
信評機構發聲警告,若財政再惡化下去,接下來可能調降主權評等,屆時政府及企業發債成本面臨升高,不利籌資。
財政缺口 今年2,700億
馬政府執政不久,就碰上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和各國一樣,台灣也動用大規模的財政政策,至今,馬政府已提出的舉債計畫,金額多達7,416億元,國庫釋出的減稅利益一年逾千億元,都是歷年罕見。
財政政策是有效的,如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說的,台灣已度過最困難的時候。但邱正雄指的是經濟,而不是財政,「敗家部長」的封號仍跟著財長李述德,之前財長的民調總列財經閣員之末。
事實上,李述德的挑戰才正開始,不景氣加上減稅,今年國庫確定要打破連續五年超收的紀錄,4月底預估全年短徵可能達1,500億元。98年中央政府收支短 差,原本就需舉債1,250億元填平,現在又新增1,500億元的更大缺口需要彌補,財政部官員指出,可能還是得再舉債。
依法,確實尚有舉債空間。財政部預估98年中央政府債務餘額是4.15兆元,占前三年國民生產毛額(GNP)平均數12.63兆元的32.85%,公債法給的上限是40%,估計尚有9,000億元的額度可用。扣除新增的1,500億元缺口,舉債額度餘7,500億元。
舉債空間看似還能撐幾年,但撥補各退休基金卻只能填牙縫。馬政府原預估勞保年金化之後,至少四年任期內不必處理退休金提撥不足問題,誰知,不景氣讓退休基金很受傷。被考試院長關中點名的軍職退撫基金尤其危急,銓敘部擔心一兩年內,就會入不敷出了。
擔心手伸晚了,搶不到。各退休基金開始動起來,退撫基金要求提高提撥率,增加收入,提撥率上限預計從12%調升到18%,提撥金額由政府雇主負擔六成五;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要求行政院主計處承諾,分十年撥補勞保過去的潛在虧損。
退休基金 搶錢總動員
要錢的同時,少不得攤開算帳。勞保算到年金化前為止,只算符合提領資格者,潛在債務1.1兆元,加計所有勞保年資者,達4兆元。退撫新制給的數字是1.1兆元。
行政院主計處並沒有給王如玄承諾,這令勞委會難以向勞工交代,為什麼政府只補撥軍公教退撫的虧損,對勞工過去的法定義務一點都不願承擔。
中央政府今(98)年編預算撥補退撫舊制和18趴等,金額超過1,300億元,而這樣的撥補多年了。銓敘部退撫司司長呂明泰說,未來40年估計還要撥補6兆元。
到目前為止,6兆元的數字是各退休基金中潛在債務最大的一筆,但涉及的人數應該是最少。
提撥不足 有三帖解藥
劉凱平說,解決退休金提撥不足的方法很簡單,因為只有三條路:降低給付水準、提高提撥率以及提高基金的收益率。提高提撥率有其限制,提高到兩成已是很極限了,再高恐怕繳費的人不願意。降低給付水準可能引發政治風暴。
「我覺得提高收益率才是關鍵。」劉凱平建議,將各基金的資產管理集中管理,但帳戶獨立,這樣才能以最好的人才拿出最好的基金績效。
要現在管理退休基金的人釋出操盤權?在勞退新制啟動前曾有人試過,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兩大利益團體曾聯手,但最終沒能成功。
不景氣之後,通常緊跟著財政困難,扁政府上台後碰上網路泡沫破滅,是中央銀行解了危,央行每年繳庫千億元以上平衡經常收支。馬政府要如何度過財政風暴?
【2009/05/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再造篇》六大產業…終極考驗
【經濟日報╱記者 林淑媛】 2009.05.19 03:19 am
趕在520之前,行政院完成六大新興產業點火計畫,不僅希望兌現馬英九總統的選舉政見,也是馬政府上任周歲,送給全民的「生日蛋糕」。
只是這個涵蓋多元面向的新興產業計畫,是否會像蛋糕上的蠟燭,點完就熄火,還得靠一波波的柴火添上助力才能讓引擎啟動。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形容,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氣勢磅礡,最怕變成只是「砸大錢宣示決心」。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也擔憂,台灣國民所得才3,000多億美元,但是從行政院宣示的六大新興產業計畫中,個個都是龐大計畫,「感覺是要國民所得3兆美元的國家才能做得好的事情」。
生技文創 挑戰難度最高
其實六大新興產業中,全是馬總統競選政見的實踐藍圖,持正面看法者,也許可以稱其為高瞻遠矚大作。
但是更多的專家學者甚至政府內部,對於六大新興產業的看法,則是覺得前瞻性夠,但風險性也高,六大產業都不容易推動,其中又以生技與文創產業的挑戰難度最高。
外界對六大新興產業發展期待與質疑,一直參與決策要務的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認為,難度當然是有,但事在人為,如果有潛力,就值得去做。
仔細檢視六大產業計畫,幾乎都是延續民進黨政府的施政方向,馬政府要更勝一籌,必須贏在策略,把前朝政府做不到的落實下去。
以生物科技發展為例,民進黨時期即大力推動,同樣也倚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也相當看好生物科技的發展,宇昌生技卻沒有明顯進展,這是外界不敢對生技發展太過樂觀的主因。
朱敬一說,依照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的生命科學基礎不錯,專利排名全球13,而且有很多人做了研究沒有發表成為專利。
以美國為例,波士頓、聖地牙哥以及舊金山的生技產業發達,主要是因為附近有很好的大學,資本市場也非常發達,更重要的是,基礎研究與產業結合的風氣很盛。
發展生技 觀念必須改變
朱敬一認為,台灣的台大與中研院都有很好的發展基礎,台灣要發展生技產業,除大量資金投入外,也要在觀念上有所改變,校園教授發表的論文要與產業連結。
例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很多都是民間生技公司的技術顧問與董事,而且蔚為風氣,這是生技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關鍵。
楊家彥則認為,生技是需要中長期發展的產業,非常強調研發投入,必須產學研相關資源進行整合,牽涉到整個創新體系的調整,以台灣有限資源,只能選擇利基型的領域發展,例如中草藥。
另外一個難度高的產業發展方案,就是文化創意產業,包含影視、設計以及數位內容等,對現階段的台灣而言,同樣也是具有潛力但是無法立即看見市場的產業。
一般認為,設計是最有可能發展成功的項目。
中研院士管中閔分析,「只要有市場就要敢去搏」,只要潛在市場夠大,即可發展。
不過台灣要發展文創產業,不能只靠減稅作為誘因,最好能夠從創業方面給予資金融通的支持。
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要從市場面考量,要把創意發展成為產業,因為「小個性的咖啡店也不能變成星巴克」。
而「觀光拔尖領航方案」、精緻農業與醫療照護產業,牽涉的層面更是千絲萬縷,各項制度與法規面的改革,比投注大筆預算來得重要。
觀光醫療 牽涉層面繁複
有關醫療照顧產業則因定位為社團或是財團法人,不從公益與愛心發展醫療照顧產業,導致醫療照顧產業面臨「能不能產業化」以及「允不允許營利」的問題。
如果以公益角度發展醫療照顧產業,將無法以市場機制發展醫療照顧產業,能否達到行政院在101年整體產值增加3,464億元、增加31萬人就業機會的目標,就不無疑問了。
行政院洋洋灑灑提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規劃,不過相關官員坦言,台灣要發展產業,不能光靠國內市場,必須要有進軍國際市場的策略,但這部分在六大產業發展政策中的著墨太少。
這部巨大的產業轉型發展藍圖,「以台灣有限的資源,點出優先順序,做好效益評估,才能為台灣產業前行點火」,梁國源這樣建議。
【2009/05/1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領導風格》危機逼出宅男 黨政湧暗潮
【聯合報╱記者李明賢、李祖舜、李志德/台北報導】 2009.05.19 03:19 am
從黨政分離到思考兼任黨魁,從二線總統到親自站上一線、密集邀集閣揆、部會首長入府會商,過去一年,外界見識到兩種截然不同的「馬總統」。
去年端午節前夕,中南部豪雨成災,馬總統顧不得退居第二線承諾,立即取消划龍舟、協調劉揆南下勘災,這是馬政府任內首次危機,隨後聯合號撞船、金融海嘯紛湧而至,馬團隊私下形容,這一年「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馬總統當初期許做「全民總統」,退居二線難免與實際政治運作有所扞挌,與人民望治心切有落差,再加上各種危機接踵而來,迫使馬總統跳上第一線。
馬總統與劉揆的互動自此出現微妙的變化,劉揆儼然成為「總統政見執行長」。馬總統轉趨強勢,也打破雙首長制模式,漸趨總統制發展。
再如,馬總統思考兼任黨魁,理由是「整合黨政運作、讓施政更順暢」,最快六月中旬表態,但是,權力整合如果稍有不慎,恐遭反彈,黨內的權鬥角力正暗潮洶湧,江丙坤請辭海基會董事長風波就是明證。
馬英九如何和現任黨主席吳伯雄協商黨魁位子,是一大考驗。
前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形容,馬政府這一年「對外相當成功,對內一大堆問題」,一語中的,包括處理朝野關係,黨政關係,甚至文宣、形象包裝也待加強。
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就納悶說:「馬團隊裡搞宣傳的,都跑到哪裡去了?」
王作榮認為,馬英九總統原本有很好的機會,展現氣魄與領導能力,只可惜用人不當,錯失了整頓過去廿年李扁體制留下政經殘局的良機。
馬團隊一向具決策封閉特質,政治學者王業立也提醒「處理國政不能僅靠少數人」。
馬總統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雙英會」,始終停留在喊話的階段,一年來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顯倒退,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感慨說,「國共關係竟然比朝野關係更好!」
馬營競選策士蔡詩萍樂觀地說,「政治是可能的藝術,權力運作充滿彈性空間」,馬總統正學習運用權力、準備大開大闔;如何避免濫權,關鍵在「心中要有憲政運作的一把尺」。
【2009/05/19 聯合報】@ http://udn.com/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xing&aid=345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