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0/30 17:50:11瀏覽341|回應0|推薦1 | |
亞大三品學堂 落實品格教育
2009/05/04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教育部積極推動三品教育,亞洲大學早於去年底率先成立三品教育推動小組,近來又設立「三品學堂」,要讓學生做個有「品德、品質、品味」的人。 亞大校長張紘炬說,近來看到媒體報導,有便利商店高中工讀生,用茶葉蛋滷汁洗手、洗臉,PO上網自覺好玩;還有麥當勞連鎖店年輕店員,將好幾桶油炸廢油,倒在鬧區排水溝,讓他覺得學校品德教育已嚴重鬆脫。 他表示,為強化學生的品格教育,日前他率領全校教職員生簽署三品宣言,盼全校師生做個有品的台灣人,除大一新生要參與「學習服務」學程外,未來將設「方便哲學服務社」,透過清洗廁所,培養服務熱忱、愛護校園習慣。 三品教育推動小組執行長朱界陽說,三年前學校即設晨昏定省免費專線電話中心,鼓勵全校師生天天打電話向父母請安;第二年成立「學習暨生涯發展中心」,培育學生職場人格,做個有品質的職場人。 去年底則推出一系列三品教育活動,如捐消費券濟助貧困同學、愛心竹筒銀行、師生種菜體驗慢活、搶救老樹、愛心奉茶站、誠實商店等,將品德、品質、品味落實在校園生活中。 朱界陽說,「三品學堂」將安排6堂通識課程,教導學生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倫理,也要求各學系在專業課程,教授「職業道德」觀念,強調「做一個有品味的時尚人」,所謂時尚,不是名牌、時髦,而是「節能減碳」的環保概念。 張紘炬也說,最近聘請18位藝術家駐校,加上羅丹、阿曼、楊英風等國內外名家大型雕塑,在校園內處處可見,未來將有安藤忠雄藝術館,建構藝術校園的時尚品味,也是三品教育另類特色。 推動三品 何須花大錢 【聯合報╱朱界陽/亞洲大學三品書院執行長(台中市)】 2009.06.22 02:48 am 教育部將花十二億元推動有品運動,剛熱身起跑,即招物議。希望批評是種鼓勵,不能因而氣餒。因為,台灣真的很需要三品教育。 問題在,要花大錢才能做好品德教育? 三年前,我發現不少離家住宿的大學生,上了大學忘了父母,家長接到電話時,大多是要錢或有麻煩事,讓父母提心吊膽。於是學校與電信業者合作,成立「晨昏定 省免費專線電話中心」,鼓勵全校師生天天掛電話向父母請安、報告好消息,讓父母安心、溫心、歡心!「今天你打了沒?」成為最夯的口頭禪。接著,學校接到同 學的媽媽哽咽感謝的電話;也提醒很多忙於教學研究的教授,包括校長在內,再也不會疏忽了年邁的父母。 「歡迎師生來找『茶』!把瀕臨失傳的台灣善良風俗找回來!」學校的七個奉茶站讓師生重回民國五、六十年代到處可見善心人士提供免費奉茶站的情境。兩年前媒 體報導,民雄鄉設奉茶站長達五十二年的陳老太太,經二星期內心煎熬,終將奉茶站收起結束,原因是人心不古,怕茶被人動手腳。心想這種善良純樸民風不能失傳,在校園內可找回,又可鼓勵師生拿環保杯找養生茶喝,不再喝瓶瓶罐罐的碳酸飲料,節能減碳又健康。同學稱奉茶站的茶是有德(愛心)、有質(健康)、有味 (溫心)的「三品茶」。 學校的「誠實商店」也開張了!貨源來自全校教職員生所捐出「送人不好意思,丟棄又可惜」的物品。店內沒有收銀員,只有一只錢箱,進口處有面「良心鏡」,師 生照良心鏡後,誠實自買、自賣、自付款。所得全捐助貧困學生。離開商店時,還要經過一面「愛心鏡」,讓購物師生看到自己的慈眉善目。別人的舊愛成為自己的 新歡,又能做愛心,這種入誠實商店「尋寶」的教育情境,一舉數得,值得推廣。 真的要花大錢才能推動有品教育嗎?值得三思。 【2009/06/22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